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申论怎么学(二)综合分析题

2023-03-02 22:02 作者:体制打工鸭  | 我要投稿

综合分析题,通常材料篇幅较长,内容相对枯燥,而且考察题型较多。

大家一提到综合分析的题目,很多都会觉得这是非作文题目中难度最大的部分。

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我自己总结的作答经验和答题技巧。

一、词句解释

词句解释题是针对题干中给出的语句,对其含义进行分析,寻找相关问题、原因、危害、意义、对策和事例等要素。

一般表述为“谈谈... ...的含义”“对... ...进行解释”“谈谈对... ...的理解”

(一)审题目

这一部分可参考概括题的审题要求。

通过勾画题目的重要信息,明确题型、主题、答题要素、作答范围、作答要求等。

(二)答题思路

词句解释题的答题思路一般为:释义(解释含义)+分析要素(包括问题、影响、原因、事例、意义等)+总体评价(一般是对策)

并非适用于所有同款题目,据题目材料进行调整。

(三)提取要点

1. 释义:分两种情况,一是材料中有直接、完整的解释,可以直接摘抄下来当做释义;二是材料中没有直接、完整的解释,大篇幅都是事例描述,需提炼关键词,概括成句。

2. 相关要素

一是分析词句性质。

偏向负面、消极的,重点寻找问题、危害、原因等因素;

偏向正面、积极的,重点寻找重要性、对策、意义、作用等因素。

二是分点提取要素。

(1)词语

作用/原因+具体做法+事例


(2)句子

含义+意义

例:“尽管有些磕磕绊绊,但日子越过越有奔头”,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释义+“磕磕绊绊”指:... ...。“越来越有奔头”指:... ...。+可见,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四)整理要点

按照答题思路整理要点,释义(解释含义)+分析要素(包括问题、影响、原因、事例、意义等)+总体评价(一般是对策)。

1.总-分-总

(1)是什么。(具有什么作用)

(2)分析相关要素。

(3)展望总结。(如果字数允许,且材料中有明显提及,可以在段末进行总结)

2.总-分

(1)是什么。(具有什么作用)

(2)分析相关要素。

二、观点现象分析

观点现象分析题包括观点分析题和现象分析题。

一般表述为:“请就材料中的观点、现象进行评价或谈见解、看法”等

【例】“给定材料4”中的“网红”现象引起社会热议,请针对文中的不同观点,谈谈你的见解。(15分)要求:分析透彻,观点正确。篇幅250字左右。

(一)作答要求

观点现象分析题一般在前两个题型(即归纳概括题、词句理解题)的基础上,增加了“观点明确”“论述全面”等要求。

其中,“观点明确”直接点名了在答题时必须要有观点表态的内容出现,一般在开头直接点出观点(支持、反对、辩证看待)。

表态部分就是白捡的一个得分点

看到“观点明确”四个字,一定一定要表态!

(二)答题思路

1. 观点(现象)在哪里?

现象分析题中的“现象”指生活中发生的热点现象,如近4成青年群体接受终身租房、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事件等。一般都是指明现象,无需再归纳总结。

观点分析题则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指明单一观点,需分析的观点已在题目中完整呈现,无需你再去查找归纳。

【例】“给定资料3”提到,“搬迁不仅仅是让群众改变居住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改变一种生活的方式。”请你结合对全部给定资料的理解,谈谈对这个观点的看法

二是未指明观点或有多种观点,需分析的观点并未直接在题目中呈现,而是通过“不同观点、不同态度”等模糊表述点出。

这种情况下,对观点进行分析和归纳是首要需要完成的任务。

【例】“给定材料4”中的“网红”现象引起社会热议,请针对文中的不同观点,谈谈你的见解

因此,在审题环节,你一定要找准观点(现象)在哪里,才能进入下一个答题步骤。

2. 表态怎么表?

开篇表态!

把明确展示观点的话放在整个作答的第一句,即开篇表态。

“表态”可分为四种类型:

支持、赞同或理解;反对、抵制或不科学;片面、不完全正确或辩证看待;尚需观察、尚不能确定(较少)。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这里表的“态”并不是你个人的态度,不要加入你主观的评判。

这里的“态度”是命题人的态度,是通过材料传递给你的态度。

一般都是内定的,不可以更改的。

如何读懂命题人想表达的意图?

通读材料,对观点/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归纳概括。

正向的原因、影响作为支持表达的论据;

消极的原因、影响则作为反对表达的论据;

好坏兼有则说明需要辩证看待。

3. 答案怎么写?

答题采用“三段式”:释义表态+原因论据+总结评价

直接表态,体现观点明确。

列举论据,体现论述全面。

总结评价,体现逻辑清晰。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表态和论据一般都是通过材料分析归纳总结得来。

最后一部分的总结评价则分为几种情况:

材料出现对策,直接归纳抄录放在结尾;

材料未出现对策,但出现问题、危害相关内容,

则根据问题提出对策放在结尾,体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未出现对策、问题、危害,全是意义、成绩等正面要素,

则在结尾处予以总结和鼓励,并支持大力推广即可。


【例】“给定材料4”中的“网红”现象引起社会热议,请针对文中的不同观点,谈谈你的见解。(15分)要求:分析透彻,观点正确。篇幅2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种认为不值得鼓励;一种认为可听之任之。二者都有合理之处,但都不全面。(表态,通过对论据的分析得出的结论)不值得鼓励合理之处在于:1.网红成名过于轻巧,不具备传统文化名人的实力,会损害主流价值观。2.三俗乱象出现,负面评价多,行业形象差,制约文化产业发展;部分人为博眼球,催生违法犯罪。可听之任之的合理之处在于:1.是“时尚文化”,是“名人效应”在互联网社会的变体。2.带来商业价值,实现商业变现。(论据,原因、影响的概括)对此,应:1.开展执法检查,打击违规内容,保持高压态势,对情节严重的平台依法关停。2.从业人员应当有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以身作则,加强自律。(结尾,对策的概括)

三、其他题型

近两年考察频率较高的类型有两种:对比分析题和填空题

(一)对比分析题

题干一般会出现两个或以上的主体,需要你进行分析对比它们在某方面的相同点或不同点。

常见表述为:比较... ...的不同,对... ...进行比较分析

答题思路也分三步走:释义+对比+总结

常见比较要素:目的、方式、效果、心态、出发点、原因

总结部分,主要为对比结果或总结对策。

如经比较得出孰优孰劣的结果,或经对比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填空题

空白标题或者短句,需要根据材料补充完整。




申论怎么学(二)综合分析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