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做事情的三种动力

2022-10-15 22:16 作者:香心悦乐  | 我要投稿


做事的三种驱动力

驱动力指的是我们做事情的心理动机,驱动力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生物性驱动,比如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第二种,外在驱动,比如奖励和惩罚。第三种,内在驱动力。什么是内在驱动力呢?还要从一个实验说起。


内在驱动力实验

实验:威斯康星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哈利·哈洛做过一个关于学习行为的实验,他把一群猴子放到了笼子里面,在笼子里他放了一个有趣的装置,这个装置有点像一个有机关的锁,拉开挂钩,掀起盖子,就能打开。这个装置对人而言当然一眼就能看出来怎么弄,很简单,可是对猴子来说,可能就是比较困难的任务。有意思的是,工作人员把这个装置放到笼子里,什么都不做,观察猴子的行为。

结果:这些猴子在没有任何奖励惩罚,实验人员也没有给它们任何暗示或者指示的情况下,它们就开始专心致志地琢磨这个装置了,而且看起来是一种不解开誓不罢休的状态,还很享受。这些猴子过了一段时间就研究明白这个装置是怎么回事儿了,等到实验快到两周的时候,猴子们已经驾轻就熟,很快地就能打开这个装置,三分之二的情况下用60秒钟就能把这个装置打开了。我们关心的不是说猴子学会了打开这个装置,而是猴子为什么要打开这个东西?

疑问:从传统的两种驱动力上来说,这个装置既不能吃也不能喝,所以没有基本生存的需求要打开它。其次打开了没有奖励也没有惩罚,没有任何好处,为什么要打开它呢?所以传统的萝卜加大棒来调动积极性的方式,都没有解决猴子的行为,这是什么原因呢?

结论:于是哈洛就提出了一个新的假设、新的理论,这就是第三种驱动力。他认为猴子之所以要这么做,是一种它们认为的内在奖励。换句话说,猴子觉得打开装置就是因为它们觉得这么做好玩儿,它们喜欢这么做,完成这个任务带来的愉悦感就是奖励。

人性也是如此,不一定需要萝卜和大棒,我们自己内心就有把一件事情做好的欲望,而这就是内在的驱动力,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欢。



做事情的三种动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