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理论(杨宁老师相关课程)Chapter 4 意识形态与中产趣味

Chapter 4 意识形态与中产趣味
中产阶级的概念有点复杂,与经济,文化乃至政治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复杂的联系。
中产阶级没有很明确的定义,因为这个词本身就是被生产出来的,甚至可以说是某种意识形态。在当今社会中,社会传媒用中产阶级的想象性符号建构出了一种包含很多层面的景观,这就是中产阶级。这种符号包括所谓的城市跑步,星巴克,日本游等等,在文学上,借用米兰昆德拉的话,则称为“媚俗”。
一.中产阶级的发展
1.老中产阶级
往往指的是17世纪到19世纪中,通常是那些土地贵族和雇佣工人之间的群体,本质是中间阶层。通常认为他们的产生与十八世纪启蒙运动相关。这些人有着一些基本特征:有财政收入,受到教育而且通常很好,有极强烈的道德感,有自由主义精神,这些人是社会的活力所在。
2.新中产阶级
产生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有自由竞争过渡为垄断资本主义。新中产阶级指的是各领域的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尤其是到了二战后,西方进入后工业社会(《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后工业社会中,各领域专业人员与管理人员对人数需求随着商品由制造经济转为服务经济,以及技术追求不断提高,而不断上升,新中产阶级进一步扩大(后工业社会的阶级特点即为所谓的橄榄型社会)。
新中产阶级的特征是,在经济,财产,技能上与无产阶级者没有什么显著区别,但拒绝认同无产阶级。因此,新中产阶级需要在一些虚幻的物品上寻得一种身份认同(将自我认同定义于虚幻声望)。同时,他们对政治冷漠,只关心个人成功。这些人的趣味成为了社会的主流趣味,他们同时也是大众文化的领军人物。
新中产阶级为了标榜自身与无产阶级的不同,势必在文化,艺术,美学上寻求不同于无产阶级的趣味。这种趣味便是中产阶级趣味。再被媒体,文学,影视作品放大后,便成为了社会的主流趣味,或者说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
二.中产趣味的形成
1.中产阶级的特点
中产趣味最早指的是高雅文化与低俗文化的中间状态。在表面上模仿高雅艺术,但只在表面上。内容上肤浅甚至低俗。体现在文学作品上就是着力于煽情。与其说其在追求的是高雅艺术,不如说追求的是高雅艺术相匹配的社会地位。本质是利用艺术和文化与社会阶层建立某种联系。
所以,中产阶级特别亲近与艺术,因为艺术可以区分自身与无产阶级。尤其是高雅艺术,因为高雅艺术不属于这个社会阶级。这就引出了中产阶级的另一个特点:极强的世俗功利性。
2.中产阶级产生的原因
与中产阶级的社会中间层有关系。导致其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渴望晋级,另一方面又恐惧自身下降,所以需要牢牢地抓住文化。但是抓住文化本质又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所以最终选择抓住文化的外壳。同时,这也是一种对自身文化教养的缺乏的掩盖。
提醒一下,中产趣味并非我们之外的东西,事实上,我们很多人所拥有的都是中产阶级趣味。
3.典型中产阶级趣味
①媚俗(刻奇)
媚俗艺术的产生与现代民主制度有关系(《现代性的五副面孔》),其特征,按照米兰昆德拉的说法,是平庸且诉诸感情,这种诉诸感情又是通过某种特定的形式构建的,是自动化的,是空壳,因此是一种情感和思维的懒惰。而正是因为这种空壳,所以往往会附带一种确定的意义,以保证价值的重量。
媚俗艺术有着极强烈的欺骗性的特征,一方面让个体自己觉得很高级,另一方面让别人觉得个体很高级。目前一个比较典型的特征就是朋友圈。具体手段而言,往往是通过符号学意义上的含混,以经典艺术作为原型,然后进行模拟,转换,稀释等手段,只是追求形似,从而产生一种情感。
媚俗艺术模糊了现实与虚构的边界,构成的是一种想象性的自我满足。这样,个体就进入了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当中去。
媚俗艺术还有一种特性:自魅性。体现在其对想象性场景的某种抒情。即个体先构造一个完全基于想象的场景,然后抒发对应的情感。这仅仅是一种情感的唤起,实际上是没有任何艺术价值的。粗糙而说,就是自我感动自我抒情。
通过过度的审美消费,中产阶级划分了自己的地位。这种审美不在于艺术,而在于在格调。在对这种“格调”的追求中,完成了自己的媚俗。
②享乐主义与自恋人格
中产阶级与消费社会是密切联系的。消费物质的过剩带来了商品的符号化表达倾向,即售卖商品的所谓文化价值(附加价值),利用和控制商品的符号形象来推动消费。而中产阶级作为消费的原动力,也被打上了各种各样的符号,例如快乐,幸福,悠闲等等。在中国,与之相关的炫耀性的消费成为了某种时尚,各种影视作品又反过来迎合这种时尚。
这种消费社会,便产生了所谓的身体工业。中产阶级往往是依附于特定的企业生存的。企业对个体的限制和规训越多,个体私下对追求解放的渴望感越强,这就体现为一种享乐主义。同时这种解放一定程度上体现在对于身体的追求上。大众文化打造了一系列对于身体的要求,不断的询唤个体去追求更完美的身体。
同时,中产阶级沉浸于中产阶级趣味时,沉浸于一种想象性关系时,它一定程度上抛弃了其所应当具有的社会责任乃至家庭责任和道德感。并且因为中产阶级建立在一种虚幻的物品上,使得这个阶级的稳定性相当差,也就是所谓的“虚幻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