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现实》 —观芭比有感
《欢迎来到现实》 从一开始芭比乐园是一个几乎“完美”的存在,各种芭比各司其职,已然是个乌托邦。当一系列“不完美”发生在芭比,打破了乌托邦的平静。芭比与ryan gosling(也就是肯)开启了一个在现实世界探索自我的旅程。但他们发现现实世界并没有加深自我认知,反而比他们想象中更加的可悲与荒谬,芭比的自我意识在此刻觉醒,在回到了芭比乐园后(准确是肯乐园)她发现即使它换了一种形式(即肯乐园)它的实质并没有改变—无论是芭比乐园还是肯乐园都是现实世界的一部分,即乌托邦沾染着现实的荒谬,即使在最后,芭比们战胜了“父权社会”建立起“母权社会”依然没有改变荒谬本质,世界依然没有改变。 至此,影片进入第二部分,我将它称为“上帝已死,是我们杀死了上帝。” 从一开始,当芭比思考着死亡时,心中的乌托邦开始崩塌,当她推翻了父权社会后,她意识到了世界的荒谬,芭比存在的荒谬,她开始陷入了“存在危机”,她开始陷入了自身意义的探寻。每个芭比从生下来,她的角色就已经注定了,像总统芭比,法官芭比,甚至孕妇芭比(更为讽刺的是即使个性鲜明,无法定义的,都有怪异芭比)他们的意义与身俱来,他们的本质先于存在。这是典型的乌托邦特质,每个人各司其职。但是经典芭比(即主角),她去过现实世界,她知道人的出生,不会伴随着这些自我身份的认同,她知道人的存在先于本质,从此刻起,她就已经不再是芭比,而是人。在电影的最后,芭比向创始人提问了一个经典的哲学问题,“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而电影的答案很显然是萨特的存在主义,人可以选择自己的意义。 《芭比》以一种诙谐的方式展现这个哲学命题,这是它更为称彩的地方。因为现实就是如此可笑,人的存在就是如此荒谬。但是人的思想,人对意义的选择就如喜剧一样,是人对悲惨现实的抗争! 芭比已死,是芭比杀死了芭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