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时光中穿梭,只为找回曾经美好的时”——一剪梅.舟过吴江
今天还是来看蒋捷的另一首词,短短六十字包括了虚实结合,以小写大,远近相和等等手法,让人叹服。相比于昨天的《听雨》这首词还是有一首比较出名的句子“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今天说详细一点,首先蒋捷蒋胜欲这个人,他生活在宋元交际之时,因此特别容易产生时代变迁的这种感慨,任何事物都能被他用于描写时间,和他比较类似的是写了菩萨蛮的韦庄,大家有兴趣可以对比看看,他们对于自身境遇的变化还有时代的改变感触都非常深刻。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我们看他开头写春愁,这个自古就有伤春悲秋的说法,为啥呢?很直接的原因就是,春天有落花,秋天万物凋敝,都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尤其是美好事物的流逝,这里的愁不仅是对春天的愁,还包括自己发愁。咱们读诗词一定要多看多联想多问,他好端端瞅愁啥呢?然后他给我们看了一个画面,至少我个人很愿意把他想象成一幅画,这幅画同时兼具了远景和近景两种,比如“江上舟摇,楼上帘招”一句是为远景,“银字笙调,心字香烧”一句是为近景,远近相合,所以这里我觉得他写的不仅工于技巧,连意境画面都相和,实在是有神来之笔的意味!(但是,沈从文的《边城》描述了船夫水手和青楼女子的故事之后,我就无法直视“舟摇”和“帘招”一句了)。这句里的两个场景可以拆开细说,“舟摇”就表示穿上有人儿,啥人儿?外地游子嘛,那“帘招”好几个译文里面写的是岸上酒楼招客,我其实挺愿意理解为,在家等老公的思妇,联想一下“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这样的场景。游子思乡,故人又怎么会不思他呢?这也就越想越让人发愁,就像我在外地上学上班的时候,平时还好,但是看到有老头老太太等孙子放学这样的,我也会立马想回家了,因为我爷爷奶奶也是会这样。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上面都愁的不行了,这时候路过的别说是“秋娘渡”、“泰娘桥”了,就是路过巫山也没心思看了,再加上这一路的风雨交加,“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啊!特别是这里写雨的时候用“萧萧”而非“潇潇”,也是有讲究哒,前者是象声词,类似于“咻咻咻”,表示雨下的不是很大,同时又带着凄凉的感觉,看看杜甫千古名篇,“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个意思啦。“潇潇”的话就是形容雨下得很大,看看另一个著名的岳鹏举写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意思就是潇潇的雨刚停。这里这个萧萧才能呼应得了作者愁的心情。 看看下阕。整体上下阕写的也是一个景象,不过呢,是作者想象出来的,也就是上下阕是一个经典的实写和虚写相合的写作手法!诗词也是文学作品嘛,情理之中。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愁完了,开始自己给自己画饼,麻醉自己了。哎呀,我啥时候才能回家把这身破衣服洗了,然后边慢慢拨弄我的笙,边来个熏香。就跟我在外边待着,就想着啥时候回家夏天躺树荫下睡觉一样一样的。像这样的手法,叫以小写大,不然你说啊,我好想家啊!!!感叹号再多,也听起来没感情。就连日本动漫里人死之前要么想吃妈妈做的寿司,要么回故乡看sakura呢。因为思念到深处,一定是最平常的才最动人心,恰如纳兰性德写的“当时只道是寻常”,在外游子尤是如此。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这句,我是很难不想到那首“紫了葡萄,软了香蕉”,哈哈哈,也算得上雅俗共赏了。人家蒋捷可没这么低俗,这里说的恰好回收开头写的春愁,感叹时光流逝的意思。我尤其喜欢他的这个“抛”字,给我一种时光不经意间就将年华抛却的感觉,带着一点慵懒,还带着一点漫不经心。 今日分享到此结束,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