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玩车|我人生第一部车竟然是敞篷车


撰文:陈伟雄
汽车不单单只是一种交通工具,也是一种影响了百多年人类的科技文化。
汽车释放我们的行动自由,让我们的人生可以去得更远、更快。汽车是我们两条腿的延伸,也是我们的思想伸延,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变了我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作为车评人,我也是受着香港汽车文化的影响,造就着我成为怎样的一个车评人。

香港的汽车文化受日本和英国影响很深,三者的共通点就是在地理上是一个“汽车岛国”。都是右驾地区,而且都被地理环境围起来,像是一个自封式的交通圈。
当然,英国有一条汽车隧道连接至法国,英国人可以自由开车到欧洲大陆,不算是完全封闭,但从右驾制度转到左驾,不是很多英国人愿意开车过欧洲大陆,所以,英国相对性是一个岛国式的汽车文化。英国人造车意念和设计(特别是九十年代前),都自成一家,和欧洲有很明显的差异。
香港跟英国有着类似的环境,虽然我们北接深圳,但因为法规关系,只有少部份获得许可证的汽车才可以进出内地。所以,在汽车文化上我们都和内地很不同。
要分析比较不同地区的汽车文化,需要花时间和心血去搜集资料和作深度的访谈及研究,所以,留待日后有机会再讲,今次我想直入主题讲下自己,一个赚钱少的车评人,怎样过他的“穷玩车,自得乐”的汽车人生。
我和每个钟意车的男孩子一样,都曾在小时候推着一架没动力的模型车,幻想着自己自由地开着它跑去好远好远的地方,开得好快好快。

我第一次想真正拥有一辆车是在中学于图书馆温习功课的时候,呆呆地望着窗外的一辆客货Van(即内地的面包车),看到车厢亮着灯,里面装修得像一个小小的起居室,一个男人在沙发床躺着吃公仔面(即食面)。虽然我听不到车厢的声音,但我感觉他是在听着收音机播出来的音乐,而且是Jackson Browne的一首名经典曲《Running On Empty》(大家也可以去听听这首歌)。
Looking out at the road rushing under my wheels
Looking back at the years gone by like so many summer fields
In sixty-five I was seventeen and running up one-oh-one
I don't know where I'm running now, I'm just running on
Running on, running on empty
Running on, running blind
Running on, running into the sun
But I'm running behind
(看着车轮匆匆赶向前路
回望驶过无数夏日田野的岁月
1965年我17岁时行行重行行
我不知自己要往何处,我只是一直走
走在虚无
走得盲无目的
走向太阳
但我一直落在太阳之后)
这样的一个车厢中吃着面的场景,使我产生了一股很强烈的冲动,就是想拥有一样的货Van,改装成一个流动之家,一个人开着它走向天涯海角,探寻在地图上搜到的有趣的路。
很多男孩子都对辨认各个汽车品牌和车款很感兴趣,他们都在玩认车比赛,但我却一点兴趣都没有,因为我只视车为我要远走四方,探寻新路的载体而已。

这就建立了我对车的价值观,直到今天,我仍梦想着这很个人化的“汽车梦”,唯一变了的是,我不想一个人独自行,而是想和我共同生活多年的爱人同行。

像袁启聪拥有的一辆房车,可能是我至今都怀抱着的梦想之车吧?但在我的拥车人生之中,却从未拥有一辆房车。这正是香港玩车文化的局限。香港并没有玩房车的文化,政府亦没有法例去配合房车的使用,我们如果想过一下“汽车露营”的瘾,只能去到新界租一个停放着房车的营地,但这已不是真正的“房车乐”了。
所以,我在香港生活,只能将房车当作一个梦。
当我成为《人车志》的编辑,我便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在1992年,香港推出了万事得(马自达)121 Canvas Top。我实在太喜欢它的电动帆布顶,这让我联想到开着篷旅游的自由感觉。帆布顶是很怀旧的一种设计,曾在五、六十年代的汽车中流行一段时间 ,最著名的一款是Fiat 500的Soft Top设计。
开着一部小马力的小车,将车顶打开,尾厢装着去野餐的用具,在某个周末的懒洋洋秋日,去到河边野餐,这正是拥有一辆车的乐趣。

我用分期付款方法买了一辆Pop Yellow色的121 Canvas Top,当时我默默想着,我会好好收藏着它,因为这也是90年代小车的一个很突出的代表。
但我开了三年多便无奈转手了,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无力养车。在香港养车很不简单,停车场月租、油费、违例罚单、开车出游的花费,还要每个月供款,几乎耗去了我半份月薪。硬撑了几年,曾经因为忘记供款车被拖走的情况,我都终于投降。

放弃了这样可爱而经典的121 Canvas Top,我是感受到失落的,我便收起想拥有车的心,但因为工作关系,我仍可继续享受驾驶不同类型新车的乐趣。
想不到的是,我离开《人车志》一段时间,在一份给年轻人看的潮流周刊工作,但又很快回归《人车志》接了梁国健的棒,成为新的主编。
竟然想不到的是,我又有拥车的另一次机会,严格来说,这是公司提供我个人使用的代步车,但也算是有种拥车的感觉,至于是一辆什么车?这是一部很特别亦少有的性能掀背车,我不想用小钢炮去形容它,但又真的在性能表现和驾驶乐趣上,给予了我一种见到新天地的感觉。
想知道答案,就请留意下一篇文章吧。
老友,觉得好睇的话,记得点赞、分享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