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看待二战后台湾史——读《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有感
首先,我们要知悉,该书内容由外国学者编写,无论是任何人所编写的历史作品均会带有其主观色彩,要想深入了解一段时间的历史,就必须结合多个史料来看,从不同人不同视角不同史观下才能尽可能的还原历史,所以,研读外国学者所编写的历史史料十分必要,也会为我们提供不同的意想不到的角度,而国内对于我接下来想要陈述的历史部分的史料少之又少,因此本书对于该部分的研究也补充了我们史学界一定的空白,当然对于该书中用词不当,错误内容,偏激观点必须予于批判和摒弃。
研究台湾历史,那就必须要从二战前的背景,国共内战时期国民党对台湾的统治和国民党败走台湾后对台湾经济政治的建设情况,从这些中扬弃和学习客观看待台湾。该书作者将台湾省称为“分离的省份”说明作者认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只不过处于特殊状态,此种作者态度为客观研究台湾史也提供了前提。
(一)日本人对台湾的统治
既然要研究二战后台湾史,那么就不得不研究一下二战前日本统治时期对台湾的建设。从1895年后,随着《马关条约》的签订,台湾省沦为日本殖民地,日本对台湾的统治是独裁的,是奴化的,但是不得不肯定的是日本人相对于大陆内战军阀混战以及各种混乱的状态为台湾提供了良好和平的经济发展环境。也就是说,日本对台湾五十年的殖民统治客观上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上世纪三十年代,台湾的发电量几乎相当于整个中国大陆,台湾铁路的公里数也是大陆望尘莫及的,日本人尽管推行不平等的的奴化的殖民教育,但确实同样增加教育普及率,同时明晰农村土地所有者,革除了大量逃避土地税的旧习,并且理顺了公有财务通过扩建农业灌溉基础设施、引入新的农耕科技、举办农耕社团,使生产有了大幅度增加。
该书作者对于日本对台湾省的血腥残酷统治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但是我们也不应忘记日本人所犯下的罪行。随着台湾广大民众自发的抗日武装奋起反抗,日军又出动了大批的武装人员进项大肆杀戮掠夺和疯狂抢劫,造成了"南林大屠杀"。与此同时,日本殖民者还制定了《匪徒刑罚令》等,作为日本镇压台湾人民的法律依据。依照这一法案而屠杀的台湾籍民众,只馀在从一八九八年至公元一九零二年的短短四年之间,便已达到了11950人。
(二)国共内战时期国民党对台湾的接管与统治
蒋介石委任陈仪将军暂时管理台湾,然而过去一年零四个月就出现了“二二八事件”,该事件起因是国民党台湾烟草专卖局的稽查员和警察在查缉私烟时将一女子殴打知识,引起民愤乱枪打死旁观者,接下来群众围攻烟草专卖局,去行政长官公署请愿。陈仪宣布戒严后,形势失控,越闹越大,而且还出现盲目殴打中国外省人的现象,民众盲目排“外”,陈仪拒绝台湾民众的要求后残酷镇压,至少上千人死亡,“二二八事件”最终以失败告终。蒋介石派出“小诸葛”白崇禧为宣抚使,他发表的讲话内容对于陈仪独裁和官员贪腐问题及国军在台湾的血腥镇压闭口不谈,将问题推给共产党和日本人,但是实际上他将台湾民众的改革意见纳入到他对中央的建议报告中,他将很多真实情况都提交给了中央很有积极意义,国民政府也接受了白崇禧的大部分意见,打破了原来类似于殖民总督独裁的制度,让台湾人有了参政的机会,同工同酬,专卖局权力下放,土地改革分发土地,客观上确实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很多重要问题,对于抚平众怒、改善民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然蒋介石对于台湾的让步也是处于为了稳固后方,找好退路而已,并且美国方面对于国民党在台湾的屠杀事件十分不满。该书对于“二二八事件”的具体叙述甚少,对于国民党在台湾屠杀事件完全没有叙述,仅涉及其影响和意义,确实客观地肯定了国民党的补救措施,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国民党的血腥屠杀。
(三)国民党败走台湾后的经济政治发展情况
该书认为,从1949-1982年,台湾经济的发展是过去30多年来最突出的成就之一。作者也肯定,台湾经济发展原因之一确实有日本人的经济建设基础,前文提到,日本人为台湾留下了相对来说特别发达的基础设施。并且蒋介石在败走台湾时带走了足够多的黄金及各种物资和几百万的人力资源,这些弥补了日本败退后的空白。同样美国的经济援助也不能忽略,确实弥补台湾的财政赤字。抑制通货膨胀、平衡外汇收治方面作用巨大,台湾的经济高速发展也离不开当时的国际大环境。台湾当局的经济政策也同样作用巨大。
台湾所推行的土地改革是值得肯定的。台湾的土地制度改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主要步骤:三七五减租,租金总额不能再高于年平均收订货量总和的百分之三十七点五。公地放领,把日本人留下的耕地全部分给农民。"耕者各有其产田"购买地主的多余的农田,按办公地的放领的办法转卖给佃农。这样的土改,一定程度上减轻农民的负担,让农民有了生产积极性,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国民党统治。农业为后来的经济发展奠定基础。确实该土地改革是为了巩固国民党统治而存在,但是不得不说相对于中华民国时期的空头支票,进步是很大的,并且确实做到了实处。
同样,台湾当局的其他政策,改革币值和税制,外汇和贸易管制,加强生产生活必需品进口替代品,优先发展电力、肥料和纺织工业等等,经过努力,1952年的台湾就已经大致恢复到二战前的最高水平了。
该书描述了台湾政治格局的发展与变革,确实客观的指出了国民党的白色恐怖,制造暗杀,清理政治反对派为维护独裁统治的不人道措施,也同样肯定了台湾后来的资本主义西方民主的发展状况,国民党蒋经国对内部进行调整改革,实施“新人新政”、“革新保台”的措施,也就是启用台湾本土派新人,以到巩固统治,,注意吸收和启用台籍人员"使大批在台湾生长的年轻力量涌入各级政府和党务机构,国民党在政治意识、组织形态和年龄结构上都出现明显变化”,使国民党进一步转变为现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政党。
该书分析台湾政治的发展变化得出的结论在今天仍然有实践意义。作者认为,稳定的政治和经济发展史相辅相成的。这确实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对于该书中的某些概念,比如对于政治稳定的内涵,我们的理解与该书作者当然是不同的,对于该书一定要辩证客观看待。
综上所述,该书以外国学者的视角,秉着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态度,研究了该历史,确实存在很多与我们理解不同的地方,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日本人及国民党对台湾的统治中的血腥部分,对其一笔掠过或者闭口不谈,这是完全不正确不可取的,但是也同样叙述肯定了日本人对台湾统治中的客观积极意义以及国民党为了稳固统治所采取的积极政策,我们应该辩证客观看待台湾的历史,学习其中有益于中国今天经济发展的措施与政策,同样不能忘记血腥历史,不能忘记国耻。我相信,祖国同意这一历史浪潮是不可阻挡的,祖国统一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