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的推算易学、数学和历法的结合

太乙与《易经》
中国古代术数种类繁多,但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与《易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太乙数也是如此,从《太乙金镜式经》中便可看出这一点。正如《四库全书·太乙金镜式经·提要》中所说:"核其大旨,乃仿《易》、《历》而作。"
《易纬·乾凿度》中有这样一段话:"一阴一阳,合而为十五之谓道。阳变七之九息也,阴变八之六消也,合于十五,故太乙取其数以行九宫。"这段论述可能与太乙数相关,但其中语焉不详,并没有清晰地指出太一行九宫的具体方法,因此,我们不能断定"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就是今天所见到的太乙数。但是太乙与周易之间的联系却是显而易见的。《四库全书》便提出了太乙是"仿《易》、《历》而作"的观点。
太乙数的体系为以"一"作为太极,一生二目,二目生四辅,这与《易经》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相仿;《太乙金镜式经》将神与太乙合为八将,则与八卦相仿;以岁、月、日、时为纲,以八将为纬,三基五福十精之类为经,也与《易经》相似。
必太乙与数学
《数书九章》序中说:"今数术之书尚三十余家,天象、历度谓之缀术,太乙、壬甲谓之三式,皆曰内算,言其秘也。"文中将三式之学看做是数学中的内算,与一般的数学﹣﹣外算并不相同。但是,术数与数学是很难截然分开。"数学大则可以通神明,顺性命;小则可以经世务,类万物。"在古人看来,数学是研究宇宙间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学问。像太乙、奇门、六壬这样的高层术数更是与数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太乙式局的数字、方位与洛书、后天八卦的数字、方位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太乙数是以乾宫为一,坎宫为八,艮宫为三,震宫为四,巽宫为九,离宫为二,坤宫为七,兑宫为六。正好与洛书、后天八卦向右差一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古人的说法并不一致。王希明认为:"太乙知未来,故圣人为之蹉一位,以示先知之义。"郭璞则认为:"地缺东南,故蹉九以填之。"乐产认为:"太乙之理,后王得之以统天下,故蹉一以就乾。"《奇门五总龟》中则说:"昔黄帝命风后作太乙.雷公或九宫法,以灵龟洛书之数,而错一位,以一居乾,以八居坎,以三居艮,以四居震,以九居巽,以二居离,以七居坤,以六居兑。以八、三、四、九为阳宫,故蓬、任、冲、辅配此四宫而属阳地,以二、七、六、一为阴位,故英、芮、柱、心配此四宫而属阴也。盖以艮燥、坤湿、巽暑、乾寒、震阳、兑阴、离火、坎水而分阴阳也。"
这些说法都非常牵强,都没有讲清"乃特右旋,以乾、巽为一、九"的原因。太乙数由洛书的坎、离为一、九而变为乾、巽为一、九,是故弄玄虚,增加其神秘性,还是另有原因,这是我们应该探讨的一个问题。
吃太乙与历法
太乙与《易经》的关系自不待言。而太乙"亦犹夫《历》也",就是说太乙也是古代的一种历法。我国历史上有近百种历法,历注内容五花八门,除包括年、月大小,朔闰节气,日期干支等基本内容外,还包括建除十二直、丛辰、神煞、阴阳五行、吉日凶辰、各种宜忌等,每日历注多者长达数百言,少者也有数十字。太乙的历注内容,只是项目更多、内容更为复杂罢了。
上古时,有一年冬至日半夜,恰巧与日月合璧,五星联珠,于是定为四甲子,即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统称太极上元。上元甲子以来的年数称为"太乙积年"。由太乙积年推演出太乙流年的太岁值卦,从而确定一年12个月的气运吉凶,预测本年度的重大政治事件及天灾人祸。每年值两卦(内卦和外卦),共十二爻辞,每月值一爻辞。
《南齐书·高帝纪》就曾以太乙行宫记述自汉高祖五年至宋祯明元年近五百年的治乱兴替的历史,说明太乙这种历法在我国历史上曾经使用过。
5太乙与古天文学
我国古代的历法和术数学是紧密相联的,而且二者与古代天文学都有渊源。太乙式采洛书九宫排列图形,二者之间的渊源关系是十分明显的。再从太乙式盘图看,很似北天极顶紫微垣星图,而太乙、计神、文昌、始击、天乙以及十六神的名称,也与北天极顶的星象名称和位置颇为一致。太乙与古天文学的关系,也应当是我们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