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决战中途岛》纯干货影评,谁才是真正的抗日奇侠?

《决战中途岛》这部电影我是在电影刚上映的第二天看的,拖了半个月才写完这篇影评,主要是因为我对这部电影真的没什么感觉,我不知道要写些什么。所以最后我决定只简单评价下这个部电影,而把主要的笔墨放在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中途岛战役上,这样可能对于我自己和我的读者来说会更有意义。
因此,本文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一、简单评价电影;
二、真实的中途岛海战;
三、推荐其他关于太平洋战争的电影。
下面我们进入正题。
一、简评《决战中途岛》
一开始我并没有想去看《决战中途岛》,是后来我发现这部电影上映之后,豆瓣评分很罕见的逐日升高,从7.3分涨到了7.7分,又听朋友说感觉还不错,至少能值回票价,所以我才想要去看的。

再加上导演是艾默里奇,曾经执导过《独立日》、《后天》、《2012》、《白宫陷落》的大导演啊,我觉得自己欠他一张电影票。看完《决战中途岛》之后,我只想说,艾导,欠您的这张电影票我还上了!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感觉和我朋友的一样,就是对这部电影没什么感觉。除了俯冲轰炸镜头的特效之外,它没有什么能够吸引我的亮点,但也找不到特别让我不爽的槽点。
整部电影就像有些朋友评论的,看一拖三,买《决战中途岛》的票价,附送《偷袭珍珠港》、《杜立特轰炸东京》和《空袭马绍尔群岛》。
1942年2月1日,在增援萨摩亚返航途中,TF8编队对日占马绍尔群岛中防御最坚固的罗伊岛,夸贾林环礁、沃特吉环礁和马洛埃拉普环礁上的日军基地进行了空袭,击沉日军小型舰艇4艘,击毁飞机18架,连第6根据地队的八代佑吉少将也被炸死,这是美军自太平洋战争开始以来第一次有组织的反攻,企业号由此享有反击前锋的美誉。

由于电影展现的战役太多,结果每一个都没有呈现好,整部电影给人的感觉就是刚来点感觉,就结束了,才刚有点爽就立刻让人爽不起来了,最后的感觉就是看完这部电影感觉从来没爽过。
本片以美国王牌飞行员理查德·贝斯特为主角,展现他在中途岛战役中,击中两艘日军航母的英勇事迹,这点我觉得还不错。但由于本片内容太分散,塑造的人物又太多,也没有多展现贝斯特的情感和内心想法,就使这个人物无法吸引人。
整部电影看下来,缺乏紧张感,缺乏美、日两军之间的相互博弈,仿佛美军在破译日军要袭击中途岛的计划之后,美军取得胜利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一样。而现实中,美军赢得中途岛战役的胜利也是有很多曲折,付出了很大多的代价的。
《决战中途岛》讲了很多中途岛战役的背景,却没有把中途岛战役讲好。
二、真实的中途岛海战
1. 中途岛位置的战略意义
中途岛(Midway Island)位于太平洋中部,在檀香山西北2100公里处,属波利尼西亚群岛。中途岛为珊瑚环礁,地理位置为28°12'38"N、西经177°21'16",周长24公里。陆地面积5平方公里,由桑德岛、东岛和斯皮特岛组成,亚热带气候。

该岛距美国旧金山和日本横滨都相距2800海里,在亚洲和北美之间的太平洋航线的中途,故名中途岛。1867年美国占领该岛,1903年建成海军基地,1940年美国海军修建了航空和潜艇基地。中途岛距珍珠港1135海里,是美国在中太平洋地区的重要军事基地和交通枢纽,也是美军在夏威夷的门户和前哨阵地。

为什么日本要攻中途岛,美国要守中途岛?
直观地讲,中途岛的美军基地就是美国在美日之间埋下的一个棋子,夏威夷有此门户,对美国太平洋舰队来说进可攻,退可守;而对于日本联合舰队来讲,攻要绕开中途岛的作战范围,守则如剑在喉。因此,中途岛的归属,对于美日双方就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中途岛对日本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呢?只拿日本偷袭珍珠港举例,日本得以成功实施这一计划的关键在于海上加油,而美国缺乏足够警惕的最主要的原因也是认为日本难以跨越5000多海里的太平洋袭击珍珠港。就拿日本二战时数量最多的驱逐舰吹雪级驱逐舰举例,其续航力为4500海里/14节,也就是说按照最经济省油的速度航行,如果不加油,日本的驱逐舰从日本本土出发,还没到珍珠港就没油了,更不用说高航速耗油、战斗耗油了。而日本的赤城号航母也是出了名的腿短,续航力只有8000海里/14节,也就是说赤城号航母中间不加油,虽然可以开到珍珠港进行袭击,但返回的中途就会没油;而且日本也不可能让航母独自作战,而失去驱逐舰、轻巡、重巡、战舰和潜艇的保护。
因此,日本偷袭珍珠港时派出了6艘航空母舰作为空袭部队,2艘战列舰和2艘重巡洋舰作为护卫部队;1艘轻巡洋舰和9艘驱逐舰作为警戒队;3艘潜艇作为巡逻队;7艘高速万吨级“川崎”型油船作为补给舰。日军除准备进行海上加油外,还增加了一些军舰的燃料携带量,增设了备用油箱。并且,各舰内所有能够利用的空间包括通道都堆满了石油罐(18升/个)和原铁桶(200升/个)。
看起来,带了充足的重油,长途奔袭的补给问题应该能够解决了,但日军还要面临四个问题。
(1)携带如此多的油罐,日军的舰队简直就是一堆爆竹,因此在偷袭珍珠港之前,一定要避免被美军发现。
(2)海上加油同样要求日军要隐蔽行动,否则要是在加油的时候被美军发现,受到攻击就完了。
(3)基于以上的原因,日本为了隐蔽行动,避开美国的航空巡逻圈和航行的商船,只能选定天气更加恶劣的北方航线,也就是沿北纬40°向东航行,到达夏威夷正北之后再南下的航路。返航时也同样要避开美国海军从夏威夷到中途岛的巡逻海域(半径约600海里)。
(4)海上加油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天气,主要是风速,风速太大的话,很难成功加油。
结果日本在偷袭珍珠港的路上,基本上只要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就每天给驱逐舰和轻巡加油,以保证他们在后面面临坏天气无法加油的情况下,也能尽量保持良好的作战状态。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日本拿下了中途岛,再袭击美国珍珠港甚至美国西海岸时的补给压力将能够大大降低了。
2. 战略部署
日本:围点打援
战略目的:以进攻中途岛,吸引夏威夷的太平洋舰队救援,迫使美国太平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中途岛决战,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剩余主力(主要指航母),以此逼迫美国与日本谈判。
日本为了达成其战略目的,制定了庞大的作战计划,集结了百分之七八十的日本海军力量欲毕其功于一役,其中包括8艘航空母舰(含轻母)和11艘战列舰等。
(1)主力编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辖
1艘航空母舰:凤翔号,2艘水上飞机母舰:千代田号、日进号,7艘战列舰等,其中旗舰为刚服役不到半年的大和号战列舰。
主攻方向:中途岛
(2)机动编队:由南云忠一中将率领4艘航母+2艘战列舰等,其中
南云忠一兼第一航空舰队司令辖两艘航母:赤城号、加贺号;
山口多闻少将任第二航空舰队司令辖两艘航母:苍龙号、飞龙号。
(3)两栖登陆编队:由近藤信竹中将率领轻型航空母舰:瑞凤号+2艘水上飞机母舰:千岁号、神川丸号+2艘战列舰+运兵船等。
佯攻方向:阿留申群岛
(4)北方编队:由细萱戊子郎中将率领两艘航空母舰:龙骧号、隼鹰号+运兵船等
为应对突发情况,山本设置了两项预警措施。
第一项是派出海军重型水上飞机川崎二式大艇对珍珠港进行远程空中侦察,确保美军航母停泊在珍珠港内,称为“K作战”;
第二项是设置潜艇防线,以便在美军航母前往中途岛时尽早向第一突击编队、第一舰队和第二舰队通报敌方的行动。
但实际上,空中侦察因为美军提前在相关海域展开警备导致日本潜艇无法给二式大艇加油而中止,而日本潜艇部队也因为被抽调进行“K作战”等各种原因减员导致数量不足,潜艇防线就位晚于美军航母通过。
美国:将计就计
保卫中途岛,在中途岛东方方向隐蔽待机,伏击进攻中途岛的日军,消耗日本海军的航母。
美国主要作战力量为企业号、大黄蜂号,以及快速抢修好的约克城号共三艘航母和一个中途岛上机场的航空兵。
美国太平洋舰队及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切斯特·威廉·尼米兹海军上将派遣
(1)第16特混舰队:由雷蒙德·斯普鲁恩斯海军少将辖企业号航母(CV-6)和大黄蜂号航母(CV-8)等。
(2)第17特混舰队:由弗兰克.杰克.弗莱彻海军少将辖约克城号航空母舰(CV-5)等。
(3)中途岛基地的飞机、潜艇等。
3. 指挥官的对决
(1)切斯特·威廉·尼米兹

美国海军上将,在珍珠港事件后,就任美国太平洋舰队及太平洋战区总司令。
(2)山本五十六

日本帝国海军大将,毕业于日本海军大学校,曾于1919年到1921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学习。历任驻美武官、第1航空战队司令、海军航空本部长、海军次官。1939年任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偷袭美军珍珠港和发动中途岛海战的谋划者。
(3)法兰克·杰克·弗莱彻

时任美国海军少将,曾任美军珊瑚海海战的总指挥,取得了战略上的胜利,遏制了日军对莫尔兹比港的进攻。但也损失了一艘航母列克星敦号,同时约克城号航母受重创。
(4)南云忠一

时任日本海军中将,日本联合舰队第一航空舰队司令长官,曾率领舰队参与偷袭珍珠港。
(5)雷蒙德·艾姆斯·斯普鲁恩斯

时任美国海军少将,中途岛战役前夕,因哈尔西海军上将在关键时刻患上疱疹不得不入院治疗,临危受命被哈尔西点名接替第16特混舰队指挥的职位。
(6)山口多闻

时任日本海军少将,日本联合舰队第二航空舰队司令,中途岛战役前,曾向日军总部提出建议,要求放弃过去的舰队编队方式,建议采用把全舰队变成以航母为战斗核心,四周以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逐次配置组成防护圈的全新编队方式,但未被采纳。6月6日清晨,在旗舰飞龙号遭受重创无法挽回的状况下,拒绝同僚换乘舰撤退的要求,与航空母舰飞龙号一同爆炸沉没入海。
4.情报战线
约瑟夫·罗彻福特(Joseph Rochefort,约1895-1976)人称“魔术大师”,曾留学日本,是美军中的日本通,同时又是通信和情报分析的专家,凭借着丰富经验和娴熟业务,在太平洋战争中领导对日军通信密码的破译工作。

罗彻福特的工作一开始并不顺利。
日军的密码体系不断地升级,在当时复杂的“JN-25b”面前,罗彻福特一筹莫展。
好运在1942年1月降临了。1月20日黄昏,日本海军的“伊号124”潜艇奉命在澳大利亚海军基地达尔文港外海面铺设水雷,遭到美驱逐舰以及三艘澳大利亚快艇的围攻,沉没在50米深的海底。
美军在日本潜艇的残骸里发现了一只保险柜。打开后发现一个本子,表面有铅,遇水后没有溶化。由于“伊号124”是日本海军中的大型潜艇,美国人很快判断这是密码本,而且,还是使用密级相当高的密码本。
很快密码本就交到了罗彻福特手上,他发现这就是让自己头痛不已的日本“JN-25b”舰队密码体制。而此时日本海军并不知道“伊号124”潜艇是被美军击沉的,还以为潜艇沉没是意外事故,所以此后还一直照旧使用“JN-25b”。
1942年5月初,“JN-25b”密码本已被还原了三分之一,由于这是最常用的一部分文字,所以日本人往来的密电有百分之九十的内容都能正确译出。
5月20日,罗彻福特就截获并基本破译出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下发给各部队的长篇电文,掌握了他们的作战计划。只是在计划中,关于进攻的目标日军始终用一个代号“AF”。
正当美军高层在伤脑筋的同时,罗彻福特与他的情报小组成员们翻查以前堆积如山的电文。记忆力过人的罗彻福特从浩如烟海的电文中找到1942年初的一份日军电报,电报是要求水上飞机从马绍尔群岛起飞,飞往珍珠港,电文还提到要注意避开来自AF的空中侦察……从地图上分析,AF只能是中途岛。而且夏威夷情报站的分析员贾斯柏·赫尔姆斯想到了一个能够确认‘AF方位’是不是中途岛的妙计。他要求中途岛海军基地的司令官以无线电向珍珠港发报,说中途岛上的海水淡化设备出现了问题,导致整个中途岛面临缺水的危机。结果罗彻福特和他的小组成员们截获并破译了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大将从海上发往日本大本营海军部的一份密电:“据报‘AF’缺乏淡水,攻击部队带足淡水。”这样‘AF方位’便证实为中途岛,也就是日本海军的下一个攻击目标。
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根据罗彻福特小组提供的情报制定了以三艘约克城级航空母舰为主力,再加上约五十艘支持舰艇,埋伏在中途岛东北方向,攻击前往中途岛的日本舰队的作战计划。
5.对战过程
6月4日凌晨,日本第一波攻击机群36架九七式舰上攻击机、36架九九式舰上轰炸机和36架零式战斗机开始从4艘航空母舰上同时起飞,108架舰载机在友永丈市海军大尉的率领下出发攻击中途岛。南云中将命令侦察机搜索东、南方向海域,第二波攻击飞机提到飞行甲板上,准备迎击美国舰队。但是重巡洋舰利根号的2架侦察机因为弹射器故障,起飞时间耽误了半个小时,筑摩号的1架侦察机引擎又发生故障中途返航(这架飞机本应该正好搜索美国特混舰队上空),给日本舰队埋下祸根。

拂晓,中途岛派出的“卡塔林娜”式侦察机发回发现日军航空母舰的报道,斯普鲁恩斯少将立即做出反应,准备攻击日军航母(其实法兰克·弗莱彻海军少将是这次行动的总指挥,但是斯普鲁恩斯首先发动空袭)。美国舰队因为已经破解了日本海军“JN-25b”的通讯密码,而对敌人的计划了如指掌。
清晨,日本舰载机向中途岛发动了猛烈的攻击。驻扎在中途岛的美军战斗机已经全部升空,迎击来犯的日本战机。美军的轰炸机,包括了B-17型轰炸机也向日本舰队发动还击。

7时整,友永丈市大尉率第一波攻击机群准备开始返航,并向南云中将发出了需要进行第二次攻击的电报。
7时06分,由战斗机、鱼雷机、俯冲轰炸机所组成的117架战机,从斯普鲁恩斯少将所率领的第16特混编队大黄蜂号及企业号升空,奔向200海里外的南云舰队。

7时10分,第一批从中途岛起飞的10架美军鱼雷轰炸机出现在南云舰队的上空。美军飞机排成单行,扑向日航空母舰。在日军战斗机的截杀和日舰猛烈的炮火下,很快就击落了7架。友永的报告和美机的攻击,使南云中将相信中途岛的防御力量还很强,于是决定把原来准备用于对付美舰的飞机改为对中途岛进行第二次轰炸。此时,他仍然没有发现美军舰队。
7时15分,南云下令赤城号和加贺号将在甲板上已经装好鱼雷的飞机送下机库,卸下鱼雷换装对地攻击的高爆炸弹。
7时30分,南云接到利根号推迟半小时起飞的一架侦察机发来的电报,距中途岛约240海里的海面发现10艘美国军舰。南云命该侦察机继续查明敌人舰队是否拥有航空母舰,同时命令暂停对鱼雷机的换弹。就在南云等待侦察机的侦察结果时,空中再次响起了警报。40余架从中途岛起飞的美军B-17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扑向南云的舰队。由于美军的轰炸机没有战斗机护航,结果很快的就被南云派出的零式战斗机击退。

8时15分,南云终于接到了侦察机传来的报告:美军舰队里确实有航母的存在。南云下令各舰停止装炸弹,飞机再次送回机库重新改装鱼雷,日本航空母舰的甲板上一片混乱,为了争取时间,卸下的炸弹,都堆放在甲板上。
8时30分,空袭中途岛的第一攻击波机群返航飞抵日本舰队的上空。还有那些保护航空母舰的战斗机也需要降落加油。南云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第二航空母舰战队司令山口多闻海军少将向南云建议“立即命令攻击部队起飞”。第二批突击飞机换装鱼雷还没有完成,如果马上发动进攻,也没有战斗机护航。而且舰上的跑道被起飞的飞机占用,那么油箱空空的第一攻击波机群会掉进海里。南云决定把攻击时间推迟,首先收回空袭中途岛和拦截美军轰炸机的飞机,然后重新组织部队以进攻美军特混舰队。
8时37分,返航的飞机开始相继开始降落在四艘航空母舰飞行甲板上。
8时40分,15海里以外的弗莱彻少将率领的第17特混编队的约克城号航空母舰上起飞了35架战机。
9时18分,全部飞机的作业完毕。南云命令舰队以30节的航速向东北航行,向美军特混舰队靠近,以避开再来攻击的中途岛方面美机,准备全力进攻美军特混舰队。
9时20分,掩护日本舰队的战斗机开始起飞。
9时25分,一队由大黄蜂号起飞的15架飞机组成的编队(编号VT-8,指挥官约翰·沃顿少校)发现了南云舰队。不幸的是,他们的燃油即将耗尽,而且没有战斗机护航(由于沟通不畅,原本应该投入支援的VF-6企业号上的F4F野猫战斗机编队没有接到求援命令而是按照原要求等待VT-6编队)。在自杀式攻击中,被零式战斗机和高射炮火全部击落,30名飞行员除乔治·盖伊生还外全部遇难。

盖伊漂在海里,并捞起一个飞机上黑色的垫子盖在头上,以降低自己被发现的几率。战斗结束后,盖伊独自漂流在海上,忍受着饥饿、伤痛,直到6月6日早上才被美国海军PBY卡特琳娜水上飞机救起。

9时30分,从企业号起飞的14架TBD(VT-6编队,指挥官尤金·林赛少校),中队长林赛少校同样将他的十四架TBD分成了两个七机编队对“加贺”号进行砧型攻击,不过在进入投雷距离前他们必须首先突破日本舰队由轻巡洋舰组成的距母舰十二至十五英里的外层防御圈及距母舰六英里由重巡洋舰和战列舰组成的内层防御圈。日本舰队当然要竭力阻止美军鱼雷机抢占攻击阵位,除了用密集的高射炮火封锁TBD的航路外,更主要的是依靠先进的零式战斗机。VT-6刚突破外层防御圈就受到了零式的围攻,在抵达投雷点时已经只剩下四架“蹂躏者”。指挥官林赛在这次战斗中阵亡,最终返航的四架TBD中有一架因油尽迫降在“企业”号旁。

10时00分,苍龙号的十三式侦察机按利根4号机报告的错误方位,没能找到美国航母。
10时10分,从约克城上起飞的35架战机加入战场,它们分别是VB-3的17架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VT-3的12架TBD和为其护航的6架VF-3的F4F野猫战斗机。不过在攻击前,VT-3却莫名其妙地与VB-3失去了联系。由兰斯·马西少校率领的十二架TBD在离日本航母十五英里处受到了八架零式的截击,敌人不断从高处对TBD进行俯冲攻击,使得七架飞机在投雷前就栽进了大海。剩下的五架TBD倒是向“苍龙”号发射了鱼雷,不过全部被日本人躲了开去。在撤退过程中又有三架飞机被击落,最后只余下两架飞机回到了“企业”号。

在本次战斗中,6架F4F的指挥官约翰.萨奇少校首次运用了“萨奇剪”飞行战术面对15架零战,取得了损失1架,击落5架零战的可观战果。
10时20分,由于美军的攻击,飞机甲板开始执行给护航的零式战斗机加油加弹作业,无法准备反击波。正当日军战斗机在低空忙着驱赶美军鱼雷机时,南云舰队的上空出现了33架由小克拉伦斯·韦德·麦克拉斯基少校率领从企业号起飞的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他们在索敌2个小时未果,油料不足的情况下,麦克拉斯基决定继续搜索。随后发现了为防止美军“鹦鹉螺号”潜艇上浮而留在原地的“岚”号驱逐舰,并沿这艘驱逐舰航向找到了日军航母。此时,日舰正在掉头转到迎风的方向,在极易受攻击的境地,只停放着几架零式战斗机。

10时24分,第一架换班的防空日本战斗机飞离飞行甲板时,企业号的33架“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分成2个中队分别攻击赤城号航空母舰和加贺号航空母舰,由于率领VS-6中队的队长小麦克拉斯基少校是战斗机飞行员出身,不熟悉俯冲轰炸的程序——他应该带领先头编队攻击较远的那条航母而不是近处的,因此导致几乎全部轰炸机(30架)集火加贺号,率领VB-6的理查德·贝斯特少校意识到还有一条航母没有被攻击,他立即召唤两架友军飞机,对赤城号这艘日军旗舰发动了袭击,配合贝斯特的两名战友一个没命中一个只取得近弹。关键时刻,贝斯特冒着无法拉起以及发动机过热的危险发起大角度俯冲,一举命中了赤城号飞行甲板,直接引爆了该舰机库内的飞机和燃料弹药,瞬间让赤城号陷入冲天大火。

与此同时,17架从约克城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VB-3编队,指挥官麦克斯韦尔.莱斯利少校)专门攻击苍龙号航空母舰。日军的3艘航空母舰刹那间变成了三团火球,堆放在甲板上的的飞机以及燃料和弹药引起大爆炸,火光直冲云霄,短短的5分钟,日本三艘航空母舰被彻底炸毁了。
10时40分,接替指挥空中作战的日第2航空战队司令官山口多闻少将发动反击,18架由九九式舰载轰炸机和6架零式战斗机组成的攻击编队从飞龙号航空母舰起飞。飞向目标途中,发现了一批正在返航的美军轰炸机,便悄悄的尾随。就因如此,日机成功的找到了约克城号,并立即发动攻击。约克城号被3颗炸弹命中,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在美军船员的极力抢修下,恢复了航行功能。
11时30分,南云中将及幕僚转移到了长良号巡洋舰,开始集合残余的舰队。
13时40分,10架日军九七式舰载攻击机和6架零式战斗机又从飞龙号飞来,对受伤的约克城号发起了第二次攻击(日方由友永指挥。由于约克城号已被修好,日机飞行员误把它当成是另一艘姊妹舰)。约克城号这次就没那么幸运,被两枚鱼雷击中,左舷附近掀开两个大洞,并把舰舵给轧住了。弗莱彻少将被迫转移到巡洋舰,将指挥权移交给斯普鲁恩斯少将。
14时45分,美军侦察机发现日军飞龙号航空母舰,斯普鲁恩斯立即命令企业号、大黄蜂号航空母舰的30架“无畏”式俯冲轰炸机起飞,去攻击飞龙号。
15时00分,美军约克城号的舰长巴克马斯特被迫下令弃舰。然而,它却并没有沉没,于是美军又回到舰上,试图由拖船拖向珍珠港。
16时45分,美军企业号航空母舰的俯冲轰炸机成功地攻击了日军剩下的飞龙号。飞龙号当即命中4弹,船上一片火海。
19时13分,苍龙号与加贺号先后沉没。
22时50分,南云报告:“敌人还有航母4艘,我方航母全灭。”
1942年6月5日2时55分,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大将否决了首席参谋黑岛大佐提出的集中全部舰只在白天轰炸并登陆中途岛的挽回败局的方案,下令:“取消中途岛的占领行动。”并表示“所有责任由我一个人来担当,我回去向天皇陛下请罪。”他把自己关进会客室,一连三天拒绝会见部下。
3时50分,南云收到山本“击沉‘赤城号’”的命令。

5时00分,抢救失败的赤城号航空母舰被日军舞风号、萩风号、野分号和岚号驱逐舰发射的鱼雷击沉。
5时10分,无法挽救的飞龙号航空母舰被日军驱逐舰发射的鱼雷击沉。第二航空战队司令山口多闻和舰长加来止男选择与舰共沉。

1942年6月7日13时00分,日军伊-168号潜艇发现了约克城号,随即发射4条鱼雷,2条命中约克城号,1条命中护航的哈曼号驱逐舰,哈曼号驱逐舰随即沉没,约克城号一直飘浮到第二天中午才沉入海底。
被攻击同时,美军其它6艘驱逐舰曾试图反击伊-168号,但伊-168号最终安全撤离。
中途岛之战宣告结束。
6.王牌飞行员
(1)小克拉伦斯·韦德·麦克拉斯基

小克拉伦斯·麦克拉斯基(1902年6月1日至1976年6月27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海军飞行员。他在中途岛战役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在战役期间率领俯冲轰炸机部队迷失日军舰队位置后,决定继续搜寻,并最终找到日军舰队并成功发起攻击。
麦克卢斯基因在中途岛的行动而被授予海军十字勋章,这是美国军方最高奖章之一。他于1956年作为海军少将退休。
2017年,在他的中途岛战役英雄纪念日的75周年,在其家乡纽约布法罗的麦克拉斯基铜像的泥塑模型被公开,作为致力于当地战争英雄的新公共纪念馆的一部分。
(2)理查德·贝斯特

理查德·贝斯特的战时昵称为迪克·贝斯特,1910年出生于新泽西州贝荣。1928年,18岁的贝斯特通过了美国海军军官学校的考试,并于4年后以少尉身份正式服役。1934年,贝斯特申请转入海军航空队,由于天赋和努力,他在一年内就通过了舰载机飞行员的考核,被编入列克星敦号航母的VF2战斗机中队。1940年,已担任两年海军航空兵教练的贝斯特感受到战争已难以避免,自动请缨回到一线担任VB6俯冲轰炸机中队的中尉官,该中队隶属于服役不久的企业号航母,这艘航母也将是世界史上战机最高的战舰。
6月4日上午,贝斯特在其他两架友军轰炸机的配合下,给予了赤城号航母致命一击。
6月4日下午,贝斯特再次率领VB6中队追击飞龙号航母,他冒着巨大危险将重磅炸弹投在了飞龙号的要害处,和其他三人的命中一道摧毁了日军最后一艘航母,锁定了中途岛海战胜利。
贝斯特回忆:大角度俯冲时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有人提着你的脚让你一直倒立用两手爬,头疼的几乎要炸开,伴随明显的呕吐感,但炸中对方的一刻会让你感到这一切都值。
一天两次秒杀敌航母,贝斯特的战绩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然而遗憾的是,由于贝斯特的座机出击前就存在故障,导致两次大角度俯冲时发生不良化学反应,使他吸入了危险的碱性气体。当战役结束后,刚刚荣获海军十字勋章和优秀飞行勋章的贝斯特就开始不断咳血,经医院检查,他已经患上了肺结核。尽管经过长期治疗,但贝斯特的体质使其无法继续飞行,只能在1944年退役,并开始接受多年的治疗。1948年,贝斯特成为了美国道格拉斯公司的航空顾问,直到1975年退休。
2001年10月28日,91岁高龄的贝斯特在加州的家中去世,为表彰这位短暂服役期立下大功的英豪,小布什总统亲自下令美国海军在隆重的葬礼仪式后,将贝斯特安葬到了比邻白宫的阿灵顿公墓。
7.日军失败的原因
(1)日军骄兵必败
日本海军骄傲自大,狂妄轻敌。日本的中途岛战役计划全部构筑在对美国海军的臆想之上,当实际发生的情况与预想情况不符时,或者说发生异常情况时,日军没有小心谨慎的调整计划,而是欺骗自己,继续按照原计划执行,因为过于自信而缺乏对对手的警惕。
日本海军在中途岛战役中的很多失误都体现着他们的自大轻敌,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日本海军一直认为美国舰队会老老实实的在珍珠港待命,虽然他们也做了一些预防的侦查工作,但当侦查珍珠港由于美军的警戒巡逻导致无法执行时,就像赌徒一样默认美国舰队就在珍珠港内了。
(2)日本海军不重视情报工作
日本偷袭珍珠港能够取得成功的一个最主要原因就是当时日本非常重视情报工作的保密,注重偷袭的隐蔽性、突然性;而美国被日本偷袭,损失惨重的最主要原因也是当时美国不重视情报工作,对日本麻痹大意。
而中途岛战役的时候,双方恰恰反过来了。美军在战前基本完全掌握了日军的计划,而日本对于美军的行动则全靠臆想和猜测。
日本海军在失去伊-124潜艇的时候,应该想到它有被美军击毁的可能,这个时候就应该更换自己的情报密码体系;而不应该靠猜想认定伊-124潜艇毁于事故,这体现出日本海军对于情报工作的大意。
(3)日本海军整体作战观念落后
美国在珍珠港被击沉了所有的战列舰,反而使他们放开了束缚的手脚,建立了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特混舰队,其他舰只都围绕保护航空母舰。而日本虽然运用舰载机取得了偷袭珍珠港的胜利,可海军中坚持以战舰作为海战决战的决定性力量的拥护者还大有人在,包括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大和”号在内的战列舰队被保存在柱岛锚地,用来将来决战之用。它们发挥的作用并不比珍珠港被击沉的美国战列舰大。日本海军不愿将战列舰和航空母舰混合编组为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舰队,让战列舰为航空母舰提供对空掩护,致使南云舰队只得靠自己的巡逻机来保护自己。
(4)山本五十六制定的作战计划兵力分散,几大编队之间缺乏配合,无法发挥当时日本海军军力的优势。
山本五十六在中途岛战役的计划中共投入了8艘航空母舰和11艘战列舰等,而美国只有3艘航母(其中约克城号属于刚抢救活的),无战列舰。在军力上,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相比美国太平洋舰队是具有绝对优势的。但山本制定了一个庞大的作战计划,使强大的联合舰队的力量被分散,在中途岛战役的局部对战中,变成了南云的4艘航母VS弗莱彻的3艘航母+1个中途岛(永不沉没的航母)。在情报落后于美国的情况下,南云的兵力又不具备太大的优势,使其缺少足够的反击能力。
另外,山本给南云下达的作战任务,既包括歼灭太平洋舰队的航母,又要轰炸中途岛,这样矛盾的作战任务导致了历史上经典的鱼雷换炸弹,炸弹再换鱼雷的场面出现。
应加强两栖登陆编队的航空兵力量,使其专心轰炸中途岛,而南云的机动编队则在旁准备伏击美军的航母。
当然,山本制定出这样问题百出的作战计划的根源是由于日军情报战场上的失败,山本是在认定美军不知道自己意图的情况下,安排了这么一个声东击西,围点打援的计划,如果美军真的上钩了确实会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问题是美军知道了日军的情报,恰好就可以将计就计,见招拆招了。
而山本安排南云的机动编队伏击美太平洋舰队,是因为他始终以为约克城号根本修不好,美海军最多只能有企业号和大黄蜂号两艘航母参战,因此他觉得南云的四艘主力航母已经绰绰有余了。
山本没有考虑到美军不上钩和约克城号参战的可能性,从他的身上也能看出日军的骄傲轻敌。
(5)南云忠一不重视战场侦察
对于作战前索敌侦查工作的不重视,也说明了日本海军的轻敌。指挥机动编队的南云忠一只派遣了7架侦察机,搜索一个扇面,而这其中利根号的2架侦察机因为弹射器故障,起飞时间耽误了半个小时,筑摩号的1架侦察机引擎又发生故障中途返航(这架飞机本应该正好搜索美国特混舰队上空),这就给日本舰队埋下了祸根。南云的侦查活动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
相反的,弗莱彻采取的则是全面侦查,他派出的侦察机是日军的5倍,仅中途岛就派出了22架水上飞机。更仔细的侦查活动,使得美军能够先一步发现日军的位置,取得战场的主动权。
(6)友永丈市助推南云做出了错误的决策
友永丈市在对中途岛完成第一轮轰炸后,发电报给南云建议准备对中途岛进行第二轮轰炸,助推了南云下命令将轰炸机挂载的鱼雷换成对机场的炸弹。
友永丈市如果能将“我军轰炸时,美军已有所准备,中途岛机场的飞机已全部提前升空”的消息准确地传递给南云,也许能够让南云察觉到异常,发觉美军可能已经知道了日军的计划并已有所准备,这样南云就会对可能埋伏在附近的美军航母保持警惕。
南云缺乏对美航母的足够的警惕,为了轰炸中途岛而忽略了美航母这个主要威胁的存在,也说明了南云的骄傲轻敌。
(7)日本与美国在科学技术和工业能力上的差距
日本在科学技术上落后于美国,一个明显的证明就是雷达技术的应用。当时美国舰队已经装备了雷达,在日本机群没有到来前就能发现并预先做好准备,而日本舰队没有装备雷达,所有警戒全靠目测,当美国俯冲轰炸机借云层的掩护攻击时,无法及时作出反应。
而对航母的维修水平和需要的时间则体现出日本和美国在工业能力上的差距。在中途岛海战前发生的珊瑚海海战,使日本的航空母舰翔鹤号受伤,需要一个月的修理时间,瑞鹤号由于人员损失太大也无法执行战斗任务,也就是说珊瑚海海战使得日本能够参加中途岛海战的主力航母少了两艘;而美国也在中途岛战役中遭受了航母列克星敦号沉没,约克城号受损的损失,但美国仅用了三天时间抢修,就使约克城号重返战场,而且当约克城号在中途岛战役中第一次被日机3颗炸弹命中的情况下,经过船员们的奋力抢修,依然恢复了航行。在舰船维修和损管能力上的差别,体现出的是日本和美国在科技文化和工业能力水平上的差距。
(8)日本国力远不如美国导致山本五十六输不起
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时一共有10艘航母,分别为凤翔号、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龙骧号、瑞鹤号、翔鹤号、瑞凤号、大鹰号;
太平洋战争期间开始服役的航母共有15艘,分别为祥凤号、龙凤号、大凤号、千岁号、千代田号、云龙号、天城号(最后一艘战损航母)、葛城号、信浓号(最短命航母)、云鹰号、飞鹰号、隼鹰号、冲鹰号、神鹰号、海鹰号;
其中标准排水量两万吨以上的航母只有10艘,分别是赤城号、加贺号、瑞鹤号、翔鹤号、大凤号、云龙号、天城号、信浓号、飞鹰号、隼鹰号。
而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时一共有8艘航母,分别为兰利号、列克星敦号、萨拉托加号、游骑兵号、约克城号、企业号、黄蜂号、大黄蜂号。
太平洋战争期间开始服役的航母共有107艘,其中埃塞克斯级航母17艘,独立级轻型航母9艘,博格级护航航母11艘(其余交付英国),桑加蒙级护航航母4艘,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50艘(全部建造于1943年-1944年间),科芒斯曼特湾级护航航母16艘(统计到1945年);
其中标准排水量两万吨以上的航母共有22艘,分别是列克星敦号、萨拉托加号、约克城号、企业号、大黄蜂号,和埃塞克斯级航母17艘。

可以看出,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在航母的对比上,日本海军相比美国海军是具有优势的,不过到了1943年以后,当美国新建造/改造的航空母舰像下饺子似的一批批服役后,日本海军已经被彻底碾压了。
美国建航母可以一级建造几十艘的,而日本则只能一级建两三艘,如果与美国面对同样数量的航母的损失,日本承受不起。
所以在中途岛战役中,当南云机动编队的4艘主力航母被美军消灭掉后,山本怕了,他不敢把他剩下的家底全部拿来和太平洋舰队拼。
北方编队远水解不了近渴,他当时在中途岛附近能调用的只有凤翔号和瑞凤号两艘2万吨以下的航母,与尼米兹剩下的两艘2万吨以上的约克城级航母对抗,他不敢,他已经怕了;之前,日军军力占优的情况下,尚且遭遇惨败,现在这样的战况,就能够打赢了吗?
另一方面,是我个人的推测,与偷袭珍珠港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一样,日本海军在6月4日失败后不能继续追击美太平洋舰队,甚至重整部队集合后追击珍珠港的最主要原因是舰队的燃料补给问题。山本在战前没有做打到珍珠港的准备,舰队携带的燃料不够,就算想追美军也追不了多远,更不可能追到珍珠港。
综上所述,凭借日本的国力,想要战胜美国根本不可能,从他们偷袭珍珠港的那天起,他们就已经输了;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通过在中途岛的决战一举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在美国的工业能力转化为军事实力之前,迫使美国人和他们做到谈判桌前。
可问题是,好不容易美国才对日本宣战了,罗斯福还会和日本人谈判吗?
所以说,二战时的日本,从上到下,从国家到个人,都像极了赌徒。就拿太平洋战场来讲,国力不足的他们,想要赢美国,就只能靠赌。问题是我们都知道赌徒或许会因为运气好,赌赢一次、两次,但如果一直赌下去,一定会输的倾家荡产的。然而日本的战争机器一旦运转起来,就根本停不下来,他们只能以战养战,不停地赌下去,越赌越大,直到把自己的命都赔进去。
喜欢赌博的人天然是喜欢选择高风险高收益的人,赢一把大的他们就会变得更加骄傲自大,更加急功近利,要求他们小心谨慎、步步为营是不可能的,因为小心谨慎、步步为营的人根本就不会去赌博。所以日本从发动九一八事变的那天起,就一步步把所有日本国人拉入了毁灭的深渊。
所以说,导致日本在二战中战败的罪魁祸首,是日本国内所有具有军国主义思想的人。如果当今日本不能吸取前车之鉴,警惕军国主义思想的复辟,1945年8月15日就将成为他们的明日。
至于在中途岛战役中,谁才是真正的抗日奇侠?我觉得非山本五十六莫属,虽然日本国内形势和体制的问题才是日本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但他作为整个战役的总指挥,必须扛起这个光荣称号。
三、推荐其他关于太平洋战争的电影
1.《东京上空三十秒》(1944)
这部电影珍贵的地方在于它是在二战期间拍摄的表现杜立特轰炸东京的电影。
2.《硫磺岛浴血战》(1949)
本片是美军第三司令部摄影队冒死拍摄完成的关于硫磺岛战役的纪录片。
3.《日本最长的一天》(1967)
讲述二战史上日本本土的最后一天发生的情景。以2小时38分钟的篇幅全面描绘日本1945年8月15日向盟军投降的前前后后,看本片感觉极度舒适。
4.《虎!虎!虎!》(1970)
中美合拍的表现偷袭珍珠港的电影,本片贵在真实,不偏重于某一方。
5.《中途岛之役》(1976)
与《决战中途岛》同名的电影,拍摄于1976年的表现中途岛战役的电影,本片的优点是表现出了美日双方关于中途岛战役在各个层面上的博弈,缺点是本片中的日本人都是英语口语8级。
6.《细细的红线》(1998)
表现瓜岛战役的电影。
7.《珍珠港》(2001)
迈克尔·贝导演的关于偷袭珍珠港的大制作,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三位主人公的三角恋情……
8.《风语者》(2002)
吴宇森导演,还没有破产欠债时的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关于塞班岛战役的电影。
9.《父辈的旗帜》(2006)
美国拍摄的关于“太平洋的绞肉机”硫磺岛战役的电影,带给我们对于战争的反思。
10.《硫磺岛的来信》(2006)
和《父辈的旗帜》是姊妹篇,同样讲硫磺岛战役,只不过本片是从日军视角讲述的。
11.《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2011)
讲述山本五十六担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时期的故事的电影,本片是1968年同名电影的翻拍,与老版电影相比个人崇拜的程度减少了很多。
12.《血战钢锯岭》(2016)
表现太平洋战争中最惨烈的冲绳岛战役的电影,豆瓣评分8.7分,战争片必看,不用多解释了。
纪录片:
13.《中途岛战役》(1942)
这部纪录片就是《决战中途岛》中那位在楼顶拍摄日机空袭中途岛的导演所拍摄的电影。而这位导演就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电影导演之一——约翰·福特,是有史以来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得奖最多的电影导演,共计4次得奖:《告密者》、《驿马车》、《愤怒的葡萄》、《沉默的人》。他在二次大战期间两度得到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中途岛战役》和《十二月七日》。福特也是美国电影学会终身成就奖首位得主。

中途岛战役期间,约翰·福特在一座电厂的楼顶把日本飞机空袭中途岛的画面拍摄了下来,当时一枚炸弹在他身边爆炸,福特的肩膀中弹,但他站起来仍然继续拍摄。
本片获得了第1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