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到底是什么?重不重要? 先说指数,当前沪指滚动市盈率23.02倍,历史平均值是2
估值到底是什么?重不重要?
先说指数,当前沪指滚动市盈率23.02倍,历史平均值是26.82倍;加权PE10年平均值是12.97倍,当前加权PE值是16.79倍;等权PE10年平均值是40.6倍,当前35.42倍;所以就以史为鉴这个角度看,现在指数的估值处于什么状态,自己领悟。
估值,比如两家公司,A公司和B公司的年平均净利润增速都是20%,而A公司的估值是20倍(动态市盈率),B公司的估值是50倍,你会买谁?(这和净利润多少没有关系),几倍就是看几年收回成本,你投资同样多的资金,A公司20年回本,B公司50年,这就是估值或性价比。
举例几家市值靠前,今年创过历史新高的公司:
贵州茅台,2017年滚动市盈率37.25倍,2018年22.22倍,2019年34.84倍,2020年56.30倍,当前73.29倍;
招商银行,2017年10.50倍,2018年7.96倍,2019年10.63倍,2020年12.02倍,当前14.92倍;
宁德时代,2018年45.13倍,2019年51.90倍,2020年183.68倍,当前215.88倍;
美的集团,2017年21.56倍,2018年12.15倍,2019年16.90倍,2020年27.76倍,当前30.26倍;
海天味业,2017年43.04倍,2018年44.56倍,2019年56.41倍,2020年106.72倍,当前109.68倍;
恒瑞医药,2017年65.44倍,2018年49.89倍,2019年76.34倍,2020年104.56倍,当前99.50倍;
等等………………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存在一点溢价、泡沫是正常的,但这个度多少怎么定义?举例楼市,取决于地价(政府控制),拍地价高泡沫就小(不能光看价格);那么股市取决于什么?我认为是净利润,净利润和增速产生了估值,指数估值就是所有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之和,公司就是看公司自己的净利润。
只能举例蓝筹股净利润增速只有个位数的,通常动态市盈不能超过10倍;增速10%~20%的,通常不超过20倍;20%~30%的不超过30倍;30%~50%的不超过50倍;50%以上的通常不超过100倍;
不管什么时候,我们心中都要有意识,一种是风险意识,另一种是知识意识;另外指数、个股一定是涨多了就会有风险,因为估值会变高,相反就是机会。
或许有人说中国人的资产配置跟美国人比起来少太多,中国或70%在楼市,美国或70%在股市,我只能说,因为中国人的储蓄太多,中国人太有钱,如果变成70%在股市,那将形成巨大泡沫!另外也间接映射消费行业一定会长牛。
做股票想稳稳的挣钱无非就是做中线和长线,针对价值很高的公司,蓝筹股优先(业绩稳定),那么中线、长线到底应该怎么做?
中线,比如净利润增速30%的公司,如果公司的市盈率20倍,那么就可以介入等到30倍左右卖出;
长线,长线的定义基本就是一辈子不打算卖出的公司,除非公司开始走下坡,那么类似茅台,现在的估值(滚动市盈率)已经是历史最高了,中期(1~3年)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这个调整30%、50%都有可能,问题是你心中有没有这样的风险意识,有没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做长线之前考虑清楚没有?如果公司不走下坡的话,可以告诉你10年后茅台还是一样历史新高,那么期间的折磨你受得了吗……长线,如果你没有亏损30%、50%的心理准备,没有10年的持股决心,建议还是别碰。
我的计划是把10倍、20倍、30倍的蓝筹股买完之后,再买50倍、100倍的蓝筹股,估值越高的,持股周期定义的越久,中期要接受的亏损幅度也会逐步加大。
所以,就算或明知道接下来的股市可能面临大周期调整(2季度或下半年),我的长线配置不会有任何变动,但中线会减仓或只做低估的品种。
我对投资总结了一段话:
投资其实很简单,你只要在低估或合理的价格,投资了几个行业优秀的龙头公司,就完成了;但坚守不容易,短中长期可能亏损了20%、30%、50%,整个市场都在说你错了,都在嘲笑你的时候,你还能坚持初心不动摇,这是多么孤独的世界,因为没人会懂你;然而在被市场锤打了无数次之后,发现自己并没有被打败,反而越来越成功,所以现在越来越习惯、喜欢、享受孤独。
我对别人贪婪时我们要恐惧的理解是:大部分人都看好的东西我们要小心;别人恐惧时我们要贪婪的理解是:对未来前景好,大部分人不愿意接受的东西我们要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