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应届生,你不考公就吃大亏了!

2022-05-20 17:25 作者:据说拍我能上岸  | 我要投稿

毕业了,该考公还是工作?

说实话,如果公考决心很大的话,建议先考公,毕竟这是——宇宙的尽头!(狗头保命)为什么呢?

注:先说一个设定——通常情况下,拿offer签过三方或工作有了社保记录后,就不算应届生了(各省考试要求可能有差别,但都差不多如此)

一、应届生身份优势

首先要说明一点:应届生考公务员有很大优势。这里的优势主要在于“可报考的岗位数量”,“应届毕业生”作为一项限制条件,会无形中帮应届同学筛选掉很多竞争对手。至于其他如薪资、待遇、发展等,则根据不同学历和毕业高校而定(以及岗位不同。)具体说一下↓

1、只限应届生报考

如今的所有公职类考试中,有一部分考试是只限应届高校毕业生报考的,如央选、各省定向选调各省常规选调、人才引进、高校辅导员等考试,基本都是“只招录xx年毕业的应届优秀毕业生(央选和定向选调会限制高校范围)”。

结合高校限制+自身条件+应届限制,使得这类考试既“好岗位”多,又竞争压力没有国考、省考、市考那么大(报考人数少,竞争压力小),所以有机会考选调的同学一定要随时关注这类考试公告信息,尝试报名参考一下。

另外,在国考、各省省市考和事业编等考试中,也有很多“只限应届生报考”的岗位,且自2019年开始,限应届生的趋势在逐渐加大。这就不得不提到应届生优势的第二点——政策优势

2、政策优势

以天津为例:自2021年就公布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若干措施》来增加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其中部分规定如下:

  • 加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招聘力度。2021年增加公务员招考中面向应届高校毕业生职位数量,区级以下机关招录公务员,除定向及特殊需求职位外,主要面向应届高校毕业生。

  • 2021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除必须落实的定向招聘、专项招聘计划外,空缺岗位主要用于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含2019、2020年毕业后未就业,将户口、档案保留在原学校或托管在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可按应届毕业生对待的人员),招聘岗位一般不设置“具有相关工作经历”等限制性要求,且招聘应届毕业生的比例不低于50%

  • 对招聘规模较小、确定比例较难的单位,可由各区、各市级主管部门按管理权限对本区、本系统的招聘岗位进行统筹,确保整体比例不低于上述要求。

不仅政策继续,近些年在各省公考中也适当增加了应届生岗位的比例↓↓

3、从数据来看(以北京市考为例)

数据对比
2021年度北京市公务员考试中,应届生岗位1138个,招录人数1997人。 2022年度北京市公务员考试中,应届生岗位1279个,招录人数2177人。

可以看出,对于应届生的招录明显增加了,给到应届生的岗位甚至多了一百多个。而这种国考、省市考、事业编等均为“既有限制应届生的岗位,又有不要求应届生身份的岗位”,则更不必说文章开头提到的选调、人才引进等“只限应届生报考”的考试啦!

二、复习状态优势

除非大家是那种自制力很强、能很好规划时间、极有毅力的“大神”,否则不太建议先找工作再边工作边备考。

从备考时间上来说,(以23年度各考试为例)一般从22年的暑假6、7月份就要开始集中备考了,且每天至少保持6小时以上的高效学习,这还只是初期阶段,等出了公告,只会更加紧张,全职备考的的都嫌时间不够呢,更不要说996的社畜了!

自问一下:白天累一天了(甚至加班),晚上你还有精力和心思学习?

另外,作为应届毕业生,在“学习”上相较于在职者也有很大优势,毕竟经历了节课考试、论文、考研等高强度脑力活动,应届生在脑力、集中精力、学习方法等方面也还是处于最优状态的。

综上所述,正如我看到另一位答主的回答“如果你急需赚钱,那就边工作边备考,但凡还不至于如此,就先全身心备考吧!”毕竟应届生身份、学习状态,都是不可多得的机会!

最后,祝应届的学弟学妹们和在职的社畜们,不管考公这条路上有何坎坷,你都能披荆斩棘,渡涯上岸!

一定上岸!


应届生,你不考公就吃大亏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