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手握一王两炸,这样的好牌全打烂,大明不亡都难!
崇祯之前的天启朝代,重新设立了万历末年被东林党废除的工商税、海税,让明朝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天启帝专心木匠活,把手头上的大小事情放手交给内阁和宦官,只在重大场合露面。于是众文臣武将各尽所能,对外与后金作战互有胜负,关外辽东局势总体稳定;虽然当时进入小冰河期,粮食减产,但灾民能得到救济,对农民起义的安抚也很有成效。当时不愉快的也仅是出现了苏州工商暴动,因为征税侵犯了工商业群体的利益,但毕竟也仅是小规模的群体事件。

编辑
而到了崇祯朝,虽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消灭了魏忠贤集团,占领了道德制高点,但却使内外形势急转恶化。谁曾想到,明末人才济济,是能臣辈出、将星云集的时代,这点也是历史上少有的。后有不少能臣武将因各种原因投靠满清(如洪承畴、吴三桂等),而满清却能充分利用,打好了手上的牌,迅速统一了全国,而崇祯却不会利用手上的好牌,将好牌打烂,崇祯手上至少有一王两炸。
一王魏忠贤
魏忠贤虽然称不上是好人,但却在明朝末年的特殊历史环境中起到一个不可或缺的作用。所谓是恶人自有恶人磨,魏忠贤承担搜刮江南恶绅为代表的东林党人,没有魏忠贤,要钱这样的脏活、苦活就不会有人干,没有钱士兵就无法打仗,灾民就无法救济而闹事。除掉魏忠贤,就让东林党一家独大,因为以东林党为代表的文官、士绅集团,崇祯是无法完全控制的。

编辑
崇祯朝前期,在阉党打压下的东林党再次掌握朝政后,结党营私却自称清流,满口仁义道德,却将政见不同者打压为腐败奸佞。再后来心灰意冷的崇祯又重新信任、启用宦官,奈何再无魏忠贤,只剩下高起潜之流也难成大事。
一炸卢象升
崇祯一朝14个兵部尚书没一个好下场,而且换了54个内阁。明朝因为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其政治规则已经相当成熟,即便皇帝懒一点也没关系,只要文官体系能够按部就班,就能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行。所以对于当时的朝政,不怕皇帝懒,就怕皇帝瞎折腾,而恰恰崇祯就喜欢瞎折腾。当时最能治军的三个人分别是:卢象升(天雄军)、袁崇焕(关宁铁骑)、孙传庭(秦军)。除去争议颇多的袁崇焕,卢象升正当壮年,实为明朝的栋梁之才。崇祯皇帝猜忌多疑,皇太极从喜峰口攻入京畿,兵部尚书卢象升引天雄军来救,却因为崇祯的疑心得不到兵权,结果因为兵少被围,太监高起潜又拥重兵而不救,最终战死河北,至此崇祯彻底失去极可能翻牌的一张王牌。

编辑
二炸孙传庭
孙传庭击杀农民军领袖高迎祥,大败李自成,打得李自成仅剩18骑逃走。然而在大好形势下,孙传庭却被崇祯打入诏狱,于是李自成与张献忠又有了卷土重来的机会。张献忠陷襄阳杀襄王,李自成攻克洛阳,斩福王。崇祯任用剿匪干将傅宗龙,傅宗龙在云南镇压奢安起义很成功,也算是难得的人才。但他进京后对崇祯说“民穷财尽,要体恤民情”,结果立刻琅珰入狱。后来崇祯把他放出来去打李自成,他被俘后起义军逼他骗开项城城门,拒绝而被杀。在这种形势下,崇祯不得不重新启用孙传庭,奈何形势严峻到已无法挽回,纵然一代名将孙传庭,也已无力回天。

编辑
可以说,孙承宗、卢象升、袁崇焕、孙传庭等名臣良将都直接或间接地被崇祯整死。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手下本有一群举世无双的能臣良将,一副好牌,硬是被崇祯打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