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之中,入世与出世该怎样抉择?

按照儒家的文化,他们强调“入世哲学”,也就是在关系中认识自己,担当责任。这些关系主要是四类:君臣,父子,朋友,兄弟。其实本质上就是父子和兄弟关系。 在这一点上,克里希那穆提也有强调。现在,在你面前有一面镜子——关系的镜子,你与父母的关系,师长的关系,你与山川树木,虫鱼鸟兽之间的关系。在每一个关系中都有一个你存在,但这是他人眼中的你,你得是他们的综合统一。或者你是否不是它们的综合统一,而是杂乱无章的架构? 道家则强调“出世哲学”,讲究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在入世者看来,出世的人太过于理想化,不切实际;而出世者则认为,入世者过于实际,因而肤浅。 这其实类似于与“应为”和“实为”之间的矛盾对立。我们应该成为与实际成为之间往往有着巨大落差,但这是我们所认为的,那它就是事物本来的样子么? 如果以中国哲学为入世哲学来看,那么“圣人”就是最高目标。他们强调:内圣外王。就是说你得修心如圣而行事如王,达到一种平衡。所以关键是找到你与世界的和谐之道,而且历史告诉我们它是可以找到的。 在我看来,任何一种哲学都是在寻找一种平衡之道,中庸之道。但如果你想问我怎样达到这种平衡之道?我难以回答,但它应当在自我审视中得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