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少女终末旅行》:在治愈和温暖的背后

2017-11-22 22:42 作者:不动的ACG大图书馆  | 我要投稿

这场旅行,直到结束为止都不会结束。

这个世界,要往何处去呢?

曾经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他们去哪里了呢?

我们在这其中,又要如何活下去呢?

——《少女终末旅行》就是这样的故事。


    《少女终末旅行》是日本漫画家つくみず(tsukumizu,本人推特ID为其简称tkmiz,以下简称TK老师)于2014年2月21日开始在新潮社旗下漫画网站“kurage-bunch(くらげバンチ)”连载的长篇商业漫画作品,也是他的出道作。原型为网络公开的原创同人短篇,在被新潮社看中出道之后,重新收录于《少女终末旅行》单行本第一卷第3话《洗澡》中。作品以其软萌可爱的人设配合反乌托邦的废土背景这一极大反差的构架,引起了相当的话题和讨论。2017年7月3日,本作发表动画化企划,同年10月动画开播,并登陆bilibili。

    极尽繁华的人类文明已经灭亡了相当长的年月。人类几乎死绝,没有活物,连失去了保养整备的机械也逐渐停止了活动。幸存的两位少女千户(チト)和尤莉(ユーリ)乘坐一辆半履带车(Kettenkrad)穿行于巨大的废墟都市。在寻找食物,饮水和庇护所的旅途中,她们与人类留下的诸多遗迹邂逅,与被遗忘的历史邂逅。

千户(チト)和尤莉(ユーリ)。作者:つくみず

    《少女终末旅行》的动画制作公司WHITE FOX(白狐社),由原OLM公司动画制作人岩佐岳成立于2007年,主要班底为2006年OLM公司制作的知名游戏改编动画《传颂之物》的主创人员。在日本622家动画制作公司中,白狐社虽然是2007年才成立的年轻公司,但履历表不乏知名作品。如《刀语(2010)》、《命运石之门(2011)》、《打工吧!魔王大人(2013)》、《请问您要来点兔子吗?(2014,2015)》,以及大名鼎鼎的《Re: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2016)》。

白狐社名作《Re;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

    从以上制作履历中,白狐社的制作品质和在改编动画上的丰富经验,想必已经无需赘述。《少女终末旅行》一如既往保持了白狐社出品的高质量。无论是细致还原又贴近大众审美的作画,还是声优水濑祈(负责千户)和久保百合花(负责尤莉)的出色演绎,亦或是节奏感十足,动听又略带一丝悲伤的音乐,都显示出主创人员对这部作品付出的巨大心血。

两位声优。图片来自官网。这照片拍得真是……

    例如,原作漫画中因为末日废土的背景,对日语假名,汉字,甚至字母,都进行了结构重造,以让这些文字在保证有内容的同时,让观众感受到异世界的差异感。漫画中因为作者潦草的作画,很多细节不甚清晰,而动画对这些细节都进行了充分的还原。甚至有UP主考据出了作品中使用的“字母表”。

截图取自@MiSense的考据视频

    考据见@MiSense的视频。

漫画第九话《寺院》中,千户辨认古代文字的场景。
动画版。截图取自@MiSense的考据视频

    其实这种将现有语言进行字形改造充当异世界语言的做法非常常见,《Re: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里就有。毕竟大家不是都那么有闲情和才华去学习托尔金老爷子和卡梅隆导演硬生生掰出一个全新的语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少女终末旅行》是监督尾崎隆晴先生首次担任TV动画监督的作品。在这之前,他还担任过《女神异闻录5》OVA动画版《PERSONA5 THE ANIMATION THE DAY BREAKERS》的监督一职。对这位新人监督交出的答卷,想必看过动画的各位,心里都已经有了自己的评价。

尾崎隆晴初监督作品《女神异闻录5:破晓》

    在动画中,尾崎先生还负责了OP部分的分镜和演出。而原作者TK老师比尾崎监督还勤奋,直接负责了ED动画的全部制作。原作线条颓废杂乱但又可爱软萌的风格,在这个ED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果看过原作的话,不难发现OP和ED虽然都只有短短的一分钟出头,却都在各种细节里藏了漫画几乎全部的剧情,称得上是巧妙的剧透。

这个相机摔破的镜头,联想到漫画最新一话,细思极恐

    关于原作者TK(つくみず)的访谈,可以看Anitama翻译自ITmedia的这篇文章。

    关于动画监督尾崎隆晴的访谈,请参见@阿波灵 译自《Animedia》2017年11月刊的文章。

    感谢以上两位的付出。

    动画虽然有多达40首原创音乐,并以音乐质量在观众中多获好评,但留白较多,片中有许多场景除了两人的对话和引擎,篝火燃烧之类的自然音效外没有配乐,以传达整体上的空寂感。作品OST将于12月20日发售,负责音乐的是曾负责《Re: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音乐的末广健一郎,值得期待。

《少女终末旅行》OST封面

 

    目前,《少女终末旅行》在bilibili番剧区评分9.8,为评分最高的动画之一。如果你也喜欢这部动画,请点击追番,并在手机端的评分页,给出你的评价和打分。

《少女终末旅行》点击观看


反乌托邦的黑与白:《少女终末旅行》温暖人心的背后

  以下内容可能涉及剧透,请谨慎阅读。

“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会用哪些武器,但第四次世界大战中人们肯定用的是木棍和石块。”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出自Alice Calaprice所著《The New Quotable Einstein》173页


    说完了制作背景,我们回到作品本身,来稍微探讨一下它的内涵。

    在ITmedia对原作者TK的访谈中(上文有Anitama的全文译制链接),TK老师自承喜欢看战争题材的电影,半履带车的想法就是来自经典电影《拯救大兵瑞恩》;酷爱村上春树、江国香织作品,对《挪威的森林》,《舞·舞·舞》,《一闪一闪亮晶晶》倍加推崇,反复研读。《少女终末旅行》的主要世界观,则是受到了漫画家贰瓶勉《BLAME!》的影响。而《BLAME!》的舞台就是巨大的都市。诸多要素综合起来,便造就了《少女终末旅行》这部作品。

    在《少女终末旅行》的动画官网中,有两句宣传语格外醒目。

“终末是日常(終末が日常だ。)”。

“与绝望和睦相处(絶望を、なかよく。)”。

    这两句宣传词,就是这部作品内涵的全部。在访谈中提到,《少女终末旅行》是一部带有反乌托邦色彩的作品,但却并没有末日废土独特的悲壮感(つくみずさんのマンガ『少女終末旅行』は、いわゆるディストピアものに属する作品だ。しかし、作中に終末世界独特の悲壮感は漂っていない。)。因此如果要给《少女终末旅行》贴一些标签的话,那么“反乌托邦”一定在其中,它是最能恰当描绘本作内涵的词汇之一。其他的,可以是废土,可以是末日,可以是科幻

    所谓“反乌托邦(anti-utopia,或者Dystopia)”,顾名思义,就是“乌托邦(Utopia,理想乡)”的反义语,它的希腊语的字面意思就是“不好的地方”。1868年,英国哲学家约翰·斯图尔特·密尔在一次演讲中,首次使用了Dystopia一词,用来抨击当时英国太过荒谬的爱尔兰土地政策。反乌托邦思想在19世纪末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诞生。在科学技术极大提高生产力,给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物质优势的同时,一些思想家开始对这种力量产生忧虑。因此,反乌托邦题材的作品作为一种对未来的警示,通常在完美,秩序,和平的假象之下,蕴含着摇摇欲坠的可怕危机,同时具有科幻悲剧两种色彩。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和之后的冷战更加加剧了这种忧虑,从凡尔纳《二十世纪的巴黎》到奥威尔《动物庄园》和《一九八四》,再到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再到伊藤计划三部曲,《来自新世界》,《PSYCHO-PASS》……再到这部《少女终末旅行》

    然而,和过去纯粹的反乌托邦作品不同,《少女终末旅行》是一部杂糅了希望和绝望,黑与白的复杂作品。它没有对反乌托邦通常批判的那些对象:极权主义,高压社会,娱乐至死,无政府状态——进行任何描绘。如果说过去的反乌托邦作品是“现在时”,鼓励反抗和斗争的话,那么《少女终末旅行》就是“过去时”,一切都已尘埃落定,它从“幸存者”——也就是主角千户和尤莉两人的视角,对已经灭亡的世界漠然地冷眼旁观。不是正在灭亡,而是已经灭亡。而罪魁祸首——战争,在这部作品里提及甚少,大部分时候仅有主角两人的军服着装,英式和德式头盔,有坂式步枪和德制SdKfz 2半履带车在不断提醒观众:她们是因为战争流落至此。

德制SdKfz 2半履带车,图片来自本作赞助商海洋堂官方推特

    相对于“受害者的自述”,如《一九八四》中被迫害的温斯顿,千户和尤莉这种“旁观者的冷漠”更有一种别样的感染力。和其他反乌托邦作品给观众带来的“愤怒”“憎恨”“困惑”等情感不同,这部作品给观众的感觉,用动画弹幕评论里常见的一个词,就是“心疼”

“这就是战争。”尤莉用枪指着千户说。

    心疼。对两位少女的怜悯。同情。共情,揪心……各种词汇都好。除去心疼,还有如同空气也变得粘滞,沉重的空虚感。

    没有反抗,因为没有需要反抗的东西了;

    没有仇恨,因为没有需要仇恨的东西了;

    没有警惕,因为没有需要警惕的东西了。

    没有敌人也没有朋友,没有安全也没有危险。所剩下的只有飘着茫茫大雪的巨大废墟都市。人类死绝了,生物死绝了,就连机械和人工智能也在走向灭亡。雪和废墟对末世来说格外相配,冬天象征着万物的沉寂,废墟则是人类文明的残骸。两样加起来,就是 “墓地”。

如果留在这里,就只能和这座城市一起死去。——“人类史上最后的飞行员”石井。

    作品的大部分时间描绘的是琐碎的日常,在两位少女圆滚滚的可爱外表下,还带着一层治愈的色彩。开车前往下一个地点,搜寻食物,饮水,夜间寻找庇护所,第二天再次出发……周而复始的每日乍看之下好像这是一部求生作品,但细读之下就可以发现,这其实和求生毫无关系,在这个空洞纯白的废墟都市里,活下去是她们的行动,却不是目的;旅行是她们活下去的方式,却不是目标。换句话说,主角两人其实无生可求。正如作者在访谈中所说:

千户和尤莉虽然一个写日记,一个拍照,但她们并不是历史的传承者和见证人,她们也没有任何使命在身,只是这样毫无意义地旅行着,直到最后。

    没有人会来救她们,没有可靠的宿营地,在一个地方停留太久就会耗尽给养,不得不持续移动——或者说,逃亡。在这种环境下, “末日是日常生活”“与绝望为友”反而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在这一篇雪白的末日世界里,两位少女和少有的几个其他角色,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既是积极的,也是消极的。

    既是向上,也是向下。

    每天都不会更好,每天也都不会更坏。

    理所当然地活着,理所当然地前进,理所当然地获得,理所当然地失去。拿得下就拿,拿不下就丢掉。

    相对于千户和尤莉的坚强和果断,作品外的我们是多么脆弱。空洞而无助的氛围,在少女们的可爱,短暂的昂扬之后,再次如潮水般袭来,将少有的温暖打作碎片。这时候的我们只能重新坐回椅子上,长叹一口气,化为冬日里飘散的白雾。然后期待着下一个治愈的场景,再下一个,再下一个……

    这是这部作品独有的特色,它的警示性和信息性就来自于这种二元矛盾,这种在治愈和欢乐背后的空洞和无助。它是不需要哭泣的悲剧,它是卖火柴的小女孩手中的温暖火光。我们明知她的结局,但始终微笑着看着她一根一根点燃火柴,呼唤温暖,治愈和爱。

    所以,这部作品才是少女“终末”旅行。    

    终末。结束。完了。毁灭。死亡。归零。

    少女/终末/旅行——既是“在终末世界”的旅行,又是“最后的”旅行。这是一切反乌托邦作品理所当然的悲剧结局。


    千户喜欢写日记。她曾说,日记写多了,就是书。

    尤莉喜欢拍照。她说,小千,来,起司~

    而书,是人类存在的记忆,是历史的痕迹。

    照片,是影像的记录,是时间的碎片。

    人类的历史会在什么时候走向结束呢?

    十年后?一百年后?一千年后?一万年后?

    想到这里,突然开始热爱现在这个世界了。

   

    生活还是会继续,太阳依旧会升起。

    这场旅行,直到结束为止都不会结束。


    完。


文/终路之零

“写完才觉得不知道自己在写些什么。”




《少女终末旅行》:在治愈和温暖的背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