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舰为什么总是爆炸?难道是故意的?下一步测试如何安排?

星舰为什么总是炸?后续测试如何安排?
星舰为什么总是炸?技术到底行不行?后续测试和任务如何安排?
【星舰炸机史】
星舰炸机,全球第一!用历史数据来分析!
从星舰SN1开始,咱们看到最多的就是爆炸、损坏、爆炸、爆炸。当然,其中SN5和SN6飞到了150米,那两次算是不错的。而随后2020年12月到2021年3月之间,连炸四个原型机。SN8达到12.5公里高度,但在落地瞬间发生爆炸。SN9,在着陆过程中爆炸。SN10垂直着陆之后几分钟,在爆炸中原地解体。SN11在大雾中试飞,甚至没撑到着陆就当空解体了,连炸的画面都没留下。直到2021年5月,SN15原型机才成功了。说明一起,从SN12到SN14都没有试飞,不是炸了。
综合一下,有不完全的统计,“猛禽”发动机研发中,炸毁的发动机数量大约是20到30台,烧熔的燃烧室超过50个。那炸掉或报废的其它各类试验品,甚至可以用不计其数来形容!直到前两天首次试飞,也是以爆炸终结。
【星舰为何总是炸】
为什么总是炸呢?是技术不行吗?那直接原因肯定是技术不行啊!技术要行,也不会炸,是不是!
但其背后也有另一层原因,是研发思路。
传统的火箭研发思路,强调前期进行全面的论证和设计,充分完善细化,从而降低后续技术风险和反复试验的成本,最后基本上拿出来的就是定型的。
马斯克的思路不一样,“快速迭代”“以飞代试”,用一系列原型机反复测试,从而快速高效的去验证关键技术。也就是,不求一下子就成,好了一个,就拿出来试,有问题迅速改,形成数据、经验的快速反馈。你看,咱们刚才说的,从SN8到SN15,才半年时间,试了五个原型机,还有四个不试直接废掉的,那就是一共9个。从这个角度来看,每次发射,尤其是测试箭,就是完成不同任务的“消耗品”,“宿命”可能就是炸。
这次星舰首飞最后炸了,你看他们还挺开心,欢呼鼓掌,毕竟离开发射台了,飞了也挺高了,数据拿到了,部分目的达到了。所以,有人说这叫,成功的失败!失败的成功!
采用这种模式,一方面是SpaceX有强大的批产制造能力,东西炸了,后续还有东西迅速顶上去。比如,“猛禽”发动机,一周能造7台,“星舰”原型机,每两到三周一架。另外,是它的商业公司属性。拿钱的人乐意,你就去砸钱呗。如果官方机构这么干,花钱数额巨无霸,东西还会不停炸,舆论必然疯狂骂,肯定是压力山大!
【星舰首飞爆炸对SpaceX的影响】
眼前的主要受影响的是二代星链和美国登月。
原计划二代星链是用星舰发的,但现在一拖再拖,二代星链等不及了。无奈之下,已经先用猎鹰9发缩了水的mini版二代星链。
美国登月,星舰是官方指定登月舱。阿尔忒弥斯计划中,SLS、猎户座和星舰,本来大家都拖拖拉拉的。可是SLS和猎户座飞船,已经完成试飞,现在就剩星舰还在拖后腿。就好比,本来多年稳坐班级倒数一二三的三位同学,突然有俩人好好学习成绩上去了,剩下那一个还没开始发力学,这得多尴尬。其实,就算星舰首飞一切顺利,到完成载人登月,还有回收、在轨加注推进剂、月面着陆等等,一大堆事情要做,时间已经紧紧巴巴了。现在又出了幺蛾子,星舰已经成了美国重返月球阿尔忒弥斯的最大绊脚石。
【星舰后续测试和任务安排】
接下来会聚焦到B9+S26 和 B10+S27两个组合身上。
这两个组合都有一些升级。比如,B9内侧发动机万向节传动装置已经从液压驱动改成电力驱动。而S26和S27也不会进入完整的近地轨道。因为它俩目前都没有布设隔热瓦,所以有可能会最终在再入时,高空解体。SpaceX已经指定了解体后的残骸溅落区。综上,这两次任务也都是不会回收的。值得注意的是,S27配备了星链部署器,有可能会发星链,但目前没看到明确的计划。
而按照原来的想法,在第3次试飞后,会测试"筷子"机械臂来捕获返回的超重助推。现在这情况,到底怎么整,就不知道了。
那下次试飞是什么时候呢?首飞刚结束的时候,马斯克说,下一次是几个月后。但是他的时间表,始终都是薛定谔态。一名摄影师马克斯·埃文斯,拍下了发射架被破坏的情况,他觉得12个月内再用,不太可能。太空企业家乔纳森·戈夫乐观一些,他觉得至少7-9个月能再飞,1年内实现成功的完全轨道飞行。而马斯克针对发射架给的最新说法是,两个月内能修好。
再远一些的正式任务计划,目前已知的是10次。因为按目前的情况,到底什么时候能成行,还得打个大问号。尤其是前泽友作带朋友旅游的“亲爱的月球”绕月飞行任务,今年肯定是不行了。就算星舰敢飞,估计前泽友作也不敢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