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法学考研【知行法学丨冲刺心法(下)背诵中的冷思考:当你背诵的时候到底在背什么
复习提示
主流观点认为,《论语》中的“温故而知新”一般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观点是指复习过去知识的时候一定也要注意去学习新知识,不能只学习老知识而使得自己思维僵化;第二种观点是指在复习以往所学的时候,会发现一些以前不知道的东西。这两种解释都很有道理,道出了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观点之一,也即学习过程中的两种路径:一是去学习新知识,二是从熟悉的知识中学到新知。后期冲刺阶段学习,主要是后者,也即从熟悉的知识中学到新知,对存量知识体系和知识点进行思维上的优化。至于说什么时候没有新知,我想这一天不会到来,正如元稹悼念亡妻的诗句一样“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时隔多年以后再看还会有新知。

01背诵中的冷思考
后期背诵主干仍然是“理解性记忆”,在反复背诵和思考中,触摸法学这门学科最核心的本质。
在背诵的时候应当学会思考,为什么要为权利而斗争?为什么法无禁止即自由?法治的两重含是什么对于考试而言,首先是要知道“是什么”,所以大家要熟练,熟练的基础上结合之前课程讲的再反思一下“为什么”?为什么基本权利的限制的限制比限制讲的多?为什么法制史要谈制度源流?
每年网上都会有一些“法考听了七遍”“考研专业课背了十遍”这种话,大可不必把这种说法放在心上。一般人而言,背一遍肯定是不行,理解的基础上背上两三遍比较合适,有能力的同学肯定遍数越多越好,但也不至于七遍十遍,法学硕士更侧重思维的考察和学术品质。

0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有些知识大家发现第二遍背诵的时候可能感觉跟以前理解不一样了,这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不管多么优秀的同学,只要静下心来背诵和思考,每次看讲义或者课本都能看出新的感悟。
但是大家后期冲刺也要注意,如果看出新理解来了之类的,不要否定自己以前的成果,以前那就是基础,现在发现新知识好事情。关键的是吸收新知,当然也要注意点到为止,因为如果在某一科思考过多就会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考研是一盘棋不是某一个棋子。
至于说什么时候没有新知,我想这一天不会到来,正如元稹悼念亡妻的诗句一样“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时隔多年以后再看还会有新知。

03温故而知新
主流观点认为,《论语》中的“温故而知新”一般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观点是指复习过去知识的时候一定也要注意去学习新知识,不能只学习老知识而使得自己思维僵化;第二种观点是指在复习以往所学的时候,会发现一些以前不知道的东西。这两种解释都很有道理,道出了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观点之一,也即学习过程中的两种路径:一是去学习新知识,二是从熟悉的知识中学到新知。
冲刺背诵阶段,大家应当主要是反复背诵和温故,也即第二种路径,在熟悉的知识中通过背诵发现新问题,特别重要的章节(每科不超过两三章,比如法制史的唐)甚至可以再读一遍课本,一定会有新的感悟,此乃温故而知新。
至于第一种路径,其实就是这个阶段还要不要学习新知识,百分之九十五是不要,除了个别重点论文和热点,也要去了解我们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热点分析让自己的思维能够跟上学术的步伐和实践的进程,保持法学的实践品格和应试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