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李斯

历史书上教导我们,是秦朝奉行郡县制,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封建制,进入帝国制,而李斯就是帝国制以来的第一位宰相,他和韩非师从战国末期著名儒者荀卿,练就一身专事法家的本事。单从对法家的领悟和传承上,李斯不如韩非,奈何韩非的口才不行,所以在秦朝李斯成功了。从史记的记载来看,司马迁是不太看好李斯的,甚至认为秦朝的二世而亡,作为丞相的李斯也负有一定的责任。李斯身上所传递出来的法家的光环,让秦始皇眼睛一亮,所以李斯在写下《谏逐客书》一文后,就进入了秦始皇的用人手册之中。相信后来统一六国的各项政策,李斯也没少为秦始皇出谋划策。天下苦秦久矣,可见西汉时期的人看待李斯,就像看待邪恶魔王的帮凶那种感觉,但是放在漫长历史的今天看,李斯对中国古代封建帝国的政治制度的演化是有一定贡献的,且不去评价他的人品如何,他作为辅佐秦始皇的丞相还是称职的,但是他败在了无限膨胀的个人欲望而无法秉持公道,致使赵高胡亥的阴谋得逞,这不得不说李斯算不上老成谋国,也算秦始皇所托非人。在立储这个问题上,李斯没有能够辅佐扶苏登位,也是造成他个人悲剧的一个历史失误。通过权力交易,李斯选择废长立幼辅佐胡亥,并默许了除掉扶苏和蒙恬,这些阴谋操作,也成为了后人诟病李斯为人不够正派的证据,虽然我们对于那个扑朔迷离的时期的真实也无从考证,但是李斯和他的家族也获取了丰厚的利益。后来在政治斗争中,李斯又败给了更加擅长搞阴谋诡计的赵高,并且输的很惨,整个家族都被消灭了。作为大一统王朝的第一个宰相,最后落得个满门抄斩的下场,的确也挺可悲的,但是法家的一些思想,通过李斯之手,已经镶嵌到中华帝国延绵几千年的政治架构当中,也算是一种创举吧。
参考文源: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於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夷郡县城,销其兵刃,示不复用。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後无战攻之患。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