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唐观察|缺少官方资源助力,企业如何借势亚运营销
缺少官方资源的加持,并不意味着无缘本土大赛的“红利”。
对于预算有限的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亚运营销的价值并非无从挖掘,如何借势需要品牌以巧制胜。

图片来自CGTN
赛事官方赞助、国家队和运动明星等资源,存在着品类排他性以及不菲的赞助成本等客观门槛,对于大部分预算和规模有限的中小企业并非最优选择。但是,缺少官方资源的加持,并不意味着无缘本土大赛的“红利”,从媒体渠道入手,或通过创意以小搏大,借势营销依旧大有可为。
本文中,禹唐将针对创意借势营销的方向进行分析,并结合典型案例的分享,为品牌方另辟蹊径提供最实际的建议。3月21日,禹唐将举办《亚运营销案例分享和资源推荐》线上直播,欢迎品牌方登录禹唐体育官网报名参加
一、解锁亚运借势营销,企业还有哪些入局方向?
1.与持权转播媒体合作,寻求品牌形象的直接曝光。从冬奥、世界杯等大赛的营销赛道能够观察到,官方持权媒体历来是品牌方青睐的合作选择。目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MG确定作为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主转播机构,咪咕、抖音等主流平台也将在赛事的新媒体转播上发力。
借势持权媒体最突出的优势,在于面向观众最直接品牌曝光,以及与亚运大赛最快捷的构建关联。2014年仁川亚运会期间,安踏与CCTV5的合作就是典型案例。频道的亚运报道人员身穿安踏运动装备出镜,同时配合《风云会》等栏目对运动员进行深度采访报道,面向观众进一步深化了安踏与中国代表团和亚运会的联系。
过去的卡塔尔世界杯,已经见证了新一代消费者在观赛习惯、观赛方式上的多元化倾向,除赛事本身外,央视频、咪咕和抖音等持权媒体平台利用元宇宙、4K、VR等新技术,按需提供的脱口秀、音乐会等优质原创内容,也在吸引不同的品牌方入局。本年度,可以预见,持权媒体将继续为品牌方提供更多样、更定制化的合作可能。如何根据自身的市场定位和目标人群,选择最合适的合作内容,则同样会考验品牌自身的智慧。
2.借助社交媒体的话题互动。本年度,杭州亚组委与与微博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联手策划倒计时活动,并通过微博设置话题页和专栏进行宣传。同时,微博还将充分调动各领域和账号资源,实现多渠道联动,广泛深入地传播杭州亚(残)运会相关赛事信息、城市人文、科技、环保等理念。继短视频入局后,社交媒体正式进入大赛官方与观众互动的主赛道。
据统计,东京奥运会期间,微博网友互动量累计超过15.33亿次,较里约奥运提升15倍。社交媒体风靡的背后,是Z世代群体观赛和互动习惯的转变。对于品牌方而言,选择强交互性的社交媒体渠道,借助亚运大赛热点,与新一代消费者通过焦点话题互动、创意活动传播等方式构建直接关联,不失为一种“与时俱进”的营销方式。但是,主流社交媒体内容高度丰富,可替代性极强,如何在最短的时间抓住目标人群,对于品牌而言并非易事。
3.突出创意的借势营销。借势营销,也可以称为“伏击营销”(Ambush Marketing),指的是企业通过一个热点事件或话题,以顺势、造势、借势等方式,提高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并最终促成产品或服务销售的营销策略。由于具有准入门槛低、投入少、形式灵活、回报收益快等特点,创意借势营销在过往多届大赛期间成为了不少中小企业的营销选择。
创意借势营销的突出特点就是需要热点事件的“借力”,因此,在赛事流量高峰期出现品牌“撞车”的现象已经不算稀奇。对于意在此方向的品牌而言,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突出创意将是被受众记住的关键一环。

里约奥运会墨迹天气推出“天气改变命运”创意页面,图片来自DIGITALING
二、亚运借势营销存在什么风险和不足?
1.对亚运营销规则条文理解不清引发侵权风险。在官方发布《2020年杭州亚运会知识产权保护白皮书》中,系统全面的介绍了杭州亚运会有关保护要求和规范。据官方数据,截至2022年5月,杭州亚组委共对171起涉嫌侵犯亚运知识产权的行为开展调查处置工作,处置102起亚运会知识产权侵权及隐性营销案件。尤其在本土大赛中,企业自身在营销过程中若对对于规则和可用资源的理解和把控不足,极易触碰官方赞助权益保护的“红线”,对品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的同时,自身也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对借势亚运大赛的价值不够重视,错失营销机会。在过往亚运营销中,能够观察到,没有抢占到官方资源的品牌,对借力亚运大赛价值的重视程度和营销规模,明显不及奥运会和世界杯等世界大赛。但是,与往届不同,本次本土举办的亚运大赛对中国企业,尤其是浙江本土企业而言,是提升知名度、实现品牌出圈,甚至出海的重要机遇。随着疫情结束后经济回暖,品牌需要提前重视,做好规划。
3.营销形式缺乏创意,难以出圈。基于以往大赛营销的观察,在大赛的关键节点,多数品牌的选择往往是单一的“海报”、图文等形式,内容千篇一律,受众很难记住的同时,对于品牌自身的核心业务也很难形成关联。不出意外,本年度亚运大赛的焦点话题,将继续成为品牌重要的营销跳板。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缺乏创意和独特性的内容,不仅难以打动目标人群,反而会引起市场的“审美疲劳”。
4.“短视”思维明显,集中在赛期“蹭热点”。正如前文所提到,大多数企业在亚运期间选择集中投放相关广告或海报,缺乏前期营销铺垫和后期效果评估环节。事实上,无论是否有官方资源支持,亚运营销都不是“一锤子买卖”,需要品牌方拉长思维,形成完整的营销策略,一时蹭热点往往很难真正为企业带来实际的帮助。

典型侵权产品,图片来自杭州亚组委官网
三、亚运借势营销典型案例分析
1.持权媒体合作——上汽红岩和cctv-5
关键词:官方背书、线上媒体曝光、线下配合发酵
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期间,上汽红岩与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合作。CCTV-5作为官方持权媒体,配合上汽作为民族企业的基因,让合作本身具备很好的匹配度。

图片来自上汽红岩官方微信公众号(下同)
配合大赛直播期间的品牌曝光,上汽红岩发布“智能、安全、高效,上汽红岩,中国力量”主题TVC广告。这支广告片既契合亚运会项目竞技与中国夺金的主题,又与上汽红岩的性能与品质相连接。亚运期间在CCTV-5黄金时段播出,最大程度上发挥了与持权媒体合作的曝光优势。

线上高质量曝光的同时,上汽红岩造势发起“上汽红岩,中国力量”口号,在线下选派邀请经销商合作伙伴、优秀员工代表等成“上汽红岩 中国力量”助威代表团,赴雅加达亚运会现场;并同步推出亚运期间购车六重礼遇,以四大总成终身质保、定保免费、二手车置换补贴等大礼,配置完整的广告-销售-保障策略,构建亚运热点与核心产品线、经销商等不同利益主体的实际关联。

根据上汽集团发布2018年度报告显示,2018年上汽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为营业总收入9021.9亿元,同比增长3.62%;营业收入为8876.2亿元,同比增长3.46%,在核心技术和产品作为支撑的基础上,品牌积极的借势营销策略同样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助力。
禹唐认为,从持权媒体合作入手,打通线上和线下资源,并积极关联核心业务主线,上汽红岩的借势营销“组合拳”,超出了多数缺乏资源支持的品牌对亚运大赛的利用程度,以助威团的形式来到印尼,也有考察和拓展潜在市场的考量。但是,作为非官方赞助,品牌带有自身名称的助威团在现场出镜,同样有着侵权的风险,类似的方式在本土大赛里需要品牌方谨慎评估。

2.创意借势营销——左右沙发和广州亚运会
关键词:草根宣传、时机把握、社会效益
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即将到来之际,左右沙发员工以“传递信任,分享感动”为主题,倡议发起“亚运沙发客”活动,邀请全广州的“沙发客”和感兴趣的广州市民参与到“亚运沙发客”活动中来,为远道而来观看亚运的朋友提供免费沙发借宿。
市民的参与和媒体报道让事件快速发酵,随着活动进一步升温,品牌联动全国的一千多家左右专卖店和合作伙伴,在11月12日赛事开幕当日发起“迎亚运全国特别盛惠活动”,选出亚运沙发客一致推荐的六款产品,全国让利沙发客及消费者,活动期间,为全国外出旅游、探亲、商务公干的消费者提供特别折扣。
在禹唐看来,与大部分营销推广策略不同,左右沙发借势亚运大赛选择公益先行,从员工层面发起倡议,回应外省游客的需求和市民的关切,随后再将事件的热度向核心产品销售导流,发挥了企业的社会价值的同时,为后续的经济效益做好铺垫,既赚足了口碑,又抓住了亚运会的黄金营销期。尤其重要的是,左右沙发新颖的切入角度,成功打造了市场的记忆点,在本土大赛激烈的营销竞争中创造了差异性,这是值得多数品牌借鉴的思维亮点。
2022年,左右家居正式成为杭州亚运会官方指定沙发,品牌借发布会时机,同步开启春季新品营销活动。基于过往的市场认知度积累以及官方资源的助力,左右家居的亚运营销战线将更值得关注。

图片来自左右沙发官方微信公众号
四、企业应当如何创意借势,入局亚运
1.明确营销规则,规避借势风险,做好评估体系。根据杭州亚组委发布的知识产权保护条例,会徽、吉祥物等杭州亚运会专属符号非官方授权不可随意使用。以此为例,企业入局亚运会借势营销,首先需要明确亚运会营销规则,尽可能规避借势风险,提前做好危机公关准备。在法律框架下合理借势,实现 “弯道超车”。
2.提前准备,形成清晰的目标和策略。左右沙发在广州亚运会的做法就是很好的例子,无论是否有赛事或国家队官方资源提供支持,企业都需要摒弃“为了亚运营销而营销”的思维误区,在选择入局前,明确自身的营销需求和目标,根据自身预算,全面梳理已有资源和持权媒体、社交媒体平台等潜在的合作资源可能性。并形成围绕核心业务或品牌形象建设的营销主线,才能为后续的“创意制胜”打好基础,避免短期热度后的“两手空空”。
3.突出创意,制定差异化营销方式。在明确规则的基础上,品牌以小搏大,创意将是核心竞争力。例如在卡塔尔世界杯期间另辟蹊径,球迷体验入手的外卖平台饿了么,通过“猜球赢全球免单”活动,鼓励球迷下单外卖,持续营造平台热度。品牌需要“以我为主”,基于自身的目标人群特征、核心产品和服务内容,结合大赛本身的特点,创造形式新颖并且接地气、可执行的创意策略。与此同时,借势KOL和KOC资源,瞄准热点话题,发起相关互动活动,并探索营销行为与社会公益、媒体互动等方向的结合,都是品牌可以考虑的维度。
4.做好整合营销布局,最大限度利用大赛价值。归根结底,亚运营销应当是品牌接触目标市场和人群,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目标的手段,是否拥有大赛相关资源的支持,影响的仅仅是营销活动的规模和覆盖范围,品牌对待大赛IP的理念应当殊途同归——提前形成统一的策略,综合运用线上和线下营销工具,做好过程的评估,实现可以量化的业务增长和品牌影响力提升。以整合营销的思维对待亚运借势营销行为,能够更好的帮助品牌更好的盘点资源,从长线做好决策,让大赛IP真正为我所用。

3月21日14:00,禹唐体育将举办《亚运营销案例分享和资源推介》直播专场,主要面向品牌方,梳理包括创意借势营销在内的亚运营销“打开方式”,并结合典型案例的解析,系统展示现阶段最具价值的亚运营销重点资源,促成交易,协助品牌客户进行整合营销激活。
对本次直播活动有具体意向的品牌客户,请登录禹唐体育报名收看。

了解2023年体育营销赞助项目,请咨询禹唐体育
关于禹唐体育
禹唐体育是全球知名的体育营销服务商。
服务:体育营销咨询、体育赞助项目选择、体育项目权益激活、赞助价值评估等。
达成合作:保时捷、法拉利、北汽、起亚汽车、神州专车、汽车之家、五粮液、海信、三星、怡宝、魔力、百岁山、本来旺、昆仑山、舒达源、乐虎、阳光保险、紫马财行、魅族手机、优音通讯、西王食品、Muscle Tech(肌肉科技)、明治SAVAS、大艺树地板、融汇地板、雷诺、劲霸男装、森耐特、千亿国际、金荣中国、欧易等数十家企业通过禹唐体育达成了项目合作。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