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怀〗三国杀重铸计划3.3-秉心铸魂:无势力第一节·归去来兮(上)[001~003]

大家久等啦,我是晨懿册!
前阵子发生了很多意外的事情,又是临时跑去帮亲戚办事又是生大病的,导致原定的更新计划拖了一阵子,现在终于暂时恢复平静啦。我会尽可能在我八月中旬度假之前多更几篇的,同时在八月末会计划做个视频来汇总一下至今为止的设计成果~
给新观众的例行告示:这个系列是我圈地自萌的产物,目标是让将池内部自成一体,而并无意愿去追求官方不断更迭的环境。
如果想深入了解一下本系列的话,建议先看看这篇综论哦~

配套牌堆也是本系列的设计中不可缺少的——


那么现在进入正题!

管宁(158-241),北海国人,汉末著名隐士。早年游学四方,后去往辽东避乱,在当地开展教化,坚决不受任何封赏,颇受爱戴敬重。应召回乡后,管宁屡次得到征辟举荐,都被一一回绝。

001 节厉冰雪 管宁 3体力 无势力
〖清化〗
出牌阶段结束时,若你于此阶段使用的某种类别的牌数不多于一张,则你可以摸X张牌,然后可以将任意张牌交给等量名角色各一张(X为满足此条件的类别数)。
〖渺怀〗锁定技,
当你于一回合内首次成为即时牌的目标后,此牌对你的效果改为你弃置一张牌,然后你本回合视为拥有“隐世”。
【隐世】锁定技,
①若你的装备区里没有武器,则你的防御距离+1;
②若你的装备区里没有防具,则当你受到伤害时,若此伤害不是由对你使用的【杀】造成的,则此伤害-1。
☆隐士篇之始!清化的技能原型来源于龙哥的国战贤才系列里的正礼,在此向三国杀界的大点评家龙哥致敬。管宁是真的不好设,3D13J的虚位虽然很出色,但我觉得以游学为主要着眼点的技能组不足以概括整个管宁的形象(同时多个跨回合记忆点也是我不太接受的)。没头绪的我翻遍了DIY圈有过的二十多个管宁,翻完了身份翻国战,才终于在龙哥的国战贴子里得到了这个以自我约束来表现高风亮节的优异思路,非常有儒家所提倡的君子“慎独”的风味。
☆清化,清心寡欲、化育一方,以身体力行的清明来教化百姓。“唯天下至诚为能化”,清化对自己阶段内的管宁提出了限制用牌的目标,正应了“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君子即使在闲居独处时也能自觉遵守道德准则,保持一丝不苟的状态。不用牌,正好是“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把牌用到刀刃上,也正好是“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做到了慎独的管宁,便成功达到了“致中和”的境界,达到了“诚”,达到了“仁”。管宁在“知天地之化育”的悟道之路上又前进了一步,摸到了牌;此时的他也足以“经纶天下之大经”,发牌教导世人学习、成为天下的典范了。以具体事迹来看,清化也能对应到管宁割席故事中的见金子而不理、闻豪车而不看和隐居山谷时为百姓讲诗书、陈俎豆、饰威仪、明礼让。
☆渺怀,“渺渺兮予怀”,我的心怀在那悠远的彼方。许是在“仁”,许是在“道”,但肯定不在官场之上。“隐世”是这一节隐士专题(编号001~009)角色的通用技能,但唯独在开篇的管宁这里我没有直接把它设定为开局自带,而是要拒绝一次才能生效,着重体现他与其他隐士的不同点——大隐隐于市。返乡后的管宁没有再选择结庐山谷之中,这也让魏国朝野上下一直都错误地以为管宁还有聘请的余地,殊不知他的心中早就没了世俗的杂念。于是请他入世的大小官员越来越多,满朝文武吃的闭门羹也越来越撑,撑到曹叡都开始怀疑人生。这个技能亦是如此,看似与其他角色没什么两样,但要被拒过一次才知道,这老头原来是真“死宅”。

台词设计
清化: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交给牌: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渺怀:以垂没之命,获九棘之位,惧有朱博鼓妖之眚。/且听野人山薮之愿,使一老者得尽微命。
隐世: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无入而不自得焉。/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
阵亡:和而不流,至死不变。
☆台词,包括上面的介绍文字都多次引用了《中庸》。

懿册杂谈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文天祥
关于管宁,其实前面的内容里已经将他描摹得差不多了——这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用一生来诠释“诚”的人。他的一言一行都贯彻着儒家君子的正气,即便身为“隐士”,他的隐也是出世的而非避世的,是克己的而非纵情的。因此,我们既在这位隐士身上看到了割席断义和拒不受命,看到了独善其身的决绝;也看到了教化百姓和分赡济困,看到了兼济天下的胸怀。八十四年来,他如寒梅一般傲立在纷扰的人世间,始终如一地追求着心中的道,真正做到了守正不渝。
子曰:“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管幼安是当之无愧的“强”人,可以说是三国第一隐士。

战功卡

☆说了这么多,再来看看仁义礼智信,真是摆大烂。

司马徽(?-208),颍川郡人。客居襄阳,能够鉴别人才,曾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和庞统;庞德公(?-?),南郡人,庞统之叔。不受刘表征召,与襄阳一带的众多名士交往颇深,后归隐山中。

002 鹿门长往 司马徽&庞德公 3体力 无势力
〖隐世〗锁定技,
①若你的装备区里没有武器,则你的防御距离+1;
②若你的装备区里没有防具,则当你受到伤害时,若此伤害不是由对你使用的【杀】造成的,则此伤害-1。
〖际才〗轮次技,
一名角色的结束阶段,你可以视为使用【洞烛机先】,然后若其于此回合使用过两张锦囊牌,则你可以将一张牌交给其,令其将手牌摸至四张。
[注]【洞烛机先】:目标角色卜算X张牌,然后可以摸一张牌(X为势力数)。详见牌堆。
☆司马徽和庞德公的形象比较相近,在彻底抛弃莫名其妙的官方框架之后,我发现无论是在技能定位还是在营造的画面感上,我都有点没办法把这两位做出太大区分度了。几经斟酌,最后决定还是把这两位兄弟合在一起比较好。
☆洞烛机先在这里主要是用来表现两位隐士静观时势变化,慧眼识才、布局谋篇。只有满腹韬略之人才能被相中,收到贤才际会的邀请函,从此声名远扬。
☆三服这几年来陆陆续续也出了不少隐士了,唯独最让我犯强迫症的一点就是他们表现“隐”的技能完全不一样,“隐士”“隐世(手杀)”“隐逸”“隐世(新服)”“雅士”“幽栖”……各有特点的西凉将领都在共用马术,你们这些老头倒是整出了那么多花样。另起炉灶的我自然不会强行整这种差异,就结合了这些技能的一些元素设计出了这个BUFF性的通用技能隐世。坐骑和宝物的战争意味没那么强,就只用了“放下屠刀”和“解甲归田”来表现隐了。

台词设计
隐世:山野闲散之人,不堪世用!/夫趣舍行止,人之巢穴也,各得其栖宿而已。
际才:昔有殷馗,尝谓群星聚于颍分,其地必多贤士。/今天下之奇才尽在于此,好,好!
摸牌:英雄豪杰,只在眼前,公自不识耳。/此实盛德也,可当南州士之冠冕。
阵亡:遗子孙以安,未为无所遗也。

懿册杂谈
借诸葛均之口,罗贯中描绘出了这些世外高人的隐逸日常:“或驾小舟游于江湖之中,或访僧道于山岭之上,或寻朋友于村落之间,或乐琴棋于洞府之内。往来莫测,不知去所。”
多么洒脱的生活!又何必踏入尘世之中殚精竭虑呢?
他们身在山林之中,却对天下了如指掌,笑谈着天下大势风云变化。作为“东汉最强HR”,他们能理解英雄豪杰的修齐治平的伟大抱负,希望诸葛亮这样的不世之才能一展宏图、留名青史,但又对时代的走向无可奈何,为终将呕心沥血、逆天而为的诸葛亮感到可惜。
“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
此刻的司马徽站在第四面墙之外,替罗贯中说出了这句宿命感极强的话。

战功卡

☆其实整个战功卡用了三个梗,刮刮乐是庞德公的,奖励里的死亡是初版司马徽的窒息描述“玩家死亡”(这个梗毕竟没法做成战功条件(),至于引文就不必说了hhh

黄承彦(?-?),南郡人,汉末名士,诸葛亮的岳父,刘表的姨夫。曾将女儿介绍并许配给诸葛亮。演义中夷陵之战后,追击的陆逊被困于诸葛亮布置的石阵中,幸得黄承彦引路才得以逃生。

003 捧月共明 黄承彦 3体力 无势力
〖隐世〗锁定技,
①若你的装备区里没有武器,则你的防御距离+1;
②若你的装备区里没有防具,则当你受到伤害时,若此伤害不是由对你使用的【杀】造成的,则此伤害-1。
〖天罗〗锁定技,
①游戏开始时,你令距离2以内的其他角色各检索一张黑桃基本牌并将之当【八阵图】置入其宝物栏,然后洗牌;
②场上的【八阵图】不能被弃置、获得或移出游戏。
〖引途〗
当判定结果确定前,你可以观看当前回合角色的手牌,然后可以打出其中一张牌,替换之。若如此做,本回合场上的【八阵图】失效,然后你可以移动场上的一张【八阵图】。
[注]【八阵图】:锁定技,当你成为伤害类即时牌的目标后,你判定:若与之花色、点数或牌名相同,则取消之。详见牌堆。注意八阵图有修改,牌堆那篇已经更新。
☆得益于罗贯中打开的脑洞,黄承彦多了这么一个解阵的事迹。这里为了让他的形象更加突出,我便把他设定为整个石兵八阵的化身——你看黄老头都亲自上阵了,这局肯定是在鱼腹浦打的吧。另外这里也算是补上了卧龙处被删掉的八阵。
☆一开始的想法是全场八阵图;后来觉得全场太强行,就改成一个人吧;但又发现改成一个人铁定给队友,那三技能就只可能帮助判定成功,而没了“解阵”的可能了。几经权衡之下,最终敲定的是给半场角色发八阵图,让三技能既能“入阵”也能“解阵”。由于三技能的存在,八阵图既可以留给队友正常发挥效果,也可以留给对手,用改判的方式来定点拆一。

台词设计
隐世: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
天罗:昔小婿入川之时,于此布下石阵,名“八阵图”。/反复八门,每日每时,变化无端,可比十万精兵。
引途:将军欲出此阵乎?/将军快快归去,不宜再动干戈!
移动:望之有气如云,入之无路可退。/风涛沙石供其役,天人神鬼佐其战。
阵亡:若复有大将迷于阵中,可无人来引路也,哈哈哈……

懿册杂谈
周瑜笑了:原来你小子也有被老丈人坑的一天!
黄承彦为什么要救陆逊出来也是个经典问题了。其实回答很简单:因为历史上就没这事。改编不是乱编,罗贯中还是要保证剧情最终收束到历史线上去的。
那罗贯中为啥要写这事呢?因为大获全胜的陆逊确实退兵了。在小说家眼里或许这样的退兵不够精彩,加上诸葛亮即将成为全书主角,这一场关键的战役还没有太多体现出他的料事如神,就结合八阵图的历史典故设计了这么个情节。
不过如果在演义的视角下分析一下,这个剧情的设计也是合理的。
首先说“入川前布下石阵”一事。诸葛亮是要兴复汉室的,蜀吴之间无论如何都必定会有一战,是时间早晚问题,只是他或许没想到这场仗居然是以这种形式、在这个时候发生了。而会从这条道路进攻蜀国的也只能是一员东吴大将了,也应了“后有东吴大将迷于阵中”的预言。
那放走陆逊呢?要知道,诸葛亮从始至终的态度都是东和孙权、联吴抗曹,东征本身是遭到了他的强烈反对的,只有稳住东吴才能更多地延续蜀汉的希望,何况是在一败涂地的当下,更应当及时止损。在这一点上,老三国给黄承彦加的一句台词就很能体现这一点:“将军快快归去,不宜再动干戈!”
毛宗岗也说:“孔明明知陆逊不该死,却留个人情与丈人做。”作为吴国中后期的顶梁柱,陆逊是异常关键的,保住陆逊,才能保障东吴后续能够有充足的实力与魏国对抗——且不说后续,眼下曹丕想要渔翁得利的态度就已经是路人皆知了。这个石阵本身并不是重点,它其实是用来让陆逊冷静一下,提醒陆逊以大局为重的——即便你赢了刘备,有我诸葛亮在,你也不可能轻易拿下蜀汉。太美丽了八阵图,诶呀这不死门吗?还是看看远处的孙十万吧!果然,陆逊从石阵一出来就宣布退兵,转而防御曹丕。经过了这么一个精彩的情节,世界线成功收束。

战功卡

☆效果出自OL技能。


断断续续写了好久终于写完了(瘫
这次的管宁属于是专业对口了,哲学系的我上学期学中哲正好学了中庸,没想到能这么贴合hhh 然后写司马徽庞德公的时候一直没灵感,本来想重新刷刷对应的两集老三国,结果没忍住一下子一路看到了赤壁之战,字是一点也没写,又鸽了几天(
我们下篇见!下篇要少写点东西了,不过书法家和再后面的神仙道士我也写不出啥来_(:3」∠)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