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家族史:伊达家

伊达天文之乱
伊达家的祖先伊达朝宗曾是镰仓幕府麾下的御家人,在源赖朝讨伐奥州藤原氏的“奥州合战”之中立下了战功,受封伊达郡,因此便以“伊达”为自家的苗字。
元弘三年(1333年),镰仓幕府灭亡,时任伊达家家督的伊达行朝成为建武朝廷派遣至陆奥国出任陆奥守的北畠显家的手下。然而,北畠显家在延元二年(1337年)时率军西进上洛,却战死在京畿,随北畠显家一同上洛的伊达行朝等将只得自行突围返回陆奥国。
等到伊达行朝去世以后,行朝之子伊达宗远背叛了南朝,加入了北朝室町幕府的麾下。在伊达宗远出任家督期间,伊达家趁着南北朝的战争极大地拓展了自家的势力范围,甚至将领地拓展到了陆奥国的邻国出羽国。
在室町幕府麾下时期,伊达家作为日本东北部的有力家族,被幕府拉拢用以抑制关东镰仓府的势力,从十一代家督伊达持宗开始,伊达家家督世世代代都从幕府将军处受赐偏讳,以表明其在陆奥国的地位。
进入战国时代以后的伊达家一开始并不显眼,直到第十四代家督伊达稙宗时伊达家才迎来了分水岭,从此开始崛起于奥羽群雄之间。
为什么说伊达稙宗时期是伊达家的分水岭呢?伊达稙宗出生于长享二年(1488年),原名伊达高宗,在永正十四年(1517年)时通过管领细川高国从幕府将军足利义稙处受赐“稙”字,方才改名为伊达稙宗。
伊达稙宗出任家督期间,伊达家从幕府处补任了陆奥国的守护职役,还被举荐出任从四位下左京大夫官位。要知道,陆奥国、出羽国与日本其他分国不同,自镰仓时代开始就从不设置守护,而是设置奥羽总奉行、奥羽探题进行管理。只是进入战国时代以后,奥州探题大崎家走向衰弱,幕府这才破天荒地任命伊达稙宗为陆奥国守护,统领陆奥国的武家。
除此以外,伊达稙宗出任的左京大夫官位甚至凌驾于幕府管领细川高国的右京大夫之上,这本是足利将军家庶流斯波家出身的大崎家才有的待遇,此举也说明幕府有意扶持伊达家取代大崎家,成为陆奥国武家中的第一人。
天文五年(1536年)四月十四日,伊达稙宗制定了伊达家的分国法《尘芥集》,这也是奥羽诸多战国大名家中的第一个分国法。不仅如此,伊达稙宗有许多妻妾与子嗣,为了扩大伊达家的势力范围,伊达稙宗将子女入嗣、入嫁至伊达家领国周边的小大名家中,建立起了宗主的地位。
除了利用外交手段笼络大名以外,伊达稙宗还不断地发起对外战争,积极地介入其他家族的内乱。在越后国守护上杉定实与守护代长尾为景的内乱、大崎家的内乱、芦名家的内乱中都能看到伊达稙宗活跃的身影。然而伊达稙宗时期真正有名的战争,恐怕得数天文年间伊达稙宗与其子伊达晴宗之间的内战吧。
天文十年(1541年),伊达稙宗将家督之位让予嫡子伊达晴宗,可是隐居的伊达稙宗并未放弃大权,而是依然以大殿下的身份在幕后操控着伊达家。然而仅仅一年之后,意气风发的伊达稙宗便被儿子伊达晴宗幽禁,从而引发了“伊达天文之乱”。
根据通说,伊达稙宗想要将小儿子时宗丸送入越后上杉家成为上杉定实的养子,以此增强越后上杉家与伊达家的联系。为此,时宗丸元服后从上杉定实处受封一字取名为伊达实元,越后上杉家还将自家家纹的变种“竹中雀”赐给了伊达家,伊达稙宗才将伊达家的家纹从“三引两”改为了后来的“仙台笹(即竹中雀)”。
伊达稙宗十分看好伊达实元,他认为伊达实元性格坚韧,足智多谋,将来必成大器,定能让越后上杉家重塑昔日的荣光,所以伊达稙宗不但给越后上杉家送了儿子,还准备买一送多,将许多伊达家的精锐武士也一并送入越后上杉家,以辅佐伊达实元。可是,伊达稙宗的举动却引起了家中的不满,许多家臣都反对将伊达实元和精锐武士送入越后上杉家中,认为这是在分化伊达家的实力,而这些反对派的领袖,则是伊达稙宗的嫡子伊达晴宗。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伊达家的内讧真正的起因还是伊达稙宗不愿意放权,且与女婿悬田俊宗眉来眼去,威胁到了家督伊达晴宗的利益。伊达晴宗并不想只是父亲手中的傀儡,并且父子二人的对外政策也有些不同,在伊达晴宗看来,父亲稙宗虽然发起过许多次对外战争,但是似乎都只是为了扩大伊达家的影响力而已,家族的领地并没有因为这些战争而扩大。伊达晴宗的观点得到了许多伊达家家臣的支持,这些家臣们负担了出兵他国的军役,但是却未得到应有的封赏,甚至到了伊达晴宗的孙子伊达政宗的时代,伊达政宗也评价曾祖父的穷兵黩武又未扩大领地实际上是对家臣的不负责。
天文十一年(1542年)六月,伊达稙宗在打猎之际遭到了伊达晴宗的袭击,随后被幽禁在了西山城。不久之后,伊达稙宗的侧近小梁川宗朝将伊达稙宗救出西山城,送往了其女婿悬田俊宗所在的悬田城,随后伊达稙宗宣布举兵,要与现家督伊达晴宗对决,著名的“伊达天文之乱”爆发。
由于伊达稙宗先前的对外政策,儿子大崎义宣、伊达实元等,女婿田村隆显、悬田俊宗、芦名盛氏,还有最上义守、相马显胤、国分宗政等大名都站在了伊达稙宗的一方,使得伊达稙宗占据了优势。反观伊达晴宗方,除了叔叔留守景宗、岳父岩城重隆外,只有大崎义直、长尾晴景等担忧伊达稙宗势力渗透的大名支持。
天文十五年(1546年)六月,伊达晴宗在敌军的攻势之下,不得不放弃了西山城,而后伊达晴宗为了对付父亲伊达稙宗方的攻势,将根据地迁到了西山城附近的白石城。次年,伊达稙宗方的田村隆显与芦名盛氏发生矛盾,芦名盛氏因此投至了伊达晴宗一方。另外一方面,支持伊达晴宗的大崎义直开始对养子大崎义宣施压,大崎家出身武家名门斯波家,迫于压力才让伊达家血统的大崎义宣入嗣,如今得到这么个机会,大崎义直自然趁机对养子发难。有了芦名盛氏与大崎义直的支援,伊达晴宗方逐渐在天文之乱中占据优势。
天文十七年(1548年)九月,幕府将军足利义辉出面调解伊达家的内讧,最终以伊达稙宗隐居,正式将家督让予儿子伊达晴宗为条件达成和睦,长达七年的伊达天文之乱方才告一段落。不过,伊达稙宗的女婿悬田俊宗等却不满和谈,继续与伊达晴宗对抗,直到天文二十二年(1553年)时才被伊达晴宗剿灭。
“伊达天文之乱”让伊达家的势力缩水不少,而伊达稙宗的后继者伊达晴宗又不是一个热衷于战事之人,这极大地影响了伊达家在战国时代的称霸进程。
伊达辉宗的崛起
天文二十二年(1553年)正月十七日,伊达晴宗制定了《晴宗公采地下赐录》,以整理在天文之乱中为了拉拢国人而滥发的领地安堵状,伊达晴宗也借此掌握了家臣们的领地情况。
天文二十四年(1555年),室町幕府任命伊达晴宗为奥州探题,打破了此前一直由大崎家独占此职的局面。和父亲伊达稙宗不同,伊达晴宗时代的伊达家并不热衷于外交与战事,而是关起门来过起了自己的小日子,这显然是不符合当时的时代潮流的。
永禄七年(1564年),伊达晴宗将家督之位让予嫡子伊达辉宗,自己则跑到了杉目城中隐居。不过,伊达晴宗并未放下大权,而是和先前的伊达稙宗一样,靠着重臣中野宗时等人掌控着伊达家。
而新任家督伊达辉宗也是伊达家的一代雄主,继承家督之时年仅二十一岁,他的个性有些接近爷爷伊达稙宗,热衷于外交与对外战争,只是伊达辉宗的手段相比爷爷要更加高明一些。
永禄八年(1565年)六月十九日,在伊具郡丸森城隐居的伊达稙宗去世,伊达稙宗的外孙相马盛胤趁机接收了丸森城,占据了伊具郡的南部地区,伊达家与相马家之间爆发了战争。除此以外,芦名盛氏在这年与伊达晴宗的女婿二阶堂盛义发生冲突,伊达家也派出军队支援二阶堂盛义。
不久之后,在伊达辉宗的调解下,二阶堂盛义前往黑川城向芦名盛氏表示臣服,将儿子二阶堂盛隆送入芦名家当人质。伊达辉宗则将妹妹彦姬嫁给芦名盛氏之子芦名盛兴,与芦名家达成和睦。可是,伊达辉宗的举动引起了父亲伊达晴宗的不满,为了防止伊达晴宗的干涉,伊达辉宗只能将妹妹先收为养女,再嫁予芦名盛兴。不仅如此,为了防止天文之乱的重现,伊达辉宗还秘密与芦名盛氏达成协议,约定如果伊达家再次出现父子对立时,芦名家要站在伊达辉宗的一方。
元龟元年(1570年)四月,伊达辉宗借口中野宗时、牧野宗仲父子谋反,将这两位伊达晴宗时代的重臣流放,同时提拔了远藤基信、鬼庭良直等家臣,彻底掌握了伊达家的实权。伊达辉宗时代的伊达家再度雄起于南奥,伊达辉宗将弟弟送入留守氏、石川氏中继承家业,又与佐竹家、芦名家等家族缔结了姻亲关系,还迎娶了出羽国名门最上义守的女儿义姬为妻。
对外战争方面,除了介入最上义守、最上义光父子的内讧外,伊达辉宗时代的最主要成就便是与势力渗透进伊具郡的相马家交战。天正四年(1576年),亘理家与相马家交战,伊达辉宗趁机以支援亘理家为借口对相马家发起攻击。不过,相马家家督相马盛胤也不是泛泛之辈,在相马盛胤的抵抗之下,伊达家的这次进攻终被化解。
为了分化相马家的势力,伊达辉宗在天正七年(1579年)时让嫡子伊达政宗迎娶了相马盛胤的小舅子田村清显的女儿,而后又在天正九年(1581年)时调略了小斋城城主佐藤为信,夺回了小斋城。天正十二年(1584年)五月,在田村清显、佐竹义重等人的调解之下,伊达家与相马家议和,相马家承认伊达家对伊具郡小斋城、丸森城等地的所有权。至此,伊达辉宗总算是收复了祖父伊达稙宗时代的所有领地。
在外交方面,伊达辉宗不再仅仅局限于与奥羽大名展开外交,而是放眼天下,积极主动地与各地的强大势力交好,例如关东的霸主北条氏政,畿内的霸主织田信长等等。从天正元年(1573年)开始,伊达辉宗就向织田信长进献了鹰、马等贡品,主动向织田家示好,织田信长则命令伊达辉宗出兵越后国,与柴田胜家一同攻打越后国大名上杉谦信。
天正六年(1578年),上杉谦信在春日山城去世,随后上杉家爆发了由上杉谦信养子上杉景胜与上杉景虎之间争夺家督的“御馆之乱”。伊达辉宗为了支援盟友北条氏政的弟弟上杉景虎,与芦名盛氏一同组成联军侵入了越后国,与越后国北部的领主新发田长敦、新发田重家交战。在御馆之乱结束后,由于上杉景胜赏罚不公,以新发田家为首的越后国北部国众掀起反旗,伊达辉宗与芦名盛氏又对新发田家派去援军。
天正八年(1580年),芦名家的雄主芦名盛氏去世,由于其子芦名盛兴早逝,芦名家的家督由养子芦名盛隆(二阶堂盛义之子)继承。芦名盛隆继位之后,立即与佐竹家达成和睦,佐竹义重还在天正十年之际前往芦名家的本城黑川城进行友好访问。常陆佐竹家对陆奥国南部的渗透,以及伊达辉宗与佐竹家的敌人北条家交好,都预示着伊达家与佐竹家这两个地方霸主终将会走向对立的结局。
天正十年(1582年),是改变日本历史的一年。这年六月,“天下人”织田信长在本能寺遭到了家臣明智光秀的袭击殒命,其嫡子织田信忠也在二条御所战死,织田家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因为在对付越后上杉家的时候与织田家的北陆军团长柴田胜家缔结了颇深的渊源,伊达辉宗在本能寺之变后便抱紧了柴田胜家的大腿。没曾想人算不如天算,柴田胜家、织田信孝在同年年末与织田家的另外一位重臣羽柴秀吉交恶,而后在次年的“贱岳合战”中,柴田胜家败北自尽,伊达辉宗与中央政权的关系立即变得微妙起来。
为了应对将来可能迎接的羽柴秀吉的攻击,伊达辉宗在给侄子岩城常隆的书信中提到,伊达家需要与奥羽的大名组成联盟,防止遭到京方的攻击。另外一方面,与羽柴秀吉交好的佐竹义重则不断地向陆奥国渗透,吸纳了许多南奥地区的小大名为附庸。
天正十二年(1584年)十月六日,芦名家家督芦名盛隆在黑川城被家臣暗杀,年仅二十四岁。芦名盛隆去世时,其子龟王丸不过才一个月大而已,因此芦名家内因为家督继承的问题出现的纷争。因为早年间芦名盛氏曾经有意收伊达辉宗的次子小次郎为养子,所以伊达辉宗便以龟王丸年纪太小为缘由,想将小次郎送入芦名家继承家督。不过,佐竹家好不容易与芦名家结盟,佐竹义重自然不愿意眼睁睁地看着芦名家成为伊达家的庶家,再次走向与佐竹家敌对的道路。毕竟芦名盛隆是有孩子的,所以在佐竹义重的介入之下,伊达辉宗将儿子送入芦名家出任家督之事最终失败,龟王丸顺利地继承了家督。
因为让小次郎入嗣芦名家的计划失败,伊达辉宗以此事为契机引咎隐居,将家督之位让予嫡子伊达政宗,这一年伊达辉宗四十一岁,伊达政宗不过十八岁而已。当然,引咎隐退只是伊达辉宗的借口而已,隐居之后的伊达辉宗依然掌握着伊达家的内政、外交大权,而新家督伊达政宗的登场,也宣告着伊达家将迎来一个新的时代。
奥州霸主伊达政宗
伊达政宗于永禄十年(1567年)八月三日在米泽城出生,幼名梵天丸,母亲是最上义守的女儿义姬。
天正五年(1577年)十一月,梵天丸举行了元服礼,按照惯例伊达家家督都会从幕府将军处拜领一字取名,例如伊达稙宗与足利义稙、伊达晴宗与足利义晴、伊达辉宗与足利义辉。可是,此时的幕府将军足利义昭已经被织田信长流放,所以在无法取得将军赐字的情况下,伊达辉宗给儿子取名为“藤次郎政宗”。“政宗”的名字取自南北朝时期伊达家的第九代家督伊达政宗,伊达辉宗给儿子取一个先祖的名字,目的就是希望儿子能够和九代家督政宗一样,重塑伊达家的荣光。
在仙台市博物馆中,收藏着一封年份不明的伊达辉宗亲笔书写的书信,这封书信按推测应该是天正十二年(1584年)年末至天正十三年(1585年)伊达政宗继承家督的这段时间写成,正是前家督伊达辉宗鼓励儿子的信件。
伊达辉宗在信中写到:“年轻的时候,诸如战略失误、亦或者口出狂言、失言的错误通常都会有很多。但是世间的评价或者家臣们的非议你都不要在意,我会站在你面前,赌上性命成为你的支柱。相信自己往前冲吧,带着觉悟前进,将与自己敌对的人全都消灭。”在书信的最后,伊达辉宗写着:“看完此信后请烧毁”,足以见得这是一封父子之间的密信,没必要给他人看到。
伊达辉宗以一个父亲的角度去鼓励儿子,激励政宗相信自己,使其重拾自信。这封信成为了伊达政宗一生中最大的支柱,他并未焚毁信件,而是用纸将信包好,并亲笔写上“性山(伊达辉宗)御自笔”的字样。后来,伊达政宗教育自己的儿子的时候,又将这封信交给了儿子,也就是仙台藩的二代藩主伊达忠宗,伊达忠宗在原本的外包纸上又包了一层,也亲笔写下了“性山样御自笔”的字样,将此信流传了下来。
伊达政宗出任家督之后,立即与伊达家曾经的盟友芦名家解除了同盟关系。早些年,田村家的家臣大内定纲与二本松城城主畠山义继结盟,从田村家独立,当时田村清显找来了伊达家作为后盾,而大内定纲、畠山义继则拉来了芦名盛隆作为援军。伊达辉宗曾经想要调解大内定纲与田村清显的关系,但是年轻气盛的伊达政宗却想要与大内定纲、畠山义继还有他们背后的芦名家一决胜负。
天正十三年(1585年)四月,伊达政宗从米泽城出阵,对芦名家的领地桧原发起攻击,而后又率军侵入大内定纲麾下的盐松地区,包围了大内家麾下的小手森城。在伊达政宗的攻击之下,小手森城很快就被伊达军攻陷,伊达政宗下达了对城内守军、老弱的无差别屠杀命令,极大地震慑了大内定纲的盟友畠山义继。
畠山义继当即决定与伊达家和谈,伊达辉宗、伊达实元则作为中间人调解畠山义继与伊达政宗的关系,最终以畠山义继割让部分领地为条件达成和睦。十月八日,畠山义继以感谢伊达辉宗居中调停为名拜访了宫森城,在离开之时伊达辉宗亲自送别畠山义继,结果畠山义继和家臣们突然拔出佩刀挟持了伊达辉宗。
眼见前家督被绑架,伊达实元之子伊达成实与辉宗的弟弟留守政景连忙率军追击,在抵达伊达家与畠山家领地边境的阿武隈川时,伊达辉宗突然对家臣们下令朝自己射击。在这样的情况下,伊达成实与留守政景为了避免伊达辉宗成为畠山家威胁伊达家的人质,命令铁炮队向畠山义继一行人开火,将畠山义继主从与伊达辉宗击毙。
伊达辉宗被绑架时伊达政宗正在打猎,得知父亲被绑架后,伊达政宗连忙带队前来救援,可惜的是政宗还是来迟一步,当他抵达阿武隈川时,看到的只有父亲伊达辉宗与畠山义继一行人的尸体。
盛怒之下的伊达政宗立即下令攻击畠山家的二本松城,畠山家也向佐竹家、芦名家派去使者请求援军。常陆佐竹家本就对南奥地区垂涎三尺,得知伊达辉宗去世之后,佐竹义重有些轻视年轻的伊达政宗,决定介入伊达家与畠山家的战争。
十一月七日,以佐竹家、芦名家为首的南奥联军共三万人来到了陆奥国安达郡的人取桥。此时伊达政宗手下的兵力只有一万三千人,在二本松城留下六千人后,伊达政宗亲自率着七千人前来迎战。
虽然伊达军人数劣势,但是伊达政宗依旧坚持与联军激战了一天。直至日落时分,伤亡惨重的伊达军开始溃败,伊达军的本阵遭到了佐竹、芦名联军的攻击,伊达政宗本人也被卷入肉搏战中。眼见败势无法挽回,伊达政宗只好丢下军队逃亡,而伊达家的重臣鬼庭良直为了掩护伊达政宗率军殿后,直至战死为止。
幸运的是,上天还是眷顾着伊达政宗的。在人取桥合战的当天夜里,佐竹义重的叔父小野崎义昌在阵中被家臣刺杀,联军内部军心不稳,人心惶惶。此时,小田原北条家还给伊达政宗献上了助攻,北条家麾下的江户家、里见家对佐竹家的领地发起了侵攻。
因此,尽管南奥联军在人取桥合战中取得大胜,佐竹义重为了保障自家利益依旧选择了撤军。而在联军的主心骨佐竹军撤退以后,其余家族也纷纷率军后撤,给了伊达政宗喘息之机。在外无援军的情况下,二本松城最终在相马家的调解下开城投降,二本松畠山家就此灭亡。不过,此后不久芦名家家督龟王丸夭折,佐竹义重将儿子义广送入芦名家继承家督,从而控制了芦名家。
然而,就在伊达政宗准备大展拳脚之际,伊达家却受到了来自京都的一道命令。原来,此时已经出任“关白”的羽柴秀吉,给各地的大名发去了“总无事令”,禁止大名们发动私战。伊达政宗虽然给羽柴秀吉送去贺礼,但是却认为奥羽是“天高关白远”,依旧继续着伊达家在奥羽地区的战争。
臣服羽柴家
天正十五年(1587年),就在伊达政宗收到“总无事令”的这年年末,伊达家北边的从属大崎家爆发了内乱,大崎家家臣氏家吉继举兵作乱,同时向伊达政宗求援,而大崎家家督大崎义隆则试图趁机独立,并有着同族最上家的支持。
次年正月,伊达政宗命令留守政景、泉田重光作为大将,侵入了大崎家的领地。可是,由于留守政景的岳父黑川晴氏(最上家分家)的背叛,伊达军最终在此战中败北,泉田重光也被大崎家扣为人质。另外,对外甥伊达政宗一直不怎么感冒的最上义光派出了军势支援同族大崎家,伊达家的北部顿时变得十分不稳定起来。
此外,由于伊达政宗在北边的战场陷入胶着状态,那边的芦名家、相马家便也想趁着这个机会大捞一把。二月十二日,佐竹义重、芦名义广派遣大内定纲攻陷了伊达家的苗代田城,相马家则开始调略伊达政宗岳父田村清显方面的城池,伊达政宗陷入了两面受敌的境地。
在这样的情况下,伊达政宗不得不低头认怂,他请求母亲义姬调解伊达家与最上家的关系,最上义光恰好也不想违逆羽柴秀吉发来的总无事令,便同意了和谈,双方的条件是各让一步,大崎家找氏家吉继的麻烦,伊达家也不追究黑川晴氏的责任。而后,在南边战线方面,伊达政宗的重臣伊达成实通过谋略手段,威逼利诱地策反了芦名家一方的大内定纲,暂时缓解了压力。
天正十七年(1589年)初,原本与伊达家关系交好的岩城常隆突然举兵叛变,在联合了相马家后,开始对田村家的领地发起攻击。此时伊达政宗已经稳定住了北边的局势,便率军南下,与相马、芦名、岩城等南奥国众以及他们背后的佐竹家交战。
四月二十二日,伊达政宗率军进入大森城。两天后,大内定纲的弟弟片平亲纲被伊达家调略,伊达政宗认为这是一个侵入芦名家领地的好机会,便在二本松城内召集军势。五月四日,伊达军以片仓景纲等人为先锋,对芦名家麾下诸城发起攻击,很快就攻陷了数座城池。可是,伊达政宗并未乘胜追击,而是转头北上,侵入相马家的领地,在夺取几座边境的城池后,伊达政宗留下亘理重宗驻守,又掉头率军侵入了芦名领。
就在这个期间,芦名家本城黑川城北部的猪苗代城被伊达政宗成功调略。猪苗代家是芦名家的同族,前家督猪苗代盛国在将家督让给儿子盛胤之后,因为父子不和想要废嫡,因此猪苗代家发生了分裂,猪苗代盛国也站在了伊达家的一边。
六月三日夜里,伊达政宗趁着大雨的掩护急行军进入了猪苗代城。五日,得到佐竹家支援的芦名军出阵,派遣猪苗代盛胤在猪苗代湖周边纵火挑衅,伊达政宗派出猪苗代盛国为前锋迎敌,猪苗代父子两人在折上原遭遇,打响了伊达军与芦名·佐竹联军全面战争的第一枪。
折上原合战交战初期,由于风向对伊达军不利,芦名·佐竹联军占据了上风,可是没多久风向突然转变,芦名·佐竹联军士兵被大风吹得睁不开眼,伊达军趁势发起反击。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联军后方的芦名家家臣富田氏实擅自率军撤退,引起了连锁反应,导致不明所以的二阶堂军、石川军也纷纷撤退。
芦名家的家臣们本来就因为继嗣问题矛盾重重,芦名义广入嗣后,芦名家事实上被佐竹家控制,许多家臣都不愿意为芦名义广卖命,这才出现了在战场上擅自撤退的情况。
眼见后方军势越来越少,芦名义广逐渐也支撑不住,芦名·佐竹联军在伊达军的攻击下终于崩溃,开始向黑川城逃亡。可是,当联军逃到折上原与黑川城之间的日桥川时,才发现富田军在撤退以后,将日桥川上的桥给拆了。无法渡河的联军在日桥川被伊达军追上,以芦名家家臣为首共三千余战死,还有近两千人跌入日桥川中溺死。
六月十日夜里,芦名义广抛弃了居城黑川城,逃回了佐竹家依附父亲佐竹义重。次日,伊达政宗率领军队进入黑川城,芦名家的家臣们纷纷对伊达政宗表示归顺之意,战国大名芦名家事实上灭亡,伊达政宗也借此开创了伊达家最大的版图。
就在伊达政宗春风得意之际,这年十一月,以北条家入侵真田家领地为契机,羽柴秀吉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关东征伐。北条家是伊达政宗的父亲伊达辉宗时代的盟友,与伊达家的关系一直都不错,伊达辉宗在伊达家究竟应该站在哪一边的问题上十分纠结。
天正十八年(1590年)五月,羽柴秀吉的奉行浅野长政给伊达政宗去信,再一次催促伊达政宗率军前来小田原城参阵。此时的伊达政宗早已被羽柴军强大的军势给吓傻了,连忙率军前往小田原城参阵。由于伊达政宗的迟到以及伊达家违反总无事令的缘故,羽柴秀吉没收了伊达政宗刚刚打下的会津地区以及石川郡等地,将伊达家打回原型。
十月,由于葛西晴信、大崎义隆在小田原征伐时没有前来参阵,羽柴秀吉下令没收了两家的领地,转封给家臣木村吉清。木村吉清初来乍到,再加上原先木村家只是个五千石俸禄的武士,受封葛西、大崎两家的旧领共三十万石后,人手不足的木村家开始大量登用浪人级别的低级武士,这些低级武士爬到了在地领主的头上,导致葛西家、大崎家的家臣在领内掀起了叛乱。
此时负责羽柴政权划分奥羽领地的奉行浅野长吉才刚走到南奥地区的白河城,准备返回京畿向秀吉报告工作成果。得知葛西·大崎地区发生一揆后,浅野长吉又折返回了二本松城,同时命令伊达政宗与转封至会津地区的蒲生氏乡镇压葛西·大崎一揆,救出被一揆包围的木村吉清。
在此期间,伊达政宗的家臣跑到了蒲生氏乡的阵中,举报伊达政宗是这次葛西·大崎一揆的幕后煽动者,甚至还有人说伊达军在与一揆众交战时,别看阵前噼里啪啦打得热闹,实际上是伊达军与一揆众勾结,双方故意用铁炮朝天放空枪装模作样。得知此事的蒲生氏乡连忙给羽柴秀吉派去使者,报告伊达政宗可能与一揆众有勾结的消息,羽柴秀吉也派出石田三成下向奥羽地区调查此事。
说来也奇怪,在石田三成上路后,伊达军的工作效率突然变高,不但夺取了被一揆众占领的高清水城、宫泽城,还将木村吉清父子顺利地从一揆众的重重包围之中救出。可是即便如此,蒲生氏乡也不敢对伊达政宗掉以轻心,要求伊达家将伊达成实、国分盛重送入蒲生家当人质。
天正十九年(1591年)正月十日,到达相马地区的石田三成给伊达政宗去信,向伊达政宗传达了羽柴秀吉的命令,表示暂时不需要伊达家协助镇压一揆,而是要求伊达政宗上洛向秀吉解释其煽动一揆的密信。伊达政宗上洛之后,又是赌咒又是发誓地向秀吉解释密信是伪造的,被烦得不行的秀吉便承认了伊达政宗的解释,改命其与德川家康、羽柴秀次一同出阵东北镇压一揆。
葛西·大崎一揆被镇压后,原本赐给木村吉的清葛西、大崎两家的三十万旧领被秀吉没收,转封给了伊达政宗。当然,领地不是白拿的,伊达家领地中的长井郡、信夫郡、安达郡、田村郡、苅田郡甚至连伊达家的发家之地伊达郡共四十四万石都被秀吉加封给了蒲生氏乡,伊达政宗实际上被减封了十四万石,只剩下五十八万石领地。
庆长出羽合战
庆长五年(1600年),在羽柴秀吉去世之后,家臣毛利辉元、上杉景胜、石田三成与德川家康的矛盾越来越大,最终引发了“关原合战”。
事件的起因是上杉景胜返回自家领地整军备战,并且拒绝接受德川家康的上洛命令,德川家康便以此事为借口,召集军队东进,想要讨伐上杉家。七月十二日,伊达政宗奉命警戒上杉景胜,从京畿返回领地的北目城之中,得知伊达政宗的动向后,上杉景胜也加强了自家的防御。
七月二十四日,伊达政宗派遣军队攻打上杉家的白石城,很快就攻陷了城池,随后伊达军继续朝着上杉家的桑折方面进军。
八月二日,德川家康给伊达政宗送去书信,告知毛利辉元、石田三成等人在大坂举兵的消息。七日,德川家康再次给伊达政宗去信,表示自己将会返回江户城,但是会让德川秀忠在宇都宫城指挥对上杉家的战事。
为了拉拢伊达家,德川家康还向伊达政宗表示,战后将把“苅田、伊达、信夫、二本松、盐松、田村、长井”七地四十九万石赐给伊达家。二本松、盐松两地位于安达郡,也就是说德川家康此举是将先前在葛西·大崎一揆时被秀吉没收的领地重新归还伊达家,若加上现有的伊达家领地的话,加封后的伊达家将成为百万石级别的大名,此即著名的“百万石承诺”。
对于上杉家来说,虽然上杉家与伊达家、最上家的领地接壤,但是比起伊达家而言,位于上杉家的米泽、庄内领之间的最上家才是当下的“眼中钉”。只要将最上家消灭,上杉家的米泽、庄内两地的领地将连成一片。
八月十八日,最上义光给上杉家家老直江兼续去信,表示最上家并无与上杉家敌对之意,希望上杉家不要攻打最上家的领地。然而,上杉家岂会因为几封书信就放弃与德川家康敌对的计划呢?九月九日,在直江兼续的指挥下,上杉军对最上家的领地发起了全面进攻。十三日,最上家的畑谷城被上杉军攻陷,守将江口清光以下五百余守军悉数战死。而后,上杉军又继续朝着由最上家臣里见越后、里见民部父子防守的上山城进军,结果遭到了最上军的伏击,上杉军的前锋全军覆没。
攻击上山城失败后,直江兼续指挥上杉军继续朝着长谷堂城进军,长谷堂城是最上家本城山形城南部的门户,一旦长谷堂城被上杉军攻陷,山形城也迟早不保。好在最上义光的家臣们个个都骁勇善战,为了保护自家的领地拼死与上杉军作战,竟然以寡兵与上杉军打成拉锯之势。
可是,此时的最上家已经是强弩之末了,眼见伊达政宗依然在自家领地内不动如山,最上义光急忙派遣儿子最上义康为使者前往北目城求援,伊达政宗随后派出留守政景率军前往山形城增援,但是自己却依旧停留在北目城之中。让上杉家、伊达家、最上家都没有想到的是,“关原合战”仅仅在九月十五日半天就结束了,德川家康为首的东军取得了大胜。
九月末,伊达政宗得知了关原合战的结局,伊达军士气大振想要与上杉军一决胜负。几乎在同时,上杉景胜与直江兼续也得知了关原合战西军败北之事,自十月一日开始,上杉军从最上家领地陆续撤军。
战后,由于伊达政宗在“庆长出羽合战”中并没有做出多大贡献,并且在关原合战期间,伊达政宗还煽动“和贺一揆”在南部家领地作乱,导致原本计划增援最上家的南部军不得不返回领地平叛。德川家康拒绝将原本允诺的四十九万石领地赐给伊达家,只给伊达政宗加封了苅田郡一万三千石而已。
庆长六年(1601年),作了一辈子死的伊达政宗终于决定消停,认认真真地做一只德川家的舔狗了。四月,伊达政宗在给德川家康侧近今井宗薰的书信之中提到,将来很可能会有人以拥戴羽柴秀赖为名与德川家对抗。与其那样,不如让德川家康现在就把秀赖接到德川家内抚养,如果羽柴秀赖真的没有能力统治日本的话,家康大人就随便赏赐两三个分国给秀赖让其保存羽柴家就好了。
伊达政宗的书信之意,除了向德川家康表达伊达家的忠心外,还间接地认可了德川家君临日本的地位。要知道,当时的德川家康还不过只是羽柴秀赖的后见人而已,还是羽柴家的家臣,而伊达政宗却让德川家康将来随便赏赐几个分国给秀赖,故意将二者的地位对调,让德川家康感到十分舒适。
庆长十八年(1613年),为了与欧洲通商,在得到德川家康的许可之后,伊达政宗派遣家臣支仓常长等人前往欧洲,此即“庆长遣欧使节”。
庆长十九年(1614年),德川家与羽柴家之间爆发了“大坂冬之阵”,伊达政宗率军前往大坂参阵。德川家与羽柴家和谈之后,由于伊达家的忠心,幕府将军德川秀忠将伊予国的宇和郡赐给了伊达政宗的庶长子伊达秀宗,建立起了宇和岛伊达家。
庆长二十年(1615年)四月,德川家与羽柴家再起争端,“大阪夏之阵”爆发。五月六日,伊达政宗、本多忠政、松平忠明在道明寺与羽柴家大将后藤基次交战,尽管后藤基次拼死奋战,但是羽柴军还是被幕府军的车轮战给拖垮,后藤基次也被伊达家的铁炮队击中身亡。
击败后藤基次后,伊达政宗想乘胜追击攻打在誉田布阵的真田信繁,结果被真田军击退。此时幕府军的另一位大将水野胜成派出使者,表示真田信繁的兵力不多,希望伊达政宗能够配合其余幕府军再度对真田军发起攻击,却被伊达政宗以弹药不足为借口拒绝。此外,伊达军在誉田合战中不但射杀了水野军的三名武士,还准备将马匹与铠甲当做战利品带回,最后在撤退途中被水野胜成伏击,夺回了马匹。
正是因为伊达政宗的行为,真田信繁得以在幕府军面前大摇大摆地返回了大坂城,还在阵前嘲笑幕府军道:“关东武者百万,却无一人是男儿。”
五月七日,在天王寺合战中,从属水野胜成作战的神保相茂队在与明石全登交战时被伊达军的铁炮队攻击从而全军覆没。战后神保家家臣向水野胜成、本多正纯抗议,但是伊达政宗却解释说:“神保军被敌军击溃向我方阵地逃亡,为了避免被溃军扰乱阵脚,不得已才进行无差别射击。”
神保军被伊达军射杀之事的具体经过不明,但是在大坂之阵约五十年后创作出的军记物《难波战记》中提到,神保军是在休息时突然遭到伊达军铁炮队的攻击导致全军覆没的。
大坂之阵结束后,伊达政宗一直活到了三代将军德川家光的时代,并且贯彻了自己的舔狗生涯。当德川家光制定“参勤交代”制度时,许多大名都对此感到不满,伊达政宗当众对众大名表示:“如果有谁不服从命令,我伊达政宗将会亲自讨伐他。”
宽永十一年(1634年)五月二十四日,伊达政宗因病去世,享年七十岁,伊达家作为幕府的仙台藩藩主,一直存续到了幕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