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质量恒星演化原理
2023-02-18 09:36 作者:L8_彩虹桥_CHQ | 我要投稿

我认为的,可能有错误
1.亚巨星(SG):
核心氢耗尽,燃烧壳层氢,在赫罗图上向右上方偏移。 2.红巨星分支(RGB):
压力足够让氦原子的电子简并,由负氢离子调节温度几乎不变,在赫罗冬上加速上升,核心压力增大,氦核收缩,最终引燃3alpha过程,3个氦核形成碳核,红巨星达到赫罗图上的顶点(氦闪)。 氦闪过后,恒星收缩,向赫罗图左下方移动,进入红团簇(HB),HB星有He核和H核燃烧供能,行为与主序星类似但是燃料明显少于主序星,因此稳定时间仅5000万年,便进入渐进巨星支(AGB),碳核电子简并,引力增加,壳层压力上升,恒星半径再次扩大,H-温度不变,光度上升加快,经过类似RGB的过程,到达顶点后引力不足以维持外层,恒星坍缩。 3.白矮星
恒星最后只留下裸露高温碳核,没有能量来源,在赫罗图上竖直急剧下降,核心收缩直至电子完全简并,形成碳白矮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