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3 崇明二模|有人认为,我们需要通过与他人交往中得到的反馈才能更清楚的认识自己。

2023-04-07 20:29 作者:余扬捷老师  | 我要投稿

23 崇明二模

有人认为,我们需要通过与他人交往中得到的反馈才能更清楚的认识自己。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表层逻辑

确实外界印证能够让我们产生更加准确的自我认知和定位,因为他人的反馈背后所指向的需求导向是一个人行为价值的客观反馈。

当我们自以为优秀的行为不被他人所需求的时候,意味着我们的认知和判断是错误的,行为方向性带来影响——自以为是的成就不代表共识的认同。

“自嗨”

 

批判

但是一个人的自我认同不都能够从外界反馈中得到。

人的存在结构具有客观的复杂性——外界印证所作出的价值筛选不能够成为我们对于行为价值和意义判断的唯一依据。

个人行为价值意义具有客观的溢出性,单一的从印证路径去认识自己——对于外界的迎合和讨好。

 

本土论

因此,面对外界的反馈,我们需要具有主体性

萨特——这个世界本质虚无,人的行为没有客观预设,也就意味着与外界需求相一致不能够成为行为正确的唯一标尺

存在先于本质——我们要掌控自己的存在

我们需要决定自己的存在,任何行为不是被绑架的而是我们的选择。

我们是选择让自己获得外界好的反馈而努力,而不是被动的因为反馈的存在而导致我们行为自由的阻塞。

这是一个人的基本尊严所在。

 

方法论:

但是尊重反馈依旧很重要

过分的注重主体性的自由背后意味着需要承担自由伴随的责任

过度的绝对自由必然伴随着绝对责任

处在这样绝对自由的状态,就是米兰昆德拉提出的过分轻盈状态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正是描述了这样一种状态下人所遭遇的窘境,也因此,我们需要主动寻找反馈的印证来实现自我的社会属性的完善。

带着镣铐跳舞,面对外界反馈最优的选择

23 崇明二模|有人认为,我们需要通过与他人交往中得到的反馈才能更清楚的认识自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