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弹唱的胡言乱语
评价弹唱是非常主观的,这是我一个多月来最深的感受。我几次想总结一下这方面的心得,可几次都想着想着就睡着了。可见其枯燥乏味之程度有多深。所以,提醒没兴趣的小伙伴慎入。另外,作为一名非专业人士,那些专业的评价标准及术语,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与我无缘的。所以,提醒鄙视非专业的小伙伴慎入。 长夜漫漫,无心睡眠。非专业人士关于评价弹唱的胡言乱语,就这么开始了。 前一阵子看到以色列学者写的人类简史。相关内容是古人学会用火后,熟食极大减轻了肠胃的负担,人脑得以发育完善。虽然动物也有语言,但离不开基本生存范畴,例如找到食物、发现危险。人类语言日趋抽象和多样,这极大促进了思想认识,并带来文明。 讲这些,就是要说明,弹唱肯定不属于马斯洛那套理论中的基本需求。做菜这种饮食范畴的事,评价起来就客观的多,因为在吃的问题上,谁也不敢骗自己。(身体器官传递给大脑的感受)。 弹唱,特别是自己的弹唱,由于全身都参与了一次情绪投入,所以再听时,会产生共鸣,会唤起各种身体记忆。总之主观上,容易被各种情绪影响。 这和我们平时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其实是一个道理,但细节上,又有很大的差别。 西施走入你视线时,首先get到的是整体印象,然后是局部细节。一首歌曲走入你耳朵时,过程则是相反的。(不说人话,就是所谓信息的传输是串行的、线性的。) 形象说,这个过程好比举重。抓、挺、举,歌手从头到尾完成一套动作。讲这些,是为了说明弹唱的一些特点。 尽管容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弹唱也必须有评价的标准的。下面,就是我的非专业非主流的双非标准。 我认为弹唱,好比一场拳击比赛。弹唱者与观众(注意不是听众),就是比赛双方。尽其所能,打倒对方,贏得比赛,就是标准。很暴力的比喻,但言简意赅,我喜欢。讲这些,是为了说明双非标准的核心重点所在。 怎么叫打倒对方呢?以前常看歌手节目。第一次听邓紫棋唱泡沫后,惊讶地自问这人是谁?这歌叫什么?(一击倒地),不飙高音的也有,杨宗伟的空白格(持续击打后倒地)。实力略逊一筹的歌手,会在演出编排上下一番功夫,抓住对方的注意力(累计积分胜出)。讲这些,是为了说明运用双非标准的要领。 下面的内容,或许对一些弹唱UP主来说,是有帮助的。完成不了抓举,那就挺举,90秒的长度也可以。都出镜了,就得把自己当西施,该演的戏就演好。除了图像和声音,文字也是一种重要的载体,“昨夜西风凋碧树”或者“我的创作思路”都有助于別人了解你。讲这些,是为了b站的建设贡献点绵薄之力(讨小编们的欢心,有好处时别忘了me)。 另外补充的是,一个美国人说,评价自己的东西,需要冷静一段时间以后做。一个中国人说,评价别人的东西,也可以因为喜欢而不点赞。讲这些,讲了全部这些,为了告诉你这件事。 晚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