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ving Notes 14: das Wesen失去是认识本质的开始
最近一段时间像是进入了循环,一次次尝试找出线索希望能摆脱循环,但是次次都失败。于是陷入了自责,责怪自己为什么每年12月都要这么痛苦这么内耗,但是责怪是完全没有用的,我还是相信到了明年春夏就一切都会好起来,只是现在有点难。
我其实是一个情绪很通畅的人,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但是我发现我在极度悲伤的时候是哭不出来的,只是躯体症状很明显比如吃不进去饭恶心呕吐。
我觉得我前面很多年在感情中都是一个刺猬的防御状态,害怕打开自己,害怕受伤害,事实证明我确实被自己的防御状态保护得很好,没有人进入我的心,我很安全。也是在过去的一两年,经历漫长的挣扎和探索,我发现我身上的很多枷锁都被我解构了,我不再过度防御了,我愿意去走进别人,也愿意赤裸裸地暴露自己的内心。但是真正的风暴来了,我恋爱了,前期两个人因为新鲜感和探索欲而十分甜蜜,但是后期因为自己的不成熟没有经验,经常会给对方提一些隐性的要求让对方感受到很多压力,对方的压力引发的回避也让我更加像小孩子没有奶吃了一样抓狂,至此两个人的关系中爱的成分已经很少了,更多的是我的要求、控制欲和占有欲,于是我不成熟地提了分手,尽管在此之后,我情绪反扑后悔过很多次,但是已经于事无补了,终于最后在一次我情绪的风暴中,两个人的关系彻底崩溃。我也彻底意识到我失去了这段关系,也失去了这个人,我也是人生第一次体会到真实的失去是什么感觉,就是无论阳光多少刺眼,我的心里总是阴沉沉湿漉漉的。
德语里面sein(存在)的过去分词是gewesen,因此延申过来之后das Wesen(本质)就变成了本来存在的东西过去了,因此也就是说失去是认识本质的开始。这句话确实一下子就击中了我,是真实的失去让我开始不得不面对自己在感情中的不成熟不稳定,自己总是因为自己一时的孤独向对方过度倾诉,自己总是不能学会非暴力沟通,自己从前期只是去爱无所求的状态变成了后期渴望被爱和索取的状态,自己在感情中处处的不切实际和唯心主义。也是真实的失去让我不得不重新思考爱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是非爱?什么是未成熟未进化的爱?怎么把爱和我们自身性格中不健全的自恋和自我感动区别开?虽然现在我依然无法确切地回答这些问题,但是我想我会不断学习正确的爱,可能我以后依然还是会面临真实的失去,但是在失去之前和失去之后,我会尝试着学习爱,如果注定要失去,那可能缘分只是想让我们学习一次本质。“悄无声息的巨变在进行着,但是生活会一直向前,客观世界的所有得失都丰富了灵魂。”
昨天和认识多年的朋友一起吃饭,朋友说感觉你已经很圆满自在了,很难想象你还会喜欢上什么样的人。我的答案是其实我也没有那么圆满,我希望变成一个稳定的人然后稳定成熟地去爱,去爱而不是追求被爱。因为我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本质就是我要爱这个垃圾的世界。
说到垃圾世界,发现我之前写过一段话来吐槽“小时候觉得自己很渺小,以为这个世界是被精密设计好的,各行各业优秀的人士会保障这个世界永远按照那套精密的设计好好运行下去,这世界永远不会坍塌,我作为一个小朋友暂时不需要对这世界负什么责,我只需要接受周围环境中那些“上了大学就好了,工作了就好了,有钱了就好,…就好了”诸如此类的声音,盯着眼前的唯一任务:好好学习。 后来慢慢地发现这世界并不像小时候想象的那样。那些看似高大上的机构,内部可能满是不合理、压迫和投机取巧;那些不明觉厉的团队,内部可能四分五裂、破烂不堪;那些看似光鲜亮丽的人,凑近了看发现满是腐朽和恶臭。慢慢开始发现: 这个世界很多时候就是个草台班子,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像是草台班子,没有所谓精密的系统,没有所谓权威的可以摆平一切的专家,有的可能是结构性内耗少和内耗多的草台班子罢了。(草台班子:临时拼凑起来的水平不高的团体。)只是发现这个世界是个草台班子也不一定是一件坏事。 当我们觉得生活并不像周围人或者社会潜意识里承诺的那样会越来越好时,我们甚至找不到到底谁该为这种未被兑现的承诺负责,我们固然可以尝试着去解构社会和环境对具体个人的影响,也可以去理解具体个人的无力感,那然后呢,我们每一个破碎又无助的个体到底也去向何处呢?总不能大家的归宿是慢性疲劳综合征和抑郁吧” 言而总之,感觉现代年轻人真的很难,人之所以能成为智人是因为除了本能脑和情绪脑以外进化出了理智脑,摆脱本能和情绪主导的“丛林法则”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但是我渐渐感受不到人类文明在进化了,不过大概率也是因为我太渺小了,我才活了几年啊。
写着写着,刚动笔时的sorrow已经消散了大部分了,可能我只是需要一个出口,需要从书籍中吸取养分,需要从输出和创作中来排解郁闷。前段时间去面试北脑的时候,我脑壳里想的是如果我去了,我一定要好好看看了解了解神经科学目前有哪些可以为人类所用的点可以让人获得更加自信自在,想到这儿,我发现我又是太理想主义了,肯定还是免不了现实的敲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