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谷生态|新年之日,如影随形的「烟火气」
又逢一年之首,
道一句“喜宁安乐,新年胜旧年。”
当浓浓年味扑面而来时,
「烟火气」这个词便愈发具像化。
它,活跃于亲朋团聚的饭桌上,
它,存在于新年备新衣的喜悦中,
它,还流淌于沏一盏春茶的时光里。
总之,所有热闹的、欣喜的、新鲜的,
统统的,在这个特别的日子如约而至。
而我们也希望,
能够记录下这些每时每刻、
如影随形的「烟火气」,
让你我浸透其中,
用最浪漫又接地气的方式,
迎接新年新气象。
记录片《人生一串》中,有这样一句话:“没了烟火气,人生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
对于一向讲求团圆的中国人来说,凝聚万家灯火,维系这缕烟火气的,便是“960万平方公里的小饭桌”。记得叶圣陶的孙子叶圣和,回忆爷爷时,偏偏对家里那张八仙桌的记忆,尤为深刻。说起爷爷对他的教育,从入席规矩到饭后礼仪,都是发生在那张八仙桌上。
如同纽带,从古至今,绵延千年的人间烟火总是被围桌而食的场景深深承载。当新年到来时,饭桌之上,那些阔别已久的重逢、促膝相谈的慰藉、举箸欢笑的场景、酒足饭饱的满足.....透着真实而有温度的情感,串起一幕幕的人间团圆美景。
所以,尽管当下的我们,可能裹挟于都市的快节奏中,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某段闲时与亲朋好友围炉而坐,寻回日常的烟火气,正如《舌尖上的中国》说的那句:
无论我们的脚步怎样匆忙,
不管聚散和悲欢,
来的有多么不由自主,总有一种味道,
在饭桌上提醒着我们,
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曾经看过一个禅宗故事:两位年轻僧人跋山涉水,走远路来到赵,只为向柏林禅寺的从谂禅师请教何谓“禅”。从谂禅师看着急不可耐的二人,缓缓道了句:“吃茶去。”
禅师说的“吃茶去”三个字看似简单,却总有着让焦躁之心瞬间平静的力量,令人一悟禅之奥秘。想来闲暇时的饮茶,也正是一段得闲片刻的自在禅境。人们坐在一方空间,守一盏茶,周遭的一切便化作当下的闲适自在,沉浸于慢煮时光的烟火气中。
与此同时,茶源于自然,也生于自然。正如在地球最北端的睿谷勐海茶田基地中,从出土、发芽至成苗,小小一枚「睿谷老树普洱」,承载的不仅是茶叶本身,更于自然四季的指引下,吸纳着苍莽深山的野、千年古树的灵。
所以啊,细细体悟静心品茶背后,人们在回味茶的多重之味外,更透过那缕氤氲飘散的茶香,品尝到了流转于四季中的闲暇烟火气。
烟火气最大的魅力,来自于一种真实可触的魅力。在忙碌琐碎的都市节奏中,它透过熟悉而踏实的吸引力,指引着人们抛却萦绕于内心的烦恼,慢步将生活寻回。
对于城市独居者而言,想要回归这抹人间烟火气的最好方式,大概就是一头扎进自然,与清风、山涧、森林与万物亲密接触,去发现高楼掩映外,生活的另一番样貌。
从热带雨林的秘境风光 ,到百花集市的落英缤纷;从曼听佛寺公园的人潮汇聚,到傣家民寨的秀美风情,“拥抱自然”时刻写在版纳人的生活中,而这也许便是西双版纳这座城市,一直以来被人们视为最有烟火气的原因所在吧。
林清玄在《心是温柔的起点》里写道:“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就是最大的幸福,最深远的修行。”
在“民以食为天”的饮食文化中,好好吃饭四个字始终是中国人最浪漫的仪式感。这份治愈平凡生活的烟火气,蕴含的不止是一日三餐,人们对待生活的认真态度、中国人诗意栖居的智慧、农耕劳作的万物规律尽藏于此。
对此,睿谷生态深有体会。根植于北纬21°的勐海雨林稻田,睿谷向来沿袭“敬顺天地”的东方思想与傣耕文明,在耕种香米的旅途中,认真对待餐桌上的一粥一饭。
“四方食事,和唇齿流香的美味,不过一碗人间烟火。”在每一个平常日子中,睿谷希望将绿色、生态、健康的自然米香,从田间地头渗透至每一方城市餐桌,让好好吃饭的温暖烟火味,抚慰更多凡人的内心。
——
年岁伊始,祝福永存,
在迈向新一年的旅途中,
睿谷生态愿生活如你所愿,
愿你的人生岁月中,
始终能有如影随形的人间「烟火气」。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睿谷”,意在智慧地面对大地之美,尊重大地的宝贵,对自然与人的相处方式实现更深的探索,倡导丰沛而诗意的生活方式。
睿谷将“国际化”与“在地性”融于同一视野, 用一套近乎苛刻的选择标准,精选有底蕴的地方,打造独特的产品,汇聚一群有趣且热爱美好事物的人们,以美学体验与文化内容的输出,共同构建与维护一种生活态度、一类有趣与美好,抑或是一种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