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Reconciling the Villages不丹梯田改造设计 | Needle 2022成果展 | Needle项目分享

2022-03-28 01:47 作者:Needle设计空间站  | 我要投稿

Reconciling the Villages 

不丹梯田改造设计:利用雨水缓解水资源分配冲突

场地概况
不丹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可用量最高的国家之一,年人均水资源量为 94,500 立方米。然而,由于水资源管理不善和地形特殊,仅使用了其年产生的淡水总量的 1%。此外,全国各地的干旱事件越来越多。
Lingmuteychu是位于不丹中西部的一个小流域,面积 34 平方公里,流域以农业用地为主,同时梯田上的湿地水稻种植是所有村庄的主要生计来源。流域内11 公里长的 Limti Chu溪流起源于 Limbukha 村以北,是一种依赖雨水的季节性河流,也是众村庄唯一的灌溉水源。这六个村庄在广受尊重的习惯制度下共享灌溉用水。Limbukha 和 Dompola 两个村庄位于 Lingmuteychu 流域上游约 3 公里处。

场地矛盾
稀缺的水源与不公的用水传统
Lingmuteychu不同灌溉渠引水方面的规定基于两大原则。第一条规则为 “先到先得”,意味着新加入的社区的处境变得困难。第二条规则可以解释为“为上游社区提供更多的水”。在这样的用水制度下,靠近取水点的最上层集水区(Limbukha)的社区对源头有绝对的控制权。而位于整个流域的上游的第二个村庄 Dompola 位于Limbukha下游约 3 公里处,但因为无法直接进入河流, 按照传统,Dompola 必须与 Limbukha 共享一份水源。并且严格遵守从溪流中引水的放水日期和水量。
上游与下游的争夺
两村庄的农民倾向于让他们的稻田梯田从整地到作物成熟都保持淹水状态。他们相信水越多,产量就越大。Limbukha的农民认识到他们位于流域顶部的优势,一旦水稻插秧季节开始,他们便抢占了用水。这导致在缺水期间,只有极少量的水可能进入Dompola的农田,这导致了两村间的水资源抢夺。


两村的水资源争夺

策略生成
查阅资料得知,场地在七月八月有大量降雨,占全年的90%,降雨径流反应迅速,降雨后几天内,河流就会回到其基本流量。而村子间的灌溉渠道大部分是土质的,没有混凝土衬砌,无法承载突发的雨水,导致大量雨水流失。设计希望可以构建一个适宜当地的雨水处理系统,在雨季可以对两村的雨水进行储存,旱季进行分配,以提高用水效率和农业产量。


计算两个村庄的用水需求和雨水供给量

通过调查两村的主要作物发现,两村除了水稻之外,Limbukha还种植土豆,Dompola还种植辣椒和萝卜等蔬菜,从各作物的需水量计算出两村的最小生产需水量(W=q·10-3·A,q为作物的灌溉定额,mm,A为流域中作物的种植面积,m²),并根据用地和土壤类型计算两村场地的雨水利用潜力数值。得出雨水处理系统的设计可以增加两个村子22%-24%的用水。
对两村的坡度、坡向、雨水径流、土壤质地及pH、用地类型等进行叠加评估,筛选出适宜种植水稻的范围、适合大量收集雨水的点位、需要保护雨水传输的路线范围以及需要新增的水渠。评估还发现Limbukha村有较为集中的场地适宜种植水稻,而Dompola种植水稻的区域比较分散,但很适合结合其他作物一起种植。

基于评估产生的初步规划

设计策略
考虑到当地水稻种植对居民生计的特殊性,居民不会放弃种植水稻。设计设想在土地功能重新分配的基础上解决插秧缺水问题。首先是从整体上提高水的运输效率,其次是对于那些用水过多甚至产生死水的梯田,采用不同形态使其保持较低的水位,以弥补远离水源的农民面临的日益严重的缺水问题。
对两个村庄已有的梯田形态进行整理分类,针对雨水处理的不同方式将地形分为传输、隔离、减少蒸腾、灌溉、拦截、存储、过滤几种不同的功能,并对已有形态微调,方便村民操作,使新设计的形态可以承载更多功能并有效控制水流。例如在贴近梯田的地方设置人工沟渠或增设集蓄池储存雨水等,最终形成更适宜两村雨水分配的8种梯田原型。另一个策略是对两村水稻和其他作物进行归类及优化,根据对应的植物种植点,在新增的不同梯田原型上实施不同种植组合类型及对应的形态,以便更好地满足不同作物的种植需求。如增设专门种植水稻的小梯田,并通过梯田间斜坡上的植物缓冲区减少径流损失;而水稻区域溢出的水被引入到玉米种植区域;以及专门种植果树的鱼鳞坑等。

梯田形态整理

不同种植类型

场地设计
对两村的平面图打上50m×50m的网格,把设计后的不同原型按先前评估得出的规划布局逐格应用,并进行组合,得出指导两村村民梯田改造的mapping。并在每个村子里选出两个局部,绘制更详细的设计平面,展示复合梯田及水渠的组合方式。
在新设计的梯田地形的引导下,充足的水被拦截用于Limbukha村的水稻灌溉,符合地形的小沟将连接一些灌溉渠道,并将雨水输送和储存能力提高到42.9%。在梯田的最低部分,设置了大量水稻种植和改造区,以有效利用雨水,多余的水被过滤并排入渠道,而不是变成死水。在居住区周围的鱼鳞坑中种植果树以进一步利用雨水,而剩余截留的雨水将继续沿着运河向下游的Dompola村输送。
上游的水沿着河道流入Dompola村的农田,直接灌溉作物。从较高高程的梯田流出的雨水将被过滤并储存在分散的蓄水池中,其中一部分用于复合梯田上的水稻灌溉。另一部分将用于补充生活用水。一些凸起的山丘上同样设置鱼鳞坑,并种植果树。

Dompola村的整体设计布局和细节平面

Dompola村雨水传输利用示意

项目完整图纸



Reconciling the Villages不丹梯田改造设计 | Needle 2022成果展 | Needle项目分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