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成功论

2022-12-16 15:08 作者:国风炫漫  | 我要投稿


       谈如何成功之前,先要搞清楚成功的定义。成功是什么?成功一定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你先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或期许,后经过多方面因素的运作,最终使你达成了自己的心愿,这便可称之为成功。

       那么如何才能获得成功呢?不管目标定得如何,所取得的成功是大还是小,我认为想要成功需要具备以下五个方面,它们分别是运气、判断力、执行力、努力以及厚颜无耻。下面让我一一来论述这五个因素对于成功的意义有多么重要吧。

一、运气

       闽南怀旧歌曲《爱拼才会赢》中有这样一句歌词:“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清代小说家李汝珍在他所创作的长篇小说《镜花缘》中也写到:“尽人事以听天命。”歌词和小说中提到的“天注定”和“天命”其实就是“运气”;至于“打拼”和“人事”嘛,其实就包含了我所提出的判断力、执行力、努力以及厚颜无耻这四个方面。

       我要说的第一个暴论是运气在成功中的占比绝不只有三成,至少也要占其中的一半,这也是为什么我要第一个提它的理由。什么是运气,那些不由自己所掌控的先天因素就是运气,这包含的内容实在是太庞杂了,我们不能决定自己是生而为人,还是生而为牛马。能够生而为人了,按理来说是很幸运的,可人比人又气死人,毕竟我们出生时的性别、国籍、身体状况、成长环境等等这些都由不得自己来做主,你总会发现有人就是赢在起跑线,人家的“小目标”可能就是你要为之奋斗一生都不见得能达成的“大目标”。正是因为每个人的运势不同,所以没有任何人的成功是可以被另一个人完美复制的。了解了这一点,你就知道看什么《XX企业家的成功之路》、《XX是如何成功的》这类文章或视频,其实对你自身的成功没有太多借鉴作用。

        这里我做一个推断,读我这篇“暴论”的读者们,大家的运气应该和我一样都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中等水平,毕竟运势好的人,离成功很接近了,就是临门一脚的事,他们正忙着完成自己的理想抱负呢,没空看我的文章;而运势不好的人他们压根就没机会读到这篇论文啦。由此运气守恒理论是最适用于我们这类人的,诚然,中等水平也分中上和中下,如果你现在觉得自己有些点背,请你不要气馁,坚持下去,相信自己会转运的;倘若你认为目前自己的运气还不错,那么请你抓住机会,耐心地把后面的内容看完,没准成功离你不远了。



二、 判断力

       虽说“天命难违”,运气我们不能掌控,但我们可以做的是“知天命”啊,什么是知天命?如果单纯说它是“算命”,那一定是封建迷信,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儿就是了解你自己,你的成功是完成自己的夙愿,不是别人的愿望,这也是为什么我说“成功”他是唯心的,别人说你成功了,只要你自己不这么认为,那就算不上成功。成功的首要因素是“运气”,然后“人事”中最重要的是先要对自己的运势有一个准确的判断,这自然就和判断力挂钩了,其中包含的东西很多,比方说自己的颜值、身高、家境、才华等等在全小区、全市、全国乃至全世界处在一个什么水平?这是对自己先天禀赋的了解,当然这还不够,你还要对自己身边所处的人和环境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比如自己的家人、老师、朋友、同学、同事们哪些是值得依靠的?哪些又是不靠谱或者说是指望不上的?自己生活的城市的风俗和政策对自己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只有当你对自身以及身边的环境有了一个准确的判断后,你才能对自己定下的目标或期许有一个精准的评估,然后再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方案,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毕竟被后世尊为圣人的孔子也不过“五十而知天命”,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比孔子那个年代要方便太多了,对世界以及自然规律的认知也比那时要进步很多,倘若肯用心好好学习的话,在五十岁之前就掌握“知天命”这个成功的关键因素其实并不困难。

        接下来说一下提升准确判断力的方法,第一点自然是前面提到的广泛地学习知识了,你不必在任何方面都是专家,但涉及面一定要广,有些即使自己不太感兴趣的东西,也要适当了解,浅尝辄止就行,切不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学习某一方面的知识只能让你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你的判断力或许是准确的,除此之外的其他方面你就是个门外汉了。也许有人会质疑我这个观点,他会说我的梦想就是成为某某领域的大佬,所以我只学习这个领域的知识就行。不可以,因为人归根结底是社会性动物,没有人可以只靠自己成功,专业知识学得再好,不掌握与人沟通协作的技巧,你在哪个领域也无法真正放开拳脚去展示自己的才华,这样依然不能取得成功。顺便一提,那些盲目自大的人往往都是在某个领域专业技能极其过硬的“专家”,但是他们在其他方面又极其无知,看不见别人的优点,在这些人的思维模式里,只要别人在我擅长的领域里不如我,那我就看不起他,殊不知“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啊!

       第二点就是要锻炼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告诉我们世间的一切有因就有果,因此我们要多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去看待问题,多一些理性,少一些感性。训练逻辑思维的方式就是找事物的因果关系,比方说面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多思考一下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个爱好?它有趣在哪里?有了这个爱好能让自己获得什么好处?又有什么坏处?

       随着自己知识面的增加,逻辑思维的严密,你自然而然就能获得明辨是非的能力,这就是孟子所说的“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也就是“开智”了,和我讲的“判断力”大体上是一个意思。这时候的你没准就领悟到了什么叫“大道至简,殊途同归”了,没错,世界上真正的真理其实并不复杂,只是世间还充斥着许多半真半假、半对半错的理论,他们才是蛊惑人心的罪魁祸首。

       那么拥有准确的判断力对于成功到底有多重要呢?下面讲一个反面例子,东汉末年的枭雄袁绍凭借祖上“四世三公”的背景加之生来英俊的容貌很快在自己身边聚拢了一大批人才,于是他的事业蒸蒸日上,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获得了冀、青、幽、并四州之地,成为了当时实力最强的割据势力。但是袁绍有一个作为领导的致命短板,就是缺乏准确的判断力,他手下为其出谋划策的人是真不少,结果就是“多则惑”,袁绍分辨不出这么多意见里哪一个是好的,哪一个又是馊主意,这导致他在与曹操对抗的过程中频频失策,随后就在官渡之战吃了败仗,最终导致了其家族的覆灭。



三、 执行力

       执行力其实包含了做事的效率和成功率两个方面。判断力决定一件事能否去做和该怎么做,而执行力就意味着做这件事的时候能否按照既定的计划去实施,这自然也是很关键的,毕竟一个人的判断力和执行力相结合起来就是指他的个人能力。

       那么执行力的高低是由什么决定的呢?首先自然是和自己对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所挂钩的啦,简而言之“熟能生巧”,毫无疑问,通过训练是可以提高做事效率的。

       其次“性格决定执行力”,这听起来又像是一个“暴论”,毕竟大家不是都说“性格决定命运”吗?其实这两句话意思差不多,因为性格确实能决定做事的成功率。举个例子,公元835年,也就是大和九年,当时在位的唐文宗李昂立志铲除手握重兵的宦官仇士良、鱼弘志等人,于是他命左金吾卫大将军韩约事先在左金吾后院内埋伏士卒,然后让其以视察后院内是否有祥瑞甘露的名义,引诱执掌神策军的仇士良等人进入,好来个瓮中捉鳖,一网打尽!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好计划,奈何实行计划的人韩约他关键时刻掉链子了,当时正值冬季,而这韩约在引领宦官进入后院的过程中由于过度紧张而流汗不止,这便引起了仇士良等人的怀疑,之后他们经过探查后又发现帷幕后面有伏兵,于是宦官们迅速撤离,随即带领神策军进行反扑,他们挟持了唐文宗,诛杀了包括韩约在内的一众参与此次计划的大臣,史称“甘露寺之变”。“甘露寺之变”的发生可以说是彻底掐灭了大唐复兴的可能,我们回过头来看一下,导致唐文宗计划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执行计划的韩约他性格怯懦,抗压能力不行,临危容易乱了方寸,反观仇士良他的性格特点就是果敢、临危不乱,颇有曹操“临危制变”的风范。



        当然我还是要说一点,人能分个好坏,但性格其实没有优劣之分,性格外向或者说有一颗“大心脏”的人确实在做高对抗、竞争性的事情时比性格内向的人有优势,但如果是做一些平缓的,需要慢工出细活的事情时内向、沉稳的人明显更适合胜任此类工作。因此我们在给自己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或计划时要把自己性格特点这一因素也考虑进去,尽可能地做到扬长避短。

四、努力

       努力与否其实和你愿意花多少时间与精力放在自己制定的目标上有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态度问题。毫无疑问想要获得成功,努力是其中的一大因素,但绝不是首要因素,这也是为什么我要到这么后面才提到努力。我想崇祯皇帝是最能说明这个问题的吧,他在位的十七年里可是相当勤奋努力的,史书中称他:“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可就是这么一位勤政节俭的皇帝,却依然逃不了亡国的命运,这是为何呢?要知道在他前面的嘉靖和万历皇帝都是二十多年不上朝的昏君,可大明却没有亡在他们手中,这崇祯皇帝的运气确实比不过这二位,但他的运气也没有差到极点,毕竟其在位十七年,且不像周赧王、汉献帝那样是名存实亡的傀儡,如此长的执政跨度,他完全有机会像汉宣帝那样整顿朝纲、革除弊病、打击外患,从而把处在危亡之际的大明王朝给拉回正轨,只可惜朱由检空有理想抱负和态度,却没有那个能力啊,此人性格猜忌多疑,虽然好学,却不能用唯物辩证法来看待问题,导致其丧失了准确的判断力,在许多政策的执行上也不能贯彻始终,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朱由检和“明智”沾不上边,充其量就是个“大聪明”,可悲的是他至死都没能认知到这一点,还在那儿怨天尤人。



五、厚颜无耻

        成功需要厚颜无耻?这或许是本篇论文中最大的一个“暴论”了吧,可倘若需要取得巨大的成功还真就离不开“厚脸皮”,毕竟机会往往是靠自己争取来的,妄想以“守株待兔”、“天上掉馅饼”、“愿者上钩”的方式获得成功,不能说是痴心妄想,只能说是概率极低了。

        我们常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翻开史书你就会发现,那些取得过巨大成就的人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些缺点或黑料。人们从历史人物身上总结成功经验的时候往往只关注他们的优点,大家有没有想过其实他身上的“黑料”也是他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呢?就拿老刘家这些开国君主来说吧,刘邦和刘备做过太多背信弃义、过河拆桥、厚颜无耻的行径了,我都不愿意提,我就举被后世认为最接近完美的帝王——汉光武帝刘秀的例子吧,当初刘秀在河北谋求发展,不料当地的豪强王郎打着汉室后裔的名号称了帝,还受到一批人的拥戴。王郎随即发出通告,要抓捕和自己敌对的刘秀一行人,于是刘秀带着随从只能逃跑,跑到饶阳时,众人是又饿又渴,刘秀灵机一动,对当地的官员谎称他们是从邯郸来的使者,于是便受到了盛情款待,众人在客馆里一顿狼吞虎咽,争相进食,完全不顾及自己“邯郸使者”的形象,这便引起了饶阳官员的疑惑。正当刘秀这帮人吃饱喝足后准备驾车离开客馆时,当地官吏命人在馆外击鼓并谎称:“从邯郸来的将军到啦!”,这时车内其他人都很惊慌失措,唯独刘秀镇定自若,他缓缓说道:“请邯郸将军到车里来讲话。”久久见没人回应,刘秀也就从容地驾车驶离了饶阳,得以逃脱。之后刘秀为了能在河北站稳脚跟,便和真定王刘杨结了盟,只不过代价是要娶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为妻,要知道当时离刘秀娶阴丽华尚不足一年时间啊,这时刘秀也不管曾经自己立下“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的誓言了,为了事业只能先委屈一下原配当妾了。有了刘杨的支持,刘秀最终顺利击败王郎,事业也是越做越大,在公元25年,刘秀正式称帝,建立了东汉政权。至于这个刘杨则在刘秀称帝的第二年密谋造反而被杀;郭圣通的结局也不好,在公元41年被废去后位,而她和刘秀生的长子刘强为了自保,则主动让出太子之位,改封为东海王。



       说实话,在历代帝王中刘秀不论是才能还是人品都是名列前茅的,但即使是这样的人,为了成就帝业依然做出了不那么体面的事情来,有时不得不感叹“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啊!其实在这点上,古今中外都是一样的,在1986年的墨西哥世界杯1/4的比赛上,阿根廷队的球员马拉多纳面对宿敌英格兰队打进的第一个进球就是违规的“手球”,关键这球还是马拉多纳有意为之。当时马拉多纳虽然争抢到了第一点,但面对人高马大的英格兰门将希尔顿,身高仅一米六五的马拉多纳想要头球攻门是极其困难的,最终,他选择了用手助推将球打入球门,由于这个动作十分隐蔽,当时的主裁判纳赛尔并没有发现,那个年代自然也没有视频助理裁判来帮助判罚,所以这球就被判了进球有效,而这场比赛最后的结果是阿根廷2比1战胜了英格兰。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马拉多纳宣称这个进球“一半是靠上帝之手,一半是靠马拉多纳的脑袋”;多年以后他还回忆说当时自己的队友也问他这球是不是手球了,他则当机立断地对自己的队友说:“快来拥抱我,不然裁判就会判进球无效的。”我们知道那届墨西哥世界杯最终的冠军就是阿根廷队,而马拉多纳则凭借在世界杯中收获的五粒进球外加五个助攻,拿到了世界杯金球奖,这使他得以和巴西名将贝利齐名,获得“球王”称号。


马拉多纳“上帝之手”
马拉多纳对阵英格兰打入的第二粒“世纪进球”

        需要强调再强调的是,如果不具备我前面所讲的四个因素,只是一味地做出“厚颜无耻”的行径,那只会多行不义必自毙,到时候别说成功了,甚至会众叛亲离,失去自己原先所拥有的一切。这招属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双刃剑,用时可要慎之又慎啊!

       好了,关于成功理论方面的内容其实都讲完了,接下来诸君要做的就是实践了,这才是最为困难的,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嘛,最后送上祝福并相互共勉:望诸君极尽人事,最后都能像则天大圣皇帝那样“逆天改命”!



成功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