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概论》11.4 对资产阶级经济危机理论的批判
【本文转载自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第四节 对资产阶级经济危机理论的批判
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危机最明显最深刻地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对抗性矛盾,极其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社会制度的历史暂时性。这一点,当然是资产阶级及其御用学者们所绝不愿意承认的。为了欺骗劳动群众和替资本主义制度作辩护,他们长期以来一直散布各种各样的“理论”,掩盖经济危机的真实原因,否认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危机的必然性。据统计,还在本世纪初期,资产阶级经济学对于工业危机原因的解释,就已经达到230种之多,这种众说纷纭的混乱状况,清楚说明了他们对危机问题的完全无能为力,以及他们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卑劣和穷乏。
早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根本否认资本主义社会有爆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法国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萨伊[1],就是这一派人的一个典型代表,他的观点还得到了李嘉图的赞同和支持。萨伊说:“一种产物一经产出,从那时刻起就给价值与它相等的其他产品开辟了销路。”[2]萨伊的这个观点,用更简单的话来说就是:需要是由生产自身决定的,需要与供给是同一的。这也就是说,生产过剩是不可能的,至少市场一般存货过多的现象,是不可能的。
我们看到,萨伊的上述观点是立足在直接物物交换的基础上的。的确,在物物交换的场合,买和卖是统一的,需要和供给是一致的,因而不会产生危机的可能性。但是,资本主义的特征并不是直接的物物交换,而是最发达的商品流通。在这里买卖脱节不仅具有充分的可能性,而且还具有了现实性和必然性。萨伊把资本主义社会发达的商品流通和远古时代直接的物物交换混同起来,并以此否认危机的可能,这是完全错误的。
萨伊的上述观点不仅在理论上站不住脚,而且也已被事实所否定。事实是:自从1825年以来,资本主义社会每隔十年左右就爆发一次经济危机。
和萨伊、李嘉图等人相反,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西斯蒙第[3]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他却把危机发生的原因归结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个人消费不足,而个人消费不足则是由资本主义的不公平的分配制度引起的。
西斯蒙第的功绩在于他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和消费的矛盾,谴责了资本主义的分配制度。然而由于他并没有理解资本主义制度的实质,因而也就无法说明经济危机的真正原因。
我们知道,人民群众的消费不足,并不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现象,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这种现象就一直存在着。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人民群众的消费同样是不足的,但并没有引起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唯独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才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因此,用这种存在了几千年的消费不足的事实,是不足以说明经济危机这种新的现象的。
注:
[1] 1767—1832年。
[2] 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144页。
[3] 1773—1842,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读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