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对位法 第6章 第四类对位

第四类对位法创作步骤。
前提:书写一个一对一第一类对位。
方法一:
1.变化一个声部所在节拍的强弱位置,例如将高音部的全音符向后推移,放在弱拍位置,这样高音部的全音符就会出现在前后两个小节中。
2.将变化声部的全音符改写成为二分音符,这样就形成了两个紧挨着的二分音符,他们称作:连音。
3.连音所产生的不协和需由特定方式解决:
在连音声部强拍处的二分音符,
需向下级进(这样就形成了强拍比弱拍大一度的声部对比),
由此便解决到小节较弱部分,
并与另一声部形成协和音程。
写写试试.
高音部:空2 21 17 76
低音部:2 4 5 4
连音不持续向下,也可进行跳进。
第二种方法:
1.在连音的两个音程中都设计为协和音程(同度八度,三,五,六)。
2.注意连音外的另一声部的进行,并与上述形成协和音程。
再试试
高声部:空3 34 47 75 56 67 71 13
低声部: 1 6 2 7 1 2 3 1
在创作中,建议将两种方法结合,在第一种连音级进持续下行的趋势中,适当使用第二种协和音程进行,帮助连音声部在旋律上进行跳进回补。
再试试
高声部: 6 65 54 47 76 61 17 1
低声部:1 3 2 7 1 4 2 1
第四类对位终止:
1.在倒数第二小节,连音声部通过步进向下的形式解决到导音。
2.在最后一小节连音声部的导音向上解决到主音。
在倒数第二小节以前需提前安排声部进行,方便最终解决。
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