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水仙》《生命的备件》闲聊生死观

前言
文章较长,评测方面和剧透内容较少,大部分为个人感想、探讨、引用摘抄、相关资讯。
因其笔文自由随意,略微混乱,故为闲聊。
个人理解有限,好多地方我也没搞明白,也不想琢磨了......
生死观这种话题,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在现实生活中,既没有亲近之人离世,也没有长期住院经历,所以,这里的一切,都是基于听闻和想象,并没有丝毫亲身经历,感受或许并不深刻,千人千面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微剧透微刀,放心看。

Narcissu 1st & 2nd
简介复制于搜狗百科:https://baike.sogou.com/v539294.htm
Steam上的水仙1简介只有英文。。。

... on that blindingly bright day ...
(...在那个明亮而又迷惘的日子...)
... on that very day of winter ...
(...在那个意义非凡的冬天...)
This is a story of disease and suffering;
(有一个关于疾病和痛苦的故事;)
of medication and adverse effects;
(一个关于药物治疗与副作用的故事;)
of thoracotomy scars and cellular poisons;
(一个关于胸部手术后的伤痕与每个细胞的病毒的故事;)
of the living who cannot help but to die and of the dying who cannot help but to live;
(一个关于无意义地活着还不如死去、无意义地死去还不如活着的故事;)
of a resting place other than "on 7F" or "at home".
(一个关于安息之处既不是7楼也不是自己的家的故事。)
This is a story of so many things.
(这个故事里包含了太多的故事。)
But most of all ...
(但是大致上...)
This is the story
(是这样一个故事)
of a girl whose heart was standing still
(一个心跳即将停止的女孩)
and a boy whose breath was being stolen away,
(和一个呼吸即将停止的男孩)
both of whom die.
(走向死亡的故事。)

说起玩水仙的缘由,虽然也因为名声和推荐,然而最直接的原因是因为steam上有而且免费,不过没有汉化,评论区的布丁全部阵亡,费了好一番功夫终于在一个10年前的帖子找到一个活的链接,可真有种考古的感觉。。。于是我开开心心的入了库,哭哭啼啼的退出了游戏。。。
平淡的开始,平淡的结束。
这是我的评价。
作为一款视觉小说,竟然不包含任何恋爱元素,仅凭这一点,我觉得已经超脱出一种境界了。没有华丽的CG,没有波澜壮阔的情绪波动,没有神明,没有奇迹,有的只是朴素至极现实无比的文字,翻开平凡的文本,是无尽的悲伤与无力感。插图虽简陋,却是以电影画幅的形式呈现,上下大片留黑,塑造电影感,再加上伤感的BGM,一种扑面而来的悲伤将玩家包裹在其中。游戏的文本有种魔力,风格相当有特色,几乎没有日常口水话,全篇穿插了大量的旁白、自言自语、疑问句,颇有散文感。借用希腊神话来隐喻人物之间的关系,时不时来几句莫名其妙扑朔迷离难以理解的抽象话语。我即便二刷了有些地方还是看的云里雾里(◎﹏◎)。
水仙的优秀,一半在于文本,一半在于音乐。文本创造意境,音乐提供氛围。这使得玩家能够很快沉浸代入在片冈智所描绘的那个,悲惨世界。
《水仙》中有这样一句话:
假如从一开始就放弃了希望,自然也不会有任何的失望。消极的人生的确不会快乐,但同样也不会痛苦。

这让我想起某个关于孤独的言论:
比起忽冷忽热,我更喜欢一成不变的孤独。
又想起《人间失格》里的一句话:
若能避开猛烈的欢喜,自然也不会有悲痛来袭。
所以,才能客观冷静的看待自己,看待世界么?
这3句话大同小异,我的理解嘛:从生到死,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不因得而喜,不以失而悲,而对悲敏感的人来说,即便一生中喜和悲的量相同,却不能相互抵消,感受总和为悲,总体为“负”,如果从一开始到最后情绪始终处于“0”的状态,总比,“负”要好的多吧。
可以接受相识之欢,却无法忍受离别之痛?
太多太多案例了,我不禁疑惑:为什么一个人的死会带走我们关于ta的所有欢,或者说,为什么一个人的死会让所有的欢转变为悲?
我们究竟在悲伤什么?
所以很多人都会说道:如果当初没有相遇就好了。
加缪写道,“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
水仙的闻名,在于作者赤裸裸的把死亡这一沉重话题不加任何粉饰的摆在我们面前,并质问道:如果是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会怎么想?
我试图想象着自己立刻死去,失败了,只有缥缈,毫无现实感。回顾往生最濒临死亡的时刻,竟然是跑1000米emmm
死亡,对于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说,是个遥远的话题,似乎从小到大,死亡的期限永远是“还有几十年呐”,或许到了该退休的年纪才会逐渐意识到死这个字。emmm就像不到假期最后一天是不会写作业一样。倒计时是看不到的,不到临死之际是难以理解的。

被宣告余生只有三个月了就会变得狼狈不堪,如果是三十年的话就毫不在意地活着······三个月也好三年也好三十年也好,只剩下有限的时间这点是没有区别的。
不懂死,何知生,可预知生,必先死。这是个悖论。我们或许永远也不会明白生的意义。就像一个卡死的框架,跳不出规则,逃不出体制。绕不开死亡而探讨死亡或许是毫无意义的。就像是个黑洞,顶多靠近和观测,内部如何,没有活人能够知晓。
水仙的难解,在于它在有限的时间文本中向屏幕前的玩家抛出了大量的哲学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每个玩家的所思所想造就了每个人不同的体验。
个人理解:这部作品的用意在于唤起人们对于死的思考,从而珍惜当下的生。



所见所闻及资讯收集
在steam评论中看到这样句话:真正的视觉小说
非常认同👍🏻,那是抛弃了恋爱元素不容许玷污的神圣,那是绝不能归类为galgame的独立存在。
推完后意外的在steam指南里发现了别人在贴吧转载的水仙1原型故事,也是游戏作者写的,很是唏嘘不已,有兴趣可以看看:https://steamcommunity.com/sharedfiles/filedetails/?id=427996415
发现B站没有,便转载到专栏了。

摘抄一点这篇故事的结尾吧,感触很深
1980年,少年时代的事情。
无聊的、暧昧的、冷静的、无情的现实。
不会像电视剧和电影那样充满戏剧感,变化总是不被察觉,单调无趣的每一天。
明明没有什么值得期待的行程,却又数着手指盼着周末的每一天。
轻视无聊的日常,寻找假想的刺激;探求容身之地,建立自身的价值观,人人只会时常关心自己是否身处安全圈内的世界。
……但也是尚不能抛弃的世界。
水仙带给我三种感动:
一是游戏本身文本所带来的感动。
二是在steam评论区看到很多病人的自述或亲人离世的感悟,这又是一种感动。
三是偶然间看到水仙10周年汉化组的努力,这也是一种感动。
搜索水仙10周年,弹出的第一个网站:https://www.rainlain.com/index.php/2020/04/12/393/
贴吧也有相关帖子。

也是这个时候才开始了解到汉化组的一些故事,也意识到对于这个小圈子,汉化组所做的,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作为一个日语不会英语不好的渣渣,在此对所有为爱发电的汉化组表示由衷的感谢!
据他们所说汉化早在去年就完成了,只是交接的地方有点坎坷,看样子应该在不久的将来可以玩到汉化的10周年纪念作了,超级期待搓手手。(晚入坑的新人有汉化玩,哈哈)

顺便说一下水仙系列问题:
一共有5部,分别为水仙1234及水仙10周年纪念作。还有一个有一点点相关的作品《雨的边缘》
steam上有水仙1和2的合集,大多数人所说所游玩的水仙指的就是这两部作品不再多说。
水仙3:包含4个不同作者写的4个独立的小故事《死神的新娘》,《ci向着卷云的高度》,《弥赛亚》,《小小的伊丽丝》,其中片冈智写的是《小小的伊丽丝》(有时水仙3指这一个故事)(4个故事通关后会出现额外内容姬子终章)

水仙4:(narcissu ZERO):不过不是一部单独的游戏,而是作为水仙十周年纪念作的DLC形式。
水仙十周年纪念版:Narcissu 10th Anniversary Anthology Project。相当于之前所有作品的整合。多一个新内容Narcissu :Sumire。
包含游戏本体(¥15)+DLC(¥88)
游戏本体包括:
Narcissu 1st
Narcissu 2nd:Side
Narcissu 2nd:Himeko's Epilogue(姬子终章)
DLC包括:
Narcissu :A Little Iris(小小伊丽丝)
Narcissu :Zero(水仙0)
Narcissu :Sumire《雨的边缘》(Ame no Marginal -Rain Marginal-):也是片冈智写的,作品包含了整个《Narcissus》的剧本,在通关《雨的边缘》之后可以选择观看,附带了番外“#062淡路SA”,是发生在《Narcissu》第六章“艾歌”之后的故事。(在steam搜narcissu时偶然发现的)

游玩水仙3的过程中,在后记里看到作者亲身经历的又一个故事,一个发生在1993年的故事,随后在专栏找到了文本,依然是唏嘘不已,看的出来作者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经历才有了水仙这一系列故事。

查资料的时候,又意外看到了知乎上作者自身对于水仙的评价(作者竟然来知乎了!)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218784/answer/633935611
随着挖掘的深入,发现水仙除了游戏竟然还有小说,漫画,甚至还有真人电影化的消息。。。
不知道怎么写评测,便去看各种解读,其中个人认为这个视频讲的特别好(不愧是播放量第一的水仙赏析)

视频中个人觉得最精彩的一句话:宗教的本质并不是让你改变,而是让你接受,向神明祈祷的意义不在于避免某些悲剧的发生,而在于当悲剧发生的时候,你能找到让自己接受这些悲剧的理由,然后走下去。
(感受到自己写的与别人之间的差距了。。。)
奇怪的感悟:原来驾照还是有点用的。。。玩水仙的经历让我明白了学一门外语是多么的重要。。。
生命的备件
简介来自萌娘百科:https://mzh.moegirl.org.cn/生命的备件

夙川惠璃患了一种疾病。
诱因及疗法皆无法获知……
明白的只有它的致死性,以及名字——「樱纹病」
「一旦患上『樱纹病』,就只能伴随着恐惧死去」
可能得救的途径只有一个,令人绝望般的,心脏移植。
但是能找到适配的心脏如同奇迹一般。
于是通过基因工程制造出了妹妹璃亚——
只因作为姐姐心脏的替代品。
身患不治之症的姐姐,为了姐姐而诞生的妹妹。
除了夙川家,还有一个人知道这个秘密。
那就是惠璃的朋友静峰龙次。
「你才不是什么替代品!」
剩下不多的时光,扭曲的觉悟。
在各种各样的感情交织中,最终的结局将是……

当初刷到某个视频看到的,一看到这个设定瞬间就被吸引住了,不过那时候刚入坑想推的太多了最近才推完。
先说缺点:说实话h有点太多了影响观感。。。
游戏开幕雷击,随后不久便暗示了结局,不过我对这结局还是二选一的状态:究竟妹妹是否会献出心脏?带着这份疑惑,故事渐渐拉开了帷幕。
我觉得最精彩的部分是在游戏中期姐妹相拥相诉那段,当BGM「あなたは、代わりなんかじゃない」响起,一切积攒的情绪随着音乐泄洪不止,唉真的是,不禁感慨人最独特的地方在于共情。同时以这个地方为分界线,之前的重心为“备件”,而之后的重心为“生死”与“爱情”。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假设现在有两种人生。
一种是幸福感会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变弱,但是能活个八十岁。
另一种是只剩一周的时间能活,但是最幸福的时间能持续到生命的最后。
如果要你选,你会选择哪一个?
从选择上来看,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吧。
但从结果上来看,大多数人的命运或许前者更为符合吧?
这就是理想与现实吗。。。
有个点我蛮在意的。
在游戏里,樱纹病发作时全身上下极其痛苦,当事人为了转移注意力身体会不受控制的抓挠自己的身躯,制造新的伤口,以新的刺激对抗旧的刺激,用另一种痛苦抵抗无法忍受的痛苦……
这总让我想起自身的一些经历————有时戴上耳机并不是为了听歌,而是对抗周围的噪音。外界声响越大耳机内的音量随之调高,用一种声音遮盖另一种声音。但是外界的声音不会停止也不会消失,它是客观存在无法动摇的大山。
生命的终点是死亡,但意义不是。
游戏中,妹妹多次坚定的表明:自己生命存在的意义就是为姐姐贡献心脏,是带着为了拯救姐姐这一使命而出生的。所以她认为活着就是为了死。如果姐姐不接受她的心脏,那便是否决了她存在的意义。由于身份是定制婴儿,觉得自己并非父母爱的结晶,受到关爱也只是因为“独一无二的备件”而已,不能作为家人中的“人”,只能作为备件中的“件”存在。
而她们的父母是怎么想的呢?一开始是很自私的想法为了拯救姐姐而创造了妹妹,当作“备件”来看待,可随着将其抚养长大,有了感情,已经完全看作女儿来对待了。姐姐和妹妹在他们心目中同等重要,无法做出选择。这个时候就形成了僵局,悲剧已无法避免。
其实不太明白妹妹的心态具体是因为什么从一心想给姐姐捐献心脏变成决定为自己而活。是对于死亡的恐惧?还是离家出走后回家受到所有人的关心?亦或姐姐与男主的苦口婆心?我总觉得这些因素“并不足以”促使改变。

故事的最后,璃亚找到了自己生命的目标与意义,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小刀提醒

推到这里时虽然很泪奔,但更多的感受是——太浪漫了,太浪漫了……

不是有意刀啊,也是前不久推的eden,只是突然就联想到了。
一个在樱花树下,一个在夕阳西下。
浪漫至极,意境之美,无需多言。
游玩过程中注意到一个细节,标题会随着游戏进程而逐渐产生变化,看着象征着生命的绿色慢慢变淡变灰,相当感慨。





放在一起聊一聊
生死观题材,出现在以恋爱为主的视觉小说中,可以说是小众中的小众,实在不多见。不过,少见的媒介意味着别具一格的体验。
吐槽一下:不单是视觉小说,放眼整个二次元,男女关系线千千万,但却很少涉及父母,大概是不好处理吧,或是很难写好,主角要么父母双亡,要么直接机器人题材压根就没双亲。而本文两部作品中的主角父母健在,所以……合着不能同时存在是吧。。。
相同:
既定结局。除了这两个,包括eden等许多作品,这种一开始就告诉了玩家结局,从一开始就不存在什么希望奇迹神明,但作为一个玩家来说最难受的是,没有选择的余地,我们无法停下既定命运的齿轮,一点一击,一句一句,一步一步,眼睁睁的看着眼前的这个角色。。。
宗教神明。曾有一评论曰:医院比教堂见证了更虔诚的祷告。现在的医疗技术直到现在也只是辅助免疫系统,太多生老病死束手无策。在最无能为力的时刻,人们不再相信科学,而是神明。这在两部作品中最后均有所体现。(科学在某种程度上是否也算是一种神明呢?)
以上帝视角审视自身处境。无论是水仙中平静的语气还是生命的备件中轻快的口吻,“轻易说出的死好像在说别人的事情”,这是乐观旷达还是逃避现实呢?
对比。在水仙中,阿东尤之于濑津美,濑津美之于姬子,姬子之于小女孩。这是留下来的人与离别之人的对比;生命的备件中,男主之于哥哥与妹妹之于姐姐。这是不想作为备件与想要作为备件之间的对比。男主家庭的破碎与女主家庭的温馨,这又是一个对比。
不同:
最大的不同便是水仙不含任何恋爱元素,而生命的备件不但有竟然还有h(我还以为全年龄)
从整体的氛围来看,水仙从始至终是压抑的,而生命的备件至少是前半期是快乐居多的。
水仙1探讨的是“对于死平静的接受”和“选择死的自由”,水仙2探讨的是“在死的间隙寻找生”,即向死而生。而生命的备件探讨的是“生命的意义”和“对生的挣扎与对死的不甘”。
我的生死观
如果现在宣判了你的死期,你会怎么想呢。。。对于年轻人,如果不是绝症或是自杀,谁会去天天思考死亡呢?我想了又想,内心始终没有答案。不过能确定的是:我不希望亲近之人因为我的离去而悲伤,我希望他们能忘记我,然后,笑着继续生活,像我从未存在一般。
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说道: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也没有一个人记得你。
这句话我认同但我不会希望谁能死后记住我,“不要忘记我”“请记住我”这种话,完全说不出口。死了就是死了,明明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了,却还活在谁的心里记忆里什么的,站在别人的视角会觉得美好,但如果是自己却觉得像寄生虫一样占据着他人的精神世界简直恶心死了!消失的彻底一点才好嘛。死后怎样怎样,全是想象罢了。“现代人活着压力已经很大了,不能再给留下的人增加负担了,我也该从别人的脑海中卷铺盖走人了”,与其死后渴望别人记住自己,不如活着的时候多刷刷存在感。来时一丝不挂,去亦无所牵挂。
一位朋友曾对我说,“没有永远的获得,但却可以永远的失去”,我想,这对于生死也是一样的吧。
不管怎样,还是希望大家珍惜当下,过好每一天。正如水仙作者片冈智所说的那样,“尚不能抛弃的世界”。就算真的要不得不抛弃这个世界,也请你,慎重考虑,做好人生这最后一道选择题。
后记
4月份推的水仙,其实到现在后劲都没有缓过来,,,有些东西,跨越了18年,不曾衰减的,沉在了我的心里。

最近推了生命的备件,字里行间看到了水仙的影子,思量再三,虽然写的不好,但还是很想说点什么,分享点什么,留下点什么。
本来还想加个eden,后来发觉主题不太符合就去掉了。
诶呦生死观这话题是真难写,又严肃又沉重,感觉写再多在死亡面前还是倍感无力。好多天干发愣没灵感不知道怎么写。。。前后写写停停发发呆历经20天左右,比推游戏时间还长,累了就这样吧......(x_x)
干啥都喜欢看评论,随着看到的评测杂谈赏析越来越多,内心也不免逐渐涌现出写的欲望,为了写这个又去看了一遍水仙,不过,,,果然是不大行的,,,多以摘抄和引用为主,自己的感触似乎很多,但——转化为文字,难着嘞。这东西吧,灵感、感触、表达、积累缺一不可。虽然是第二期,但也可能是最后一期了2333。
或许我不应想太多,我只要,说出我想说的,就足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