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类型读书笔记(三):外倾感觉
在外倾型态度中,感觉最明显地受到客体的限制。正如知觉一样,感觉自然是依赖于客体的。但是,同样自然的是,它也依赖于主体,因此,也存在一种完全区别于客观感觉的主观感觉。作为一种非理性的功能,只要思维或感情占据优势地位,感觉就极大地受到了压抑。(这里荣格说的话比较晦涩,我简单举一个例子,“充耳不闻”,人虽然能接收到各种知觉,但必须被统觉到才可以。我自己就可以在钟摆声中尝试无视掉这个声音睡觉,或者在专注工作时屏蔽旁边人的闲聊)
而当感觉本身占据优势,而不再只是辅助其它功能时,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在此情形下,没有任何客观感觉的因素能被排除,也没有任何东西受到压抑(主观组成成分除外)。
当感觉主要为客体所限定时,这些能引发最强有力的感觉的客体对个体心理就具有决定性意义。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对客体形成强有力的感觉联系,感觉因而成为一种充满活力的功能,带有最强大的活力的本能。只要客体能激发感觉,它就具有了价值,只要客体处于感觉的威力之下,它们就能充分地为意识所接纳,且无论它们与理性的判断相容与否。判断客体价值的唯一标准是其客观属性所引发的感觉的强度。
这种个体的取向与纯粹感观的真实保持一致。从事判断的理性功能从属于感觉的具体事实,因而它具有较低分化程度的性质,显示出否定的、婴儿期的和古代的特征,这一深受压抑的功能自然与无意识知觉的功能相对立——即感觉与直觉是相对立的。
外倾感觉(Se)主导
在柏拉图的唯实论中,没有任何其他的人类类型可以与外倾情感型相提并论,他对客观事实的感觉得到了极为特异的发展。他的生命就是对具体对象的实际经验的积累,他的类型性格越是突出,他就越少对他的经验进行制作运用,在某些情况下,他的生命中的事件很难称得上是“经验”,他的经验在很大程度上仅仅用来作为通向新的感觉的引导,任何呈现于他兴趣范围中的新的东西都凭感觉的方式获得,并用来服务于他的目的。其实他们不管是面对非理性的偶发性事件还是面对理性的事件,都受他们的感觉的摆布(他们却并不相信)。
他的全部目标即是实际的享乐,他的道德观也因此而定向。确实,实际的享乐拥有它本身特殊的道德,拥有它本身的节制和法则,拥有它为之作出牺牲的无私和意愿。这绝不是说他只会耽于淫邪或粗鄙,因为他可能将他的感觉分化出来,提升到最优雅的纯粹审美的高度,即使他的感觉是抽象的,也不会背离其具体感觉的原则。
在较低的层次上,这种类型喜好可触知的现实,感知客体、拥有感觉,如果可能的话还要享受感觉——即是他永恒的目的。他绝非显得不可爱,恰恰相反,他具有快乐的追求享乐的能力,这使他成为一个很好的伙伴。他通常是一个乐天派,有时是一个高雅的审美家。
一旦客体给他一种感觉,那么这个客体他就不会再去说什么或做什么了,这个客体除了是实存的和具体的之外就不再具有什么了,超越其具体性的推测是得到允许的,但条件是它们能增强感觉,感觉的强化并不必然地带来愉快,他只是渴望得到最强烈的感觉,根据他的本性,他只能从外界获得这种感觉。来自于内心的东西在他看来是病态的和令人讨厌的,他总是将他的思维和情感归结于客观的原因,即归结为来自客体的影响,尽管这再清楚不过的违背了逻辑,他也依然泰然自若。在任何情况下,只要能以任何种方式回到可触知的现实,他都会感到如鱼得水,这方面他出人意外的过度自信。他会毫不犹豫的把一种心理症状与温度下降联系起来,心理冲突的存在在他看来似乎是病态的表现。他的爱毫无疑问的根植于其对象的外表的吸引。如果正常的话,他会引人注目的妥帖的调适于现实,这是他的理想,这甚至能使他体贴别人。就他的理想完全与观念无关而言,他在任何方面都没有理由对现实事物既有的存在持敌视态度。这一切都从他生命的所有的外在方面表现出来。他根据场合妥当的搭配穿着,他准备丰盛的佳肴来招待他的朋友,使他们觉得非常豪华,或至少让他们明了,他那高雅的品味有资格对他们提出某些要求。他甚至可能使他们相信,为了体面而做出某种牺牲肯定是值得的。
然而感觉越是居于支配地位,致使主体消失于感觉之中,那么这种类型就越会变得令人生厌。他不是逐渐变成一个粗俗的寻欢作乐者,就是变成一个肆无忌惮的、诡诈的酒色之徒。虽然客体对他来说成为完全必不可少的,但是作为拥有自身存在权力之物,它仍然受到了贬低。客体被冷酷无情的利用且榨取至尽,因为它现在唯一的效用就是刺激感觉,对客体的蹂躏被推到了极限。于是,无意识不再具有补偿性的作用而被迫表现出公开的对立,首先,被压抑的直觉开始以投射的形式维护自己的权利。最为广泛的疑虑出现了:倘若客体是性的对象,那么嫉妒幻想和焦虑状态就会占据上风。更严重的患者会发展成各种各样的恐怖症(phobia),尤其是强迫性症状。所有这一切被压制的劣势功能中都具有他们的根源,这些功能被驱使变得与意识观点尖锐对立,他们全都以最为显著的伪饰显示出来,因为它们根据的是最荒谬的假设,完全与现实的意识感受形成鲜明的对照。在这种次生的人格中,思维和情感的整个结构似乎都被扭曲为一种病态的反讽:理性沦为进行无益而琐碎的分析之类的卖弄学问、道德沦为可怕的说教,直觉,这一人类最高贵的天赋,也不过沦为个人的狡黠巧滑,对每一个角落的窥探:它不是去探测遥远的领域,而是降低到人类最卑贱的层面上去了。(从理性判断的立场来看,这些人不加分辨地接纳了所发生的一切,虽然这并不意味着绝对的无规律性和限制的缺乏,但却剥夺了他基本的判断的限制性力量。)
我是NTF都比较高,限制了S,所以基本无法很好的理解感觉主导的思维方式(Ni甚至告诉我Se主导的人看不懂这些文字),只能复述荣格的话。
Se低的一些感受:比如做白嫖篇我会以理性决策,也知道有些人会冲动消费,但无法理解为什么冲动消费有快感(认为任何人吃几次亏就不会有冲动欲望了),在我看来损失长远利益的痛感大于现在立即获得未知的喜悦感。从小看男人没有什么审美,只能知道哪些五官不帅,或者说判断基准更多在于动作和微表情中表现的气质。而且不会有喜欢远足登山的想法,去景点通常会找有历史意义或者象征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