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到俄国的孤本小说《姑妄言》上世纪90年代末面世引起学术界震动,改写中国小说史
奇书降世,巨著重生,流传到俄国的孤本小说《姑妄言》上世纪90年代末面世引起学术界震动,改写中国小说史。
【纪念《姑妄言》成书292年】
2022年8月13日是中元节次日,也是《姑妄言》成书的的第292年
将《姑妄言》带到俄国的斯卡奇科夫有着怎么样的经历,王长友先生在他的论文中提到斯卡奇科夫在太平天国革命前后十分活跃,曾代表俄罗斯教会和俄罗斯政府任职北京、新疆和天津,参与过重大事件,既是沙俄侵华的重要分子,同時也为中俄文化交流作出过贡献。在19世纪中期那些艰难的动乱年代,有不少地方在出售中国藏书家的珍贵藏书,由此途径,斯卡奇科夫也获得不少书籍,如徐松、姚元之、姚文田的藏书。《姑妄言》手抄本當是他在任职北京或天津时得到的。
斯卡奇科夫1821年生于彼得堡。他的远祖是17世纪莫斯科统治者大贵族库奇卡。库奇卡逃亡到立陶宛,返回俄罗斯后,稍微变了一下姓氏,改为卡奇卡(意为鸭子)。又因他的一个儿子当了强盗,所以他的另一个儿子再次改姓,将卡奇卡改为斯卡奇卡,后来便成了斯卡奇科夫。
1847年,斯卡奇科夫成为圣彼得堡省公署办公厅的一名职员,因为工作十分的枯燥,加上他对天文学情有独钟,又因他会见过当时中国研究界的佼佼者——著名汉学家比丘林,并产生崇拜之心,1848年,斯卡奇科夫申请去中国,1849年斯卡奇科夫以随班学生的身份跟随超级间谍巴拉第领导的第13届传教士团来到中国,1850年,俄国传教团在北京建立一座小型地磁气象观测站,斯卡奇科夫担任天文观测台的台长,主要搜集中国的天文及气象情况。
斯卡奇科夫来到中国后苦学汉语,搜集中国书籍在1849-1857年间,斯卡奇科夫所搜集的中国书籍都是极其稀有的,有的书因为年代久远,版本珍贵,斯卡奇科夫宁愿多花一些钱也要得到。因为斯卡奇科夫是外国人,所以有时候进了书铺还会被敲竹杠。
1850-1856清朝发生大叛乱期间,贵胄之家纷纷愿意售书,斯卡奇科夫幸运地利用了这个机会,以低廉的价格得到了大量稀有的抄本。
斯卡奇科夫的藏书还有一部分是他的朋友送给他的。有些与天文有关的善本甚至是皇帝(疑是道光)叔伯所赠。到北京的斯卡奇科夫大多买了道光时期小说版本,他企图较全面的搜集各种小说,所以得到《姑妄言》抄本大概也不是偶然的(其他小说都是刻本)。
1857年,斯卡奇科夫得了重病,沙俄超级间谍巴拉第和医生赛善劝斯卡奇科夫回俄国,斯卡奇科夫回到俄国后没多久又去了法国治病,1859年斯卡奇科夫被任命为驻中国新疆塔城领事。
斯卡奇科夫到新疆后就开始搜集各种中国的情报汇报给俄国政府,斯卡奇科夫的情报给沙俄割占中国西北地区领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1862年斯卡奇科夫在密不见人的屋子里将更多中国的情报汇报给巴布科夫,而俄国的目的就是想要割占《北京条约》外更多的中国领土。
虽然《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签订时斯卡奇科夫已经回到了俄国,但是显然在这条约中斯卡奇科夫是重要的参与和谋划者。
1863年斯卡奇科夫回到了俄国,他曾想让国民教育部用六年或者八年分期付款来购买自己的藏书,但教育部不肯买。此后东方学家M.N.布罗塞院士推荐把这批藏书买来交给亚洲博物馆,博物馆向科学院要经费,但科学院也借口缺乏经费而拒绝收购。
1867年,斯卡奇科夫被任命为驻天津领事,斯卡奇科夫赴天津之前,因为藏书太多家里没有地方放了,所以决定把在中国搜集的一千五百多种书与抄本交给圣彼得堡皇家公共图书馆临时收藏,搜集这些藏书斯卡奇科夫花费了不少于两万五千卢布,在19世纪,两万五千卢布是很大的数字。
斯卡奇科夫的藏书一共装了16只木箱,斯卡奇科夫和俄罗斯史学家商量好了,前15只木箱帮他卖掉,如果未果,就决定卖给法国东方学家鲍奇耶。【斯卡奇科夫1857-1858在法国治病期间与法国汉学家鲍奇耶相识。斯卡奇科夫通过他的关系取得了利用法国国家图书馆藏书的权利,常常在那里工作到很晚。】
但是斯卡奇科夫的第16只木箱中的藏书不打算卖掉,因为第16只木箱中的藏书还没有编号和列入目录。
再后来斯卡奇科夫要将藏书卖给法国的故事就没有了下文。
斯卡奇科夫虽然是俄国人,却对中国的书籍无比钟爱,他曾写信给鲁勉采夫博物馆馆长说这批藏书是他呕心沥血,毋庸讳言,也是他对中国文献悉心钻研的成果,想到他死之后它可能落入外行人手中,可能被拆散、丢失,他便感到恐惧。斯卡奇科夫还曾决定死后将他的藏书整体交付给帕什科夫用以扩充他所管辖的各博物馆的馆藏。1873年,事情迎来了转机,斯卡奇科夫在他生前就实现了他的意愿。西伯利亚Irkutsk(伊尔库次克)城大商人罗季昂诺夫(与中国做贸易,在汉口买茶叶)表示,如果政府给他一个勋章,他同意付钱购买斯卡奇科夫的收藏,赠给莫斯科鲁勉采夫博物馆——其图书馆即是列宁图书馆的前身,1990年代又改名为俄罗斯国家图书馆。斯卡奇科夫的藏书进馆这件事被国民教育部禀报给了皇帝陛下,还曾登上了俄国当时的日报。然而罗季昂诺夫捐钱买下斯卡奇科夫的藏书,盘算着能获得一枚勋章,但得到的却是“荣膺大仁至圣金质奖章,配以彰示忠勤之圣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绶带”。罗季昂诺夫对此颇不满足。
斯卡奇科夫给了博物馆15箱图书和抄本,他自己留下了第16箱。斯卡奇科夫在中国度过的时间,加起来超过25年。直至1879年他才最终返回彼得堡,四年后,1883年3月26日,斯卡奇科夫死于肺痨。
他的遗孀斯卡奇科娃遵照遗嘱,将斯卡奇科夫剩下的约900本图书,【其中20种为抄本】捐献给莫斯科公共图书馆和鲁勉采夫博物馆。
1873年斯卡奇科夫的中文书正式入藏图书馆以后,好多年都没有人整编目录(只有斯卡奇科夫自己的一些卡片),因此日本汉学家羽田亨博士、法国汉学家P.Pelliot(伯希和)教授,先后于1914年、1925年到莫斯科看过斯卡奇科夫的藏书,但似乎都不曾注意《姑妄言》这个抄本,他们都是历史学家,只注意斯卡奇科夫收藏的历史资料。
1937年,列宁图书馆邀请列宁格勒冬宫博物馆的汉学家卡津来莫斯科整理斯卡奇科夫的收藏,他改正不少斯卡奇科夫自己写的目录,但因第二次世界战争开始,整理工作只好停止,而卡津在列宁格勒围城时也牺牲了。又过了二十多年,图书馆邀请老汉学家梅尔纳尔克斯尼斯先生于业余之时到馆整理斯卡奇科夫收藏的旧抄本并编纂目录(他在东方研究所许多年,参加编纂四卷本的《华俄大辞典》)。
1964年,汉学家李福清来到列宁格勒图书馆抄本部门看看那里藏的中文抄本,梅尔纳尔克斯尼斯先生知道李福清研究中国文学,从抄本书库拿出来几个文学作品抄本,并说他自己不是研究文学的,不大知道是什么作品。李福清打开一个较大的纸盒子,里面放的正是二十四册的《姑妄言》小说抄本。
《姑妄言》是章回小说,作者为三韩曹去晶,有1730年(雍正八年)自序,林钝翁总评,分二十四卷。李福清当时查孙楷第的《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和其他书,都未见著录。与孙楷第教授写信时,提到这本书,他回答说从未见过,并怀疑它是韩国人用中文写的作品。其实“三韩”是中国的一个县名,清代属热河省,《姑妄言》作者定是三韩县的汉族人。可惜李福清许多年都查不到关于曹去晶和《姑妄言》的材料。
1966年,李福清于《亚非民族》发表一篇长文《中国文学各种目录补遗》,补充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及各种俗文学目录,第一次著录了在列宁图书馆发现的《姑妄言》手抄本。
过了八年,1974年莫斯科东方文学出版社出版梅尔纳尔克斯尼斯先生编的《斯卡奇科夫所藏中国手抄本与地图书录》一书,仔细记录斯卡奇科夫所藏的抄本及手绘的地图、风俗画333种。其中N245著录《姑妄言》,注意抄本是几个人抄的,有人写楷书,有人写行书。第二卷、第二十一卷有中国收藏家之图章。有的纸是“仁美和记”和“仁利和记”两个纸厂的。每册他都数有多少叶,也注意缺哪一叶,如第八册缺十七—十八叶,哪一叶撕掉一块等等。可惜梅尔纳尔克斯尼斯先生编的目录很少人注意,苏联用的人很少,国外汉学家及中国学者大概完全没有注意。
《姑妄言》除了24回的全抄本,还有60回的抄本,但是仅剩3回【这3回中有部分故事情节与24回的全抄本是不一样的】,其他57回不知所终。1941年,藏书家周越然发现了这个仅存三回的《姑妄言》残抄本,之后上海优生学会出版了排印残本《姑妄言》第四十及第四十一回。这大概是《姑妄言》首次公开,但书前标明“会员借观,不许出售”,仅能够内部传阅。卷首有居士山人所写《邓序》和周越然所写《周序》,藏书家周越然为残刊本做序之时还没有收藏到《姑妄言》残抄本。1942年藏书家周越然将残抄本《姑妄言》收入囊中,但是现在这个残抄本已经不知去向。
1984年大冢秀高教授编印《中国通俗小说改订稿》,记录《姑妄言》只写?卷?回,周越然旧藏。1987年增补时,著录的仍是周越然旧藏的“素纸精抄本,存第四十至四十二回”。
7、80年代陈庆浩先生收集《思无邪汇宝》资料时,在吴晓玲先生家里看书时发现了优生学会刊本《姑妄言》,知道这是一种重要的资料,优生学会刊本《姑妄言》是周越然1941年左右在上海孤岛时期印出来的小册子,只有两三万字。因此引起陈庆浩先生的注意,会不会与李福清介绍的《姑妄言》有关联?陈庆浩先生就请《思无邪汇宝》丛书编委中国社科院文研所刘世德和主编王秋桂两位分头收集。
89年至1991年间,俄汉学家李福清在北京与刘世德教授、法国陈庆浩教授讨论过《姑妄言》的影印。【1990年讨论期间有提到《姑妄言》仅存3回的残抄本已不知去向,但北京吴晓铃教授、法国陈庆浩教授都告诉俄汉学家李福清上海优生学会有它的铅印本。】
文研所本已得到列宁图书馆的同意影印了部分稿本,但因苏联解体而不了了之。
1991年王长友先生去苏联科学院进修,做俄汉学家李福清的研究生,并作俄藏中国古籍调查。在阿·伊·梅尔纳尔克斯尼斯的《斯卡奇科夫藏中国抄本图籍叙录》中查到了《姑妄言》。王长友先生自费复印了《姑妄言》,并于1994年带了回来。中华书局傅璇琮先生听说此事后,曾考虑由中华书局出版该书,结果没有成功。
1992年俄汉学家李福清到台湾地区教书,清华大学王秋桂教授提到出版《姑妄言》的问题。
1993年俄罗斯国家图书馆馆长菲律力波夫教授到台湾地区参加中央图书馆馆庆,王秋桂教授和俄汉学家李福清与馆长趁此机会,终于谈好在《思无邪汇宝》出版《姑妄言》的排印本。
1997年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庆浩,清华大学王秋桂教授、俄汉学家李福清教授的努力下《姑妄言》终得面世,涅槃重生,并且震动了学术界。这是《姑妄言》全本首次校点排印。这部佚失了两百多年的书,终得面世,著者评者,当含笑于九泉。
《姑妄言》在台湾地区面世之后在内地被中国文联等多家出版社翻印出版。
有学者提出“六大奇书”之说,认为《姑妄言》可与《红楼梦》一起进入“奇书”之列。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副会长陈辽先生认为《姑妄言》的出现,改写了中国小说史。俄汉学家李福清在《思无邪汇宝<姑妄言>》的后记中写道:这次《姑妄言》小说重新问世,特别是陈庆浩,王秋桂,陈益源三位教授的功劳。以俄罗斯学界之名要感谢他们。
参考和引用的文献:
【俄】李福清:《姑妄言》小说抄本之发现
原载《思无邪汇宝》之《姑妄言》后记 ,台湾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1月初版
王长友:《姑妄言》的重现及其意义
原载《书品》,1999第6期(中华书局主办杂志)
【俄】 李福清著 田大畏译:与众不同的俄罗斯汉学研究与收藏家K.A.斯卡奇科夫 原载《文献》 2009年02期
张荣:从汉学家到外交官——康·安·斯卡奇科夫在华活动述评 原载2012年吉林大学张荣硕士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