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记忆的深处:回忆中国男人夹包

2021-03-12 19:31 作者:博雅文成  | 我要投稿

      

        朋友们大家好!说起夹包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可能不会陌生,因为当我们走在大街上的时候,总会看见一些人胳膊肘里面夹着一种包包。这种包包呢就叫做手拿包或者是夹包!不知不觉中又开始兴起了。说实话,夹包发展到现在感觉像是被人排斥了一样。很多一部分人是因为身边充斥着(社会青年驾驭)所以就让大家的潜意识里面觉得这种包包很土的样子。


        手拿包比钱包大了一些,会让人有一种钱多装不下的感觉。钱太多的原因又不能装进口袋,所以夹个包就像是黑社会收账的大老板。

说到包的历史,男人一直都是配角。最开始出现手拿包是源于维多利亚时期,是专门为女性开发的一款包。通常情况下,女人们会装手帕和鼻盐(所以并没有很大)

                                那么这个手拿包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

     其实呢,说道包包的历史男人一直都是配角!最早先一开始的时候手拿包出现在维多利亚时期,是专门为 女性开发的一款包包。

     



自十八世纪末,附有衣带的波浪型裙子被修身的衣服取代后,女士们便纷纷去寻找可以装载个人物品的袋子。第一个鱼网状的小袋乘势而起,这种束上长绳的小袋便于拿在手上,成为名副其实的"包饰"。几百年来,时装配件的潮流犹如时装一般,日新月异,变个不停。而它的地位也逐渐上升,成为女士们衣着打扮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例如包饰。基于不同的潮流文化,不同的时代状况,不同的场合,女人的包饰已演变出变幻无穷的形式。

二十世纪香烟的兴起,使得小烟盒成为了女士们出席交际场所的一种装饰品,小盒子式的包饰也因此被大量地投放入市场。1929年,荷里活明星热令存放粉底、唇膏的化装袋大行其道,各式的化妆袋,如贝壳、足球、门锁、花瓶及鸟笼形状的包饰,一一涌现。但到了二次大战期间,物资短缺,包饰顿时成了奢侈品,女士们的袋子都采用了粗糙的帆布料,却令当时的设计师设计出一系列的购物袋和单车袋。30年代,好莱坞电影的空间发展,它们对时尚的流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包饰有了流线型的外型和好的柜架,朴实的材质,古朴而典雅。

充满硝烟的40年代,包饰设计最为强调实用性,而实用主义的潮流更受到军用设计的影响,挎在肩头的包风靡一时,因为可以用来装防毒面具定额配给的票据和身份证等最为实用的行头。硝烟纷飞的战争岁月虽给人们带来极大痛苦,但它却促使包饰向平民化和简单化,大大地迈进了一步。

一般情况下,女人会装些粉底、香烟和手帕之类的,所以这种包包的容量不是很大! 这也就是手拿包的前身,显而易见,包包的发明只是为了观赏性,更多的是女性一些晚宴时候的装饰品!

但是男人包包的发展却是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那就是(实用性)

在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左右,男士马裤的出现替代了西裤,那巨大而又宽松的口袋能让男人装一些香烟、硬币等零碎的物品之类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的,火柴和过滤嘴型香烟等物品就悄然的出现在人们的眼前了。所以,男士出门的时候所携带的物品就越来越多,仅仅依靠服装里面的口袋已经很难满足男士的日常需求了!

这一现象也就侧面反映了男士对于收纳的需求!所以么,有的人就把手拿包做成了一个大型钱包,用于收纳各种随身物品。

看到这里!我觉得大家可以回忆一下你或者你周围的成年男士,腋下(也就是胳膊肘里)曾经是否夹过包包。而打开包包的时候,里面是不是有一沓钞票和颐和香烟呢?

同一盒香烟(中华),同一种夹包。无论是进出写字楼的忠实粉丝或者是沉稳的老干部群体,还是说县城里面的商业街潮男,他们都会熟悉同一套动作,那就是:右手持包轻松一甩,左胳膊微微一抬稳稳一夹!


风流潇洒倜傥无比气定神闲,仅凭一方手包就可以搞定所有随身物品——夹包。自上世纪7/80年代到如今的21世纪给男士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男士夹包,这个普通不能再普通的包包,甚至是在国外的秀场和街拍当中比比皆是!但是,为何到了神州大地以来就莫名添上了一种“神秘而又酷炫的风格”呢?

        不同于女式手拿包偏重强调观赏性的装饰功能,男士夹包的使用大多是出于实用性的考量。随着社会发展,男人出门需要携带的东西越来越多,衣服口袋、零钱包也难以负荷他们的日常需求。这时,一个比钱包大一些、比拎包小一些的手拿包,就恰好满足了男士对于随行收纳的新需求,用以随时随地打包更多的杂物,从容上路。


        现代手拿包进入国内,其实最早是借由早期香港电影的宣传推广。社会大佬古惑仔们出门收账收保护费的着装标配里有它,包租公的行头里也有它。


虽然都不是什么光彩的正面形象,但手拿包以其有型有款威风堂堂的气场和特别能“装”的实用性一下子在南下创业的个体户中首先流行起来。


        在全国人均年置装费不到 50 块的 1980 年代,拥有一款皮质手拿包是绝对的身份象征,拥有者全是社会各界显要人士:包工头、老板、刚刚发迹的“万元户”、第一批下海淘金的中国股民

         那时候,大户出门谈生意的行头都是身上西装革履,脚蹬黑色皮鞋,一手紧攥 1 斤多重的大哥大,另一只手就夹带大包现金。哪怕没有钱,光是夹个包就有带着一兜子钱的神秘感,在马路上走过都会引来艳羡的目光。一落坐,直接把包一撂,胜过千言万语,“我是什么地位?”的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上个世纪8/90年代到千禧年,内地公安题材纪实性破案电视剧走红,《插翅难逃》、《黑洞》、《重案六组》、《红蜘蛛》、《湄公河大案》等一系列警匪题材电视剧。还有像一些《刘老根》、《马大帅》和《乡村爱情故事》等乡土剧也展现了男士夹包的风采!

通过情节紧凑、悬念重生的各类案件,在感动与真情中塑造了人民警察正义果敢、智勇双全的英雄群像的同时,也助推了新一轮男士手拿包的潮流风尚:内地便衣出门查案,无论身上穿什么,腋下总夹一个同款黑色皮质“老板包”。

除了容量大,手枪手铐笔记本录音器偷拍仪轻松收纳,关键时刻“砖头包”还可以变身制服歹徒的武器。

当地的领导干部和企业家工作生活都离不开这款成功男士标配。一只黑色皮质手拿包装得下香烟劲酒或现金两万块,用起来方便又有品,融合了低调与奢华、随意与优雅。

所以一直到《人民的名义》里,手拿包的潮流仍趋紧俏。正是这些根深蒂固的印象,让洋气又本土的手包成为中国男性的国民单品。

小若名片夹,大如枕头包,正统如公文包,随意似日常信封档案袋,不论质地软硬、有把手没把手(有把手拎着)、有肩带没肩带(有肩带缠着,有金属链收着)或者一根带两根带(双肩包也要单手拎)……理论上来说,无论什么包,只要你愿意,都是可以夹在腋下出街的。


最常见的夹包,还是源于公文包的信封手拿包,看上去像一只加长版但钱包,而方形的设计使文件(尤其纸质文件)不易变形,又不会压皱西装。(但是个人个人感觉:信封手拿包缺少某种气息,对于我来说,所以我个人不是很喜欢这种信封样式的)


我觉的只要搭配得当,不论是抢眼的荧光色系还是低调奢华的大地色系,不论是夸张吸睛的前卫造型还是沉稳内敛的正统风格,都可以帮助你解放双手从容出街,同时又给你的着装品味提分。男士夹包也许根本不需要洗白,这份来自记忆里的土,和回忆里的酷,才是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且可以翻来覆去把玩的本质文化。

文中的最后给大家看一下父辈的“鳄鱼”牌夹包!



记忆的深处:回忆中国男人夹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