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最后的告别却是未来之始——今年目前最佳商业电影《信条》

2020-09-05 06:05 作者:saralolita  | 我要投稿

《信条》可能是2020年讨论度最高的电影了,尽管这部电影在上映之前,已经被冠以各种“最烧脑电影”等头衔了。总体来说,这是一部视角独特的商业大片,剧情是我们熟悉的好人拯救世界类型,但是加入时间线的概念。诺兰这次不玩时间穿越,而是时间逆行,这不是什么新颖的概念,在很多作品里已经出现过。但当诺兰在大银幕呈现出来,就能够给予观众巨大的震撼感,可谓是今年目前的最佳商业电影。

全新的谍战+时间线电影体验

作为一个不怎么资深的诺兰粉丝,我从《黑暗骑士》就开始喜欢他的作品,这部电影至今仍然是我心目中的TOP10。每部诺兰电影都不止看了两三次,也看过不少媒体和粉丝的剖析文章,不过,我对于电影的看法一直是千个哈雷姆特的态度,喜欢看就多看几次。《信条》应该是诺兰出道以来,节奏最快的一部电影了,因为前面90分钟是正向时间线,后面60分钟是逆向时间线,这就为观影带来爆炸的信息。除了偶尔插科打诨的几句台词,基本上没有哪句话是多余的,甚至连各种专业名词和术语,都没有深入解释的时间。

电影里有四个主要角色,姑且理解为:约翰饰演的主角A、罗伯特饰演的男二号B、肯尼思饰演的反派C、伊丽莎白饰演的反派妻子D,以下内容都使用简称。

大部分谍战电影,都需要一个试图毁灭/统治世界的反派,肯尼斯的角色就饰演得不错,表面上看起来是军火商人,随着剧情的深入,我们发现他是一个控制欲极强和十分聪明的BOSS,他试图得到核原料来完成自己的阴谋。C的角色和设定是最详细的,其他角色都有种一笔带过的感觉。尤其是身为主角的美国特工A,我们甚至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

和所有的救世主一样,武力值拉满、勇敢善良、适应能力强并且有牺牲精神,电影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以A的行动作为主要视角,哪怕是逆时间线。这类型的主角已经见过太多了,诺兰没有在他的身上花费太多时间塑造性格,你可以想起成007、伊森和伯恩的集合体。不管遇到什么问题,A都有坚定的信仰并且没有陷入挣扎,虽然角色没有太大深入挖掘的空间,但还是满足了我们对于救世主的一贯期待。

B是这部电影中的最大亮点,我一直很喜欢罗伯特,老实说,除非你是《暮光之城》黑,否则嫩牛五方真的没有什么黑点。他在这部电影中非常亮眼,让人不禁期待他的》新蝙蝠侠了,希望他能尽快摆脱疫情。B虽然是一个接头人的特工,但基本上作为哆啦A梦的角色,协助A执行各种计划。在电影的前半段,B总是一副凡事尽在掌握中的感觉,后半段我们就会知道答案。B除了和A进行打交道,和C也有一些互动,他的小细节让我妹妹在观影过程中直接猜到他的真正身份,足以说明B的成功之处。

A是那种比较严肃的特工,自然需要一个能干又耍帅的助手,B的定位就是这样。他和A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开始就非常亲近,电影中也能够看到相处后的情感变化。这部电影是诺兰所有电影中,人物情感最薄弱的一部了,这也是因为武戏较多和主线剧情为主的缘故,但A和B的处理还是让我比较满意,结局也有触动人心的地方。

再来说说高妹扮演的D,老实说,她在这部电影中没有太多长进,主要是角色人设比较老套,大部分时间扮演工具人。D和丈夫C之间的冲突是支线剧情的重点,但诺兰并没有处理得很好,开局就抛出两个不和的观点,后来的人物关系发展都在意料之中。当然,我们能够看出C其实对于D还是有深厚感情的,只不过两人心境都有很大的转变,诺兰也无暇去处理这段支线。

作为一部谍战电影,打斗片段肯定是少不了,闯关、肉搏、追车、枪战和爆炸应有尽有,加上诺兰是喜欢实拍的导演,在大银幕的视觉冲击还是有的。中途的追车戏可以说是最大的亮点,旋转门和最终决战两部分还是有些拖沓,显得爽点不是很足,但由于时间线叙事的问题,加上诺兰想突显电影主题,所以拍得稍长一些可以理解,太短的话有些观众可能看不懂。

这部电影不是汉斯季默担任配乐,而是换了《黑豹》电影的Ludwig Goransson,这里并不是要吹汉斯季默要多棒,而是《信条》整体的音效太洪亮,一直保持非常紧凑的节奏感。在你的肾上腺素处于一直拉满的状态,后半段基本上就没有太大的感触。诺兰的取景、摄影和剪辑,也不需要更多称赞,维持了前两部电影的水准,并且将空间和时间的想象力充分体现出来。

接下来的部分,则是关乎到电影的剧透内容,简单梳理一下电影的剧情和时间线,对于诺兰的绝大部分电影,我最喜欢的还是叙事方式,他总是能够将故事讲得异常生动。如果你还没有看过《信条》的话,建议还是先看下电影,不过,这部电影的大部分悬念都在意料之中,剧透和没剧透的区别不大。我们都知道,反派肯定要完蛋,主角会拯救世界,关键在于过程。

这里要引用电影里的一句经典台词,“不要试图去理解它,而是去感受它。”因为这部电影和《星际穿越》一样,有大量的物理术语,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熵”。如果你不是诺兰的忠实粉丝,也不是理科生的话,那就让我们过一次剧情。

电影:《信条》,Tenet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主演:约翰·大卫·华盛顿、罗伯特·帕丁森、伊丽莎白·德比茨基
类型:谍战、动作、科幻
上映:20.9.4(中国)

音乐7:配乐没有触动我的情绪,更多是衬托气氛用
画面8:标准的商业片拍摄,视角冲击感很强,尤其逆时间线
导演9:不是一个新颖的创意,诺兰却能拍出值得回味的内容
故事8:大致的走向都在意料之中,尤其在看过诺学家的预告片解读后
表演7:老实说,就罗伯特的角色有塑造空间,其他人物很脸谱化
印象8:算不上是诺兰最好的电影,但有可能是今年最好的商业电影

=================时间线方面的剧透分割线=================

电影分成正时间线和逆时间线,电影里有时间装置,使用后则是可以逆向经历时间线。简单来说,普通人从14号活到16号,而逆向后则是从16号回到14号,经历的事情是反向的,你看到的东西都是反向。为了进一步区分,电影里给出了提醒,红色是正向,蓝色是反向。四个主角在内的角色,都经历了逆时间线,我们用A1、B1来区别逆时间线的人物。至于其他无关紧要的角色,则用小写字母来代替。

简单来说,未来世界快要崩溃了,反派C给予现在的自己帮助,希望研究出一种能毁灭世界的武器。为了对抗反派,“信条”组织成立,决定回到现在的时间线阻止年轻的反派。而B是从未来回来的人,他知道所有的事情,参与A的各种计划是为了达成时间线的闭环,有因必有果。

节点1:
歌剧院:美国外交官携带钚元素前来歌剧院观看演出,“信条”组织为了测试A,故意将消息泄露给C,C派出恐怖分子袭击歌剧院,再让乌克兰特警假装救人其实是来抓捕外交官。A混入前来救援的乌克兰特警,帮助外交官逃脱,之后尝试回到拯救人质。当地特警试图击杀A,A被从未来刚回来的B1救下,但他身上的小挂件埋下了伏笔。

火车站:乌克兰抓捕了A和换装成外交官的同伴a,处刑了a,a死前给A服下自杀的毒药。从后续剧情来看,外交官未能成功逃走,钚元素还是落入乌克兰手里。

=================上正向,下逆向=================

游轮:由于C1很快就要死了,决定回到最美好的时光和D相处。C和D在旅途中一度发生争执,先后离开游轮,D1抓住时机先回到游轮,利用美人计拖延了回来等死的C1,给予“信条”组织争取发起攻击的时间。因为D1身上有引爆装置,一旦他死亡了,算法会直接爆炸。但D1最终愤怒杀死了C1,将C1尸体丢进水里,自己再跳水离开,跳水时被C看到了。D和儿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唯一威胁的e也被A及时赶来击杀了。

终极战:红队和蓝队以10分钟为限,在不同的时间线发起进攻,并且以5分钟的炸楼作为信号。A1是红队,B1是蓝队。A1和g进入通道后路被封死,在接近算法时被D1的手下埋伏,门口已经被锁死。B1发现地雷封路后立即回到正时间线,尝试阻止A1进入小道无果,因此跑到山顶丢绳子将A1和g拉出了地底。最终,三人拆解算法决定分道扬镳,B1将算法部分给A1后进行道别,表示自己的使命已经要结束了,他其实来自于未来,早就和A是相识的,A将自己招募进入“信条”,现在自己回到过去引导A获得成长和阻止C的阴谋。电影没有拍出来的部分是,B1必须再回到逆时间线,然后在终极战里提前去到地底,关门、挡枪然后死亡,从而给A1争取了拆解算法的机会,当然,在男主角的时间线里就是诈尸和开锁了。

节点2:
大船:A醒来发现自己没有死亡,上级b表示A通过测试,所以自杀后没有死掉,有资格了解“信条”组织执行拯救世界的任务。A好奇外交官任务是如何泄露的,但实际上是“信条”组织故意的,让乌克兰得到钚元素完成后续的任务。

博物馆:在穿上锻炼和恢复后,A前往博物馆接触了科学家c,了解到逆时间的存在,逐渐明白了自己要面对的是什么。c展现了未来人将很多东西运送回现在,包括子弹,将要引发新的全球危机。

=================上正向,下逆向=================

货轮:“信条”成员正在前往俄罗斯,打算在C引爆算法之前解除威胁。组织成员分成两个部分,正时间线的红队和逆时间线的蓝队,分别来吸引火力。而A1和队长g则是敢死队,从小道中闯入地底,尝试去拆解算法。


节点3:

印度:调查未来子弹的原材料后得知,可能和印度的军火商d有关。A请求支援,B闪亮登场。两人潜入了d的家里,才发现d的妻子e才是真正的幕后主人。c表示子弹和俄罗斯军火商C有关,他掌握了能改变时间的技术。

伦敦:A会面了英国高官f,得知C有一个开拍卖行的妻子D,是可以接近的对象。A准备了假画1来与D进行交涉,D曾经无意将假画2卖给丈夫,所以一直被C要挟。

饭店:A在和D的会面中,得知她对C非常不满,而且很在乎自己的儿子。C派出手下来教训A,但被男主角顺利KO了。A让D帮助自己接近C,自己会想办法毁掉假画2,让C不再威胁D。

=================上正向,下逆向=================

印度:A1会面了e,e进一步解释算法的威胁,还有C的阴谋,C1知道未来不可救,决定用算法引爆世界逆转时间,让地球重新来过。在之前的交谈里,提到歌剧院当天俄罗斯有爆炸事件,A认为爆炸点就是C的老巢。

节点4:

仓库:C拥有一个自由港,A怀疑假画藏在其中,A和B打探清楚地形后,B策划了一个计划,让飞机撞向大楼吸引注意力,然后去偷画。

爆炸夜:飞机失事后一片混乱,而A和B早已在大楼内,两人趁着其他人注意力分散,直接闯入了目标区域,遇到了红蓝旋转门。两人同时遭遇了门后出来的神秘特警,其实是逆时间线的A1,B发现了A1的真实身份,让A放走了A1。A和A1的打斗浪费太多时间,找不到画只能撤退。

印度:A对于任务越来越迷茫,回来找到e,e表示未来已经开发出时间装置旋转门,未来人帮助C建立了目前的地位,声称C想拿到钚元素制造混乱。

=================上正向,下逆向=================

爆炸夜:A1一行回到了仓库,他们试图进入先前的红蓝旋转门,由于人类在逆时间无法自由呼吸,必须借助氧气,这里的A1有流血伏笔,因为他很快就会被A打伤了。A1打扮成特警率先开路,率先是遇到了旋转门的A,经过打斗后,A回到门里,从B的一侧出来,B追上后摘下A1的面具,明白这是未来发生的事情,放过了A1离去。A1帮助B1和D1进入旋转门,恢复了正常的时间线了。

节点5:

帆船:D以为画作已经销毁了,但被C成功打脸。A和C进行了会面,并且提到歌剧暗示自己有办法拿到钚元素,可以进行合作。D尝试杀死C,然后C故意掉进水里,A救下了C通过了考验。

游轮:这里C透露自己的发家史,他得到来自未来的馈赠,才从捡垃圾变成了军火商,而他长期接触核原料,也为他目前患有绝症埋下了伏笔。C想要对D进行施虐,可以看出两人的关系越来越差了。C以D作为威胁,要求A去抢乌克兰手里的钚元素。

=================上正向,下逆向=================

货轮:A1醒来后发现身处游轮的集装箱,B1和D1也在身边。B1解释了钚元素不是要拿来制作核武器,而是算法的一部分。未来科学家觉得时间科技有可能被恶意利用,拆分成9部分放到过去,但C1利用过去的自己,成功找齐了9部分试图重现算法,毁灭整个世界。在货轮上,可以看到B1比较关心D1的事情。

节点6:

仓库:D和C进行摊牌,尝试用枪威胁C,却被丈夫反击。C决定以D作为人质要挟A,并且开始进行监听,这时候给了仓库有旋转门的暗示。

抢劫:B找了四台车前后左右夹击运输钚元素的车,成功拿到了钚元素,但所有事情都在C的监听中,A意识到无线电的倒着说话,可能和逆时间有关。

马路战:A和B驾驶的是宝马,C1和D驾驶的是奥迪,C1以D的性命作为要挟。此时A1驾驶着银色的萨博出现,A意识到未来的决策,将箱子丢在地上,C1成功拿走箱子。A救下D后,却被C1的手下抓住。

=================上正向,下逆向=================

马路战:A1尝试回到马路阻止过去的发生,他在箱子里放了追踪器,驾驶银色汽车成功追上了C1,然而,C1发现了A1也使用了旋转门,他成功撞翻了A1,由于他在先前审讯已经得知钚元素的下落,还是成功拿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A1则是受伤冰冻了。

节点7:

审讯:A和D分别被关押在两个房间,和先前仓库的旋转门十分相似,A是在红色房间,D是在蓝色房间,蓝色房间是逆时间的。C1倒着说话询问A的箱子下落,对D进行开枪,A说出了钚元素还在宝马车。C听到了A和C1的对话,正想采取进一步的行动,这时候B带着增援赶到,C选择撤退,这里可以看出C已经熟练使用时间来让C1发挥作用。

旋转门:由于D的中弹是逆时间,在正时间线里只能等死,因此,A和B决定带着D进入逆时间线,来尝试救治她,大伙进入了旋转门开始逆转时间,接下来的电影视角,都是A1了。要想了解A1究竟经历了什么,请回头看过去逆时间节点的事情。

诺兰粉丝啰嗦的观影心得

如果你是《神秘博士》的剧迷,对于这个手法就不会陌生,整部电影其实就是现在的人遇到未来的人,然后在任务失败后逆时间回头解决过去的事情。但对于未来而言,这些事情都是注定发生的一部分,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神秘博士的妻子River,和博士第一次在图书馆里认识,那是博士第一次遇到他,也是River第一次遇到博士,她必须死在这里。他们的人生历程是相反的,A和B也是如此。A在未来是B的挚友,招募了他加入“信条”,但又必须让B回来引导自己,完成电影里经历的所有内容,补上时间线形成一个闭环,哪怕这是以B的死亡作为代价。

这个闭环可以理解成“莫比乌斯环”,莫比乌斯环是一个具有魔术性质的纸带,如果带入时间线的话就很容易理解,关键取决于你在哪个位置和哪个面看待,这种理论可以解决《环形使者》那种祖父悖论的情况。对于B而言,他经历的下一秒虽然是现实的过去,却是他们生命中尚未经历的“未来”。与其说是A和B回到过去杀死了D1,成功组织算法毁灭世界,倒不如说这是未来的必然之事,未来的A早已经历了这一切。不过话说回来,在商业电影里追求真实理论本身就不太理智,关键还是看导演怎样圆,或者你能否接受诺兰的这个理论。


关于B的身份,目前很多人猜测是D的儿子,网络上有各种的理论,目前看起来还是比较科学的。比如两人第一次会面时,B询问他是否考虑拿孩子或者女人作为筹码;在回忆度蜜月的游轮那天,B比D更早说出了准确日期,因为那是一家人难得的活动日;最后A保护B和D的安全,那是电影的结局也是B未来人生的开始。

当然,如果你想深入了解《信条》电影的话,可以去看看莫斯科挟持事件、奥本海默、核武器持有国、钳形行动、防毒/氧气面罩、祖父悖论、熵、庞贝古城和Sator Square等相关知识,这些内容都融入到电影的创作中。尤其是Sator Square,这是庞贝古城遗址中发现的一个石碑,上面写着5个回形文,《信条》的英文“TENET”是其中一个。TENET是一个典型的回形文,这部电影引用了很多回形文,包括人名、地名甚至公司名,都是来自于Sator Square,感兴趣的玩家等到蓝光资源出来后,可以去认真对比一下。

而TENET的理解有很多,拆开来看的话,最简单的十分钟TEN就多次出现。老实说,即使看完电影,我们对于“信条”和男主角仍然不理解,这种神秘感其实也能让观众们代入其中,我们跟随电影的A和A1视角,一起接受全新的世界理念。当然,这可能也成为电影的缺点,因为电影里的任何理论和经历,距离我们现实生活都很遥远,也不像《星际穿越》那样有父爱这个核心本质,我看完后没有强烈的情感共鸣,只是关心电影细节和彩蛋。

150分钟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已经是比较长了,导致诺兰压缩了很多内容,对话也比较仓促和破碎,如果我不是提前半个月做好预习的话,实际观影中不可能迅速理解大量的信息内容。不过,正如电影里的经典台词,诺兰提供了这部新颖思路的谍战电影,他并不在乎所有玩家是否看懂,而是能否感受和体验到实际内容,比如永不言弃的精神、如何对待未来和宿命。诺兰的每部电影都力求突破,在我看来的话,这部电影也有不少突破,但可能比较粉丝向,对于路人观众不太友好。


最后的告别却是未来之始——今年目前最佳商业电影《信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