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污水与含铅汽油
小托马斯·米基利(Thomas Midgley, Jr.) 四乙基铅汽油和氟利昂的发明人。 前者明显提高了上世纪发达国家人血液的铅含量(发展中国家因为穷,没有那么多汽车所以影响较小),数百万人的死亡被认为与含铅汽油的使用有关;后者则是臭氧空洞的元凶。 事实上含铅汽油一经投产就造成了工人死亡,为了打消公众顾虑,米基利当众把四乙基铅倒在手上,深吸了一分钟。此外,米基利所属的通用公司也一直把产品称为“乙基汽油”以减少公众对铅的联想。 事后米基利休息了一年才缓过来,类似的把戏在氟利昂推出时他又表演了一遍。 托马斯·米基利死于自己发明的事故,但他生前获奖无数,名利双收。四乙基铅汽油直到 1986 年才被美国禁用,无论是托马斯还是通用公司都没有为之付出什么代价。 今天核污水排海,也看到一些认为影响不大的言论。IAEA 的报告当然不会是捏造,太平洋也确实够大,能吞下区区一个核电站的污染。但之后呢?核技术的应用一定会越来越广泛,核泄漏的挑战只会越来越多,日本做了排海这个初一,恐怕后来者只会更加无所顾忌。或许有一天,表层海洋的放射元素含量会重蹈上世纪铅含量的覆辙。 至于混淆核污水和核废水的,与“乙基”的把戏没什么不同。而东电这个公司的责任感和可信度,嗯,有目共睹。万恶的通用尚且为美国人提供了便宜好用的汽车,擅长小事化大的东电又为太平洋沿岸国家做了什么呢?我们又凭什么替这家公司承担风险呢?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