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学派的创立——孔子
(一)孔子简介
(1)孔子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世称为“万事师表”、“至圣”。
(2)整理文化典籍“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3)保存孔子思想的典籍:他的思想主要保存在由其弟子整理记录的《论语》一书中。
(二)代表思想
1、研究重点:人与人的关系(侧重伦理道德)
2、伦理思想(核心思想):“仁”、“礼”
(1)仁(主要内容:仁者爱人)(具有积极性)
仁的内容:第一层面: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第二层面: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来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第三层面:遵循“忠恕”之道,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途径:遵循“忠恕”之道;
意义:“仁”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现代所提倡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作用。
(2)“礼”(主要内容:克己复礼)(具有保守性)
①含义:西周时期的等级名分制度;主张恢复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
②内容:A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
B提出正名的主张。
③实质:力图维护奴隶制度。
特别提醒:“礼”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的消极性,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进行阶级压迫的思想工具。
3、政治思想
①为政以德;含义: A体贴民情、爱惜民力; B以德教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②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③中庸之道。含义: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4、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
A内容(态度):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B实质:体现了人本主义思想。
特别提醒:孔子对“鬼神”是存而不论的,即他相信鬼神存在,但从不谈论,采取的是“敬而远之”的策略和态度。
5、主要教育思想
(1)教育原则:有教无类;启发法;
(2)学习态度:当仁不让于师;
(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4)教育机构:创办私学;
(5)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主张学思结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意见;
(6)首创私学。
特别提醒: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教育由贵族垄断的局面,使受教育者的范围得到扩大。
6、孔子思想的影响
(1)其思想在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的时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
(2)孔子的学说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孔子的学说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
7、评价孔子的思想
(1)性质: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2)孔子整理的“六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
(3)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传统, 使“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4)孔子的思想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缓和阶级矛盾,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5)以“仁”“礼”“道义”为核心的儒家思想的深层内涵, 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