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重庆八中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五)物理试卷答案

2023-02-14 00:07 作者:橙子辅导  | 我要投稿

试卷解析及答案发布地址公告

①发布于微博:橙子辅导11(数字11)

②发布于微博:考试研究所 ·

请通过方式①或②快速获取

以下均为复习备考资及相关练习题,以供使用

教学设计(1课时)

1.教学内容分析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是新课程人教版必修2第六章第4节的内容,是本章的最后一节。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圆周运动、向心力、向心加速度之后的一节习题应用、知识整合课,通过引入大量的生活实例使学生深入了解圆周运动基本规律,加深对相应物理知识的认识。这一节既是本章关于圆周运动的总结,同时又为下一章的万有引力与航天的知识打下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及圆周运动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实验演示及分析对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已经掌握。但对于向心力及向心加速度的理解任然需要提高认识和理解。对于生活中有关圆周运动的知识还缺乏较深的理解。同时高中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他们很希望参与到课堂中来,自主的解决问题。因此,适时开展一堂圆周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课。

3.学习目标确定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对于科学探究的目标是:“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问题,形成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对于高中物理探究学习来说,学生最重要的是掌握科学的概念和探究的技能,获得科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与方法,并在体验的过程中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本节内容由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物理观念:加深对向心力的认识,会分析向心力的来源;理解铁路弯道和公路弯道及拱形桥实际问题设计原理;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合作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概括总结知识的能力。

科学思维:以教师演示实验结合视频课件的同步展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的科学观察、思考、总结。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审辩思维进行正确的培养,以达到锻炼思维的能力。

科学探究: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自主探究,交流讨论等活动,以模拟观察、视频审视、实地了解等形式对火车转弯、汽车过拱形桥等模型受力分析,探究其中的受力情况,并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计算。

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通过向心力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通过生活生产实践中人类的聪明才智体会圆周运动的奥妙,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求知欲。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具体问题中向心力的来源

难点:各模型中对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

重庆八中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五)物理试卷答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