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李显力排众议让武则天死后归陵,是不得已吗?
武则天和高宗李治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这六个孩子各自都有一段传奇故事。据说,长女安定公主,还在襁褓之中的时候,被武则天亲手掐死了,用来陷害当时的王皇后。次女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太平公主,后来因为谋反被玄宗李隆基赐死。
大儿子李弘据说是被武则天下毒害死的,二儿子李贤则是武则天主政后派人逼死的。三儿子就是李显,高宗死后继位,是为唐中宗。
李显对母亲武则天无疑是十分惧怕的,他的两个哥哥李弘、李贤都曾先后被立为太子,但也先后都被武则天所杀,如今自己被废,只怕也是死期将近了。
尤其是武则天称帝之后,英国公徐敬业、琅玡王李冲、越王李贞等人相继起兵,反对武则天,而且都打出的旗号是“匡复庐陵王”,这就让本已战战兢兢的李显更加害怕,整日里惶恐不安。
总之,无论如何,李显总算有惊无险的熬到了705年。这一年,崔玄暐、张柬之、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五人发动了“神龙政变”,杀死了张昌宗、张易之兄弟,并逼迫武则天让位给了李显,重新恢复的大唐国号。由于这五人后来都被封王,所以也叫做“五王政变”。
武则天退位之后,迁入上阳宫居住。退位之前的武则天“善自粉饰,虽子孙在侧,不觉其衰老。”但退位之后,心灰意冷,也就没有心情梳妆打扮了,于是面目憔悴。
有一天李显去拜见武则天,见到武则天衰老的样子,大吃一惊。武则天哭着对李显说,“我把你接回来,就是要把天下托付于你,而五贼贪功,把我惊动到这里。”李显听后,悲泣不已,跪地“拜谢死罪”。可能是这一次见面,触动了李显和武则天之间的母子之情,为之后的武则天归陵埋下了伏笔。
唐朝神龙元年十一月,武则天在上阳宫仙居殿病逝,遗诏省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并赦免王皇后、萧淑妃二族以及褚遂良、韩瑗、柳奭三人的亲属。
唐朝神龙二年(706年),唐中宗将武则天与唐高宗合葬乾陵。
李显为什么会力排众议达成武则天归陵的愿望?
第一,我国的孝文化
武则天虽然废黜了唐中宗,而且废唐建周,成为一代女皇,但说到底,她是唐中宗的母亲。
“百善孝为先”,在我国古代更是重视这个问题,因此,唐中宗要考虑母亲的分量。
第二,武则天遗诏去帝号
武则天的女皇地位是正史所承认的,唐中宗复辟后,也给她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
但武则天在去世前,留下遗诏省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这也意味着武则天回归了李唐王朝,还是作为唐高宗的皇后。
在这种情况下,唐中宗自然要安排好李唐皇后的葬礼。
第三,政局考量
神龙政变是一场“政变”主导人物也不是唐中宗李显,有很多有势力的大臣,包括张柬之、李显、太平公主,这样这场政变 功臣在这会让李显很难管理,所以为了让他继任的皇位有合法性,他强调自己是母亲的禅让,淡化功臣的影响力,所以他会力挺母亲,尽量满足母亲的要求。
李显必须要弱化神龙政变来达到削弱这些势力的目的,如何弱化?只能是承认武则天皇位的合法性,武则天就相当于在李治死后,做了一个代家长,现在李显成熟了,她就主动退隐了。这样的她理应受到厚待。
而且,李显对武则天尽孝也能抚慰许多老臣的心。新皇登基,不能立威,尽个孝也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