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英语是抄袭古汉语才形成的!
21世纪初,中国诞生了一个新的疑古学派,被称为西方伪史论派。该学派借鉴福缅科,提出近现代“西方文明”并非原创,而是直接或间接地复制了来源于中国文化的内容。
该学派以某著名学者的《希腊伪史考》(2013年)为标志,率先向中国学术界发出质疑西方伪史的呼声;其后黄某,董某、诸某等学者相继针对外国伪史,从不同侧面进行了全面质疑。

该学派认为,所谓的古希腊罗马文明,是近代早期和之后,西方国家及教会势力有组织、有计划地长期造假、夸大、虚构、神化的结果;例如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动辄几十万字、总计上千万字的皇皇巨著,就是随着中国造纸术及印刷术传入欧洲,在形成欧洲书面语言的过程中,由欧洲神职学者和西方中心论学者通过造假、拼凑、移花接木、冒名等方式,杜撰和编造而形成的。实际上反映的是16-19世纪西方的“中国化”水平(波特教授说:西方近代化即“中国化”)。所谓的“文艺复兴”是一个19世纪的概念,因为不存在西方古典文明,因此也就不会有什么复兴之说。15世纪之前的欧洲实际上属于原始社会,是极少使用文字的口语社会,既没有发达的经济,也没有成熟的政治。
西方人不仅虚构创造了古希腊、罗马文明,而且在整个“文艺复兴”过程中,造假作伪之风盛行。诸某和董某以莎士比亚为例,揭露了近代西方文化如何从学习中国文化。
他们认为:莎士比亚善于拿来故事,即兴发挥,演戏演得不错,生前颇受观众的欢迎。当时的英国国情和戏剧都很原始,绝大多数人都不识字;戏剧尚处于原始阶段,而未出现“分工”:无需剧本,演员自编自导而入戏。莎士比亚的观众和他本人及其上下几代亲人,几乎都是文盲。

当然了,这还不算完。一些大师还认为现代英语就是抄袭明朝的汉语词语而形成的。
证据如下:英语home来自汉语户门,“户是哪国的词?中国的。门是哪国的词?中国的。为什么home是家的意思?因为一户一门就是家。”他说的言辞凿凿,自认为有理有据。
大师说:不少英语单词发音与其汉语释义的读音一样或高度近似,只是我们日用而不知或平时不以为然而已,比如,stone(石头),road(路),route(路),buy(买),sell(售),daddy(爹爹),mum(妈),shy(羞),sue(诉)
shy,buy,sue,laugh,bind等状态性质和动态性质的词汇,难道也是英语中的外来语?这恐怕有点不可思议,似乎不太可能。那么就说明现代英语单词就是抄袭明朝汉语才形成的!
比如像mother,mater(母亲),mummy(妈咪),mum(妈)和father,pater(父亲),dad(爹),daddy(爹爹),papa(爸爸)这几个我们最习以为常的父母称谓词汇,到底是西方人学习借用了我们的,还是我们学习借用了西方的?谁先谁后?或者根本就是“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然后,伪史论大师大胆地提出:就像中小学生刚开始学习英语时会用汉字给英语单词注音一样,同理,明朝时期来中国的耶稣会士们学习汉语时用罗马字母给汉字注音也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而且是唯一的方式,因为他们无法认读切音和汉字音韵。进而推之,他们很可能以《说文解字》和《尔雅》为习字的案头课本。再进而推之,假设正如诸玄识先生说的,英国人、西方人根本没有“雅言”和原生语言文明,那么他们很可能就是拿明朝的书为范本,进行“抢劫”造字!
那么如何解释有些英语单词发音和现代普通话不一样的情况呢?大师们说:那是因为明朝的传教士是以当时的古汉语伪基础进行抄袭的。普通话抛弃了大量古汉语发音,但是吴语,客家话,潮汕语,闽南语保留了大部分古汉语发音。所以部分英语单词发音和普通话相去甚远,但是和南方方言单词发音很像。(韩语和日语表示我有话要说)
比如ship,船(粤语念syun,韩语念sen),比如argue,争吵,闽南语争吵口语就叫[a:],莫相[a:],就是“莫争吵”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