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晋国六卿(17):韩起告老,风波又起

2022-10-28 12:53 作者:未见文德之子桓  | 我要投稿

观前提醒:本文以叙述晋国六卿的变更与其中的矛盾和斗争为主,主要从各卿之间发生的事件中展开,而对于晋国争霸历程以及国君为政举措则不多讨论。由于本人所掌握史料有限,其中所记可能有多处缺漏、错误之处,希望各位斧正。

韩赵联合有着上百年的优良传统,范氏与中行氏也早已结为同党,从士会与荀林父的君子之交,到士燮[xiè]与荀庚的携手,再到士匄[gài]与荀偃的生死相托。到荀吴与士鞅时,两家已经形同一家。最弱的智氏——荀跞因与中行吴同宗(中行桓子荀林父与智庄子荀首为亲兄弟)而依附于中行氏。韩、赵同盟与范、荀连枝都有着很明确的历史记载。六卿当中的魏氏家族在魏绛、魏舒的领导下逐渐崛起,立场不明确。从不多的史料中窥测:似乎魏舒更愿意接近韩起、赵鞅。就这样,晋国实际上就已大体形成韩、赵、魏与范、二荀对立的局面。

公元前519年中行吴卒,谥中行穆子,其子中行寅继立。荀跞孤苦伶仃,深恐被赶出六卿行列,积极侍奉晋顷公、晋定公,彼此利用,共渡难关,在晋国六卿当中始终保持低调,不敢与其余强族进行明刀明枪的争斗。

公元前514年,韩起告老,后于公元前497年去世,谥韩宣子,魏献子魏舒担任执政。失去了韩起这样一位的重量级盟友的协助,魏舒基本无法控制秩序。尽管已高居执政之位,他却也只能妥协,艰难维护着国家的稳定与和平。

老奸巨猾的士鞅不可能善罢甘休,他又开始酝酿新的阴谋。因为曾经中行氏与智氏的反目,导致范氏、荀氏集团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士鞅正酝酿着凑成新版的“三家联盟”,于是士鞅将目标锁定在尚未遭遇过任何大风大浪的赵鞅的身上。士鞅对赵鞅软硬兼施,迫使赵鞅归附于范氏、中行氏麾下。但是士鞅在韩起告老后如何拉拢赵氏已经难以考证,只能从史料的点滴中观测。

士鞅为了能够拉拢赵氏,鼓动中行寅将其姐嫁于赵胜(赵旃[zhān]之子),赵胜因赵旃封于邯郸已经别为邯郸氏。作为赵氏旁支,赵旃后代为赵氏世代镇守晋国的东方战略重镇——邯郸。换言之,邯郸氏与赵氏本同属于一宗,但血亲上已逐步疏远,便成为士鞅的重点关照对象。当赵胜死后,赵胜与邯郸姬(本为姬姓,嫁于邯郸氏,姑且这么称呼)的儿子继承其父之位,担任邯郸大夫。赵氏与邯郸氏的血缘进一步疏远,而邯郸氏因为这层裙带关系被中行氏、范氏进一步拉近。聪慧过人的士鞅或许就这样通过邯郸作为杠杆,撬动了整个赵氏大宗跟着范氏、中行氏运作。

年轻的赵鞅明显缺乏政治眼光,在利益面前取舍的犹豫不决使得士鞅控制他时游刃有余。当赵鞅明白过来这是士鞅为他设下的陷阱时,他已难以自拔!

晋国六卿(17):韩起告老,风波又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