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决定自信的不是优秀,而是内在自我2

2023-05-06 11:21 作者:神府尹  | 我要投稿

两种内在自我与内在核心信念的差别,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每个人最初都是以他人为镜来认识自己的,特别是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最具权威的人,如果他人对自己做了较低的评价,就会影响到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在这样的情况下,个体很容易给自己消极暗示,在面临新局面时,首先会衡量自己是否有能力应付,甚至尚未尝试就认定自己不行,继而不敢放开手脚,限制了潜能的发挥。结果,就真印证了“我不行”的预言。另外,遇到挫折,或是本身在生理方面存在缺陷,也可能会让个体产生自卑感。我们着重谈谈,早年的成长经历对个体产生自卑感的影响。当个体与养育者在互动的过程中,如果总是被持续地灌输一定要达到什么样的条件或标准,才能够获得养育者的认可或赞赏,而平时总是被养育者挑剔和指责,个体就很难形成一个良好的内在自我形象。 现实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父母本是希望孩子能够上进一点、更好一点,这个初衷是好的,但在表达的时候,父母却往往会误伤孩子:“这么简单的题,你竟然都会做错!”“你是不是记性不好啊?这个问题和你讲过多少次了,真不让人省心!”在这些言辞中,孩子感受到的是自己不够好,他们认为必须要达到父母的要求和标准,才能扭转这种状态。实际上,个体在这个时候就对自己的“不够好”和“不优秀”产生了防御,他不喜欢这样的状态,就开始拼命地努力。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他会弥补上这个“窟窿”,并展示出一定的自信。然而,这个“自信”是虚弱的,一旦中途出现失误,立刻就会让人退回到自卑的状态中。为了维持这份优秀,他们需要持续不断地给自己施压。 遗憾的是,就算外在条件改变了,自卑者的内在自我,以及他们内心那个糟糕而强大的错误假设——“只有足够优秀的人,才有资格自信”,并没有随之改变。因为这些早年经常被苛责的个体,即便成年后苛责他们的人已经不存在了,他们也会把这个人对他的态度变成自己对自己的态度,过去那些言语上的批判和攻击,已逐渐成了一种内在的批判声音。所以,想要通过外在的优秀去改变自卑,不过是徒劳,只有从内向外地打破,才能真正地获得新生。

决定自信的不是优秀,而是内在自我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