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及道教的天象渊源试探——以拱极星象为中心

《道德经》及道教的天象渊源试探——以拱极星象为中心
易宏
【摘要】“推天道明人事”是公认道家道教特点,而天道又多以堪称无不自带时空信息的星象来呈现。于是借助天文考古探查《道德经》及其他道经所载天象的出现年代,可进而推知相关事象或意象的缘起时间。据“圣人抱一为天下式”文所含太一星象,可推定有关意象可能源于大约4500年前。《道藏》所收《北斗经》等多种道经所记北斗六开阳又名北极(星),实为约6000年前北极星象,是古人据此认定北极并以开阳为北极星的记述和传承。对有关发现的考辨、释疑和确认,把有文字记载且可考的中华文明史前推上千年,为天文学及华夏文明和人类文明的起源探索找到了新的远古支点。柿子滩岩画所示可能是古人在10000多年前认七公星官等为群极星并以之为至上神祭祀的场景,甚至可能还是后世道教踏罡步斗之祖形。自约21000多年前开始的约六七千年间,可见天汉银河通极中天过顶壮观景象,很可能是水源北方、水几于道、南北中轴线崇拜等诸多不限于道家道教的意象的取象来源。“龙汉开图”、“赤明启运”、大火授时等等,可能也都萌芽于那个年代。探明这些,对中华文明探源,华夏文化寻根,不忘文明初心,讲好中国故事,具有重大意义。这些,是道教对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
【关键词】道教天文考古;中华文明探源,开阳北极;河汉经天;龙汉开图
本文初稿于2022年9月提交给计划在当年11月初举办的“明白四达·第四届道德经文化及应用博士学术论坛”。论坛因疫延期,本文被刊发于《中华老学》第八辑,九州出版社,2023年3月,第49-73页。论坛于2023年7月7-9日在宜春举办,本文获一等奖。此为会后再校并略加增订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