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經濟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概論》考點精講

导论
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生产的过程就是生产方式。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就是生产力,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
三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生产关系,也是生产的社会属性
狭义: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重要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广义:再生产中的经济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
生产关系是受生产力决定的,同时又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基础。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中不可分割的方面。生产力代表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的社会形式。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构成一定社会的基础。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在阶级社会主要指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也会对经济基础有一个反作用力。当上层建筑适合(不适合)经济基础时,会对经济基础有促进(消极)的作用。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但是因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因此研究生产关系的同时也要研究其他的内容。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两两之间的关系:同一性(互为因果,却不是同一个东西,既对立也统一),相互作用
生产和分配:
同一性,但只有是生产要素的分配时才具有同一性,生产要素的分配先于生产,是生产的前提,并决定着生产结构和产品的分配。
相互作用,分配是产品的分配。首先,生产决定分配,就分配对象来说,被分配的只能是生产的成果。其次,分配对生产有着反作用力,因为随着分配的变动,生产也会因此发生变动。
生产和交换:
同一性,包括三个方面,1.是直接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的各种活动和各种能力的交换2.是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用于制造成品的各种生产资料的交换3.是不同生产单位,不同生产部门之间进行的交换
相互作用,指产品的交换,1.生产决定交换,如果没有生产,就没法交换。2.交换对生产有着反作用,当交换范围扩大时,生产的规模也就扩大了,生产的分工也会更细。
生产和消费:
同一性,指生产要素的消费,包含在直接生产过程中,消费包括劳动者个人能力的消费和生产资料的消费。
相互作用,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为消费创造对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生产创造出消费的用具和手段。2.消费对生产只有反作用,消费使生产的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使生产行为和产品得以最终完成。同时消费也可以创造出新的生产需求,创造出生产的内在动力和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