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中的历史
哈喽大家好~其实这是一篇我想在历史课上讲的稿稿,想分享在b站记录一下~
我们班是民乐班,除了双簧管和西洋打击乐其他都是民乐专业的同学。我们民乐拥有上千年的历史,每种乐器都有自己不一样的故事,别的故事留给你们自己思考,我今天来讲讲琵琶传统现代音乐中的历史,和我学习历史的方法。
先说说为什么我会把历史和音乐结合在一起思考:记得2018年我刚考上附小,五年级第一篇作文是要求根据第一课<窃读记>写一篇关于自己是怎么读书的;我没想考专业以前就是睡觉醒来躺床上读,上别的课在课上开小差躲桌子下读,考试前不复习看小书😂(千万别学我,因为我文化课成绩还是没受到影响的)我就把这些以前的事写进了作文......我记得这篇作文被老师评了优秀作文,但是底下就有一条建议:尝试一下把读书和自己的专业结合起来。所以我开始重新思考我考附小备考时是怎么读书的,当时也特别喜欢读历史。
首先说起琵琶大家肯定第一反应:十面埋伏!其实还有一首记录同一历史的曲子:霸王卸甲。这历史大家一定都很熟悉,两首曲子都是描写了“楚汉决战”(“垓下之战”)这一故事;十面埋伏描写了刘邦胜利,霸王卸甲则描绘的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
再举个例子,阳春白雪,只要是学琵琶的应该都弹过这个曲子,他级别不高,却是十大古曲之一。实际上“阳春白雪”这个词语是有故事的:他经常和曲高和寡连用,反义词是下里巴人。
阳春白雪的典故来自《楚辞》中的《宋玉答楚王问》一文。楚襄王问宋玉,先生有什么隐藏的德行么?为何士民众庶不怎么称誉你啊?宋玉说,有歌者客于楚国郢yǐng中,起初吟唱"下里巴人",国中和者有数千人。当歌者唱"阳阿薤xiè露"时,国中和者只有数百人。当歌者唱" 阳春白雪"时,国中和者不过数十人。当歌曲再增加一些高难度的技巧,即"引商刻羽,杂以流徵"的时候,国中和者不过三数人而已。宋玉的结论是,"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阳春白雪"等歌曲越高雅、越复杂,能唱和的人自然越来越少,即曲高和寡。当然宋玉与楚襄王的这番讨论的目的不是谈论歌曲本身,而是强调雅与俗的巨大差距,并为自己的才德不被世人承认而辩解。宋玉进而说"鸟有凤而鱼有鲲",自然非凡间俗物可比。宋玉说,"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最后,宋玉引出了自己的结论,即"夫圣人 瑰意琦行,超然独处;夫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宋玉的意思是,但凡世间伟大超凡者,往往特立独行,其思想和行为往往不为普通人所理解。
像新翻羽调绿腰、诉这类新创作改编的曲子也和历史有密切联系。新翻羽调绿腰描画的是唐玄宗与杨玉环的故事,玄宗谱曲,贵妃弹琵琶跳舞;诉是作者读《琵琶行》有感而写,所以弹琴前我们去了解《琵琶行》会对弹琴有很大帮助!“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还有大家熟知的春江花月夜,其实张若虚也有一首诗同名:“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虽然经过查阅后发现二者并无关联,但是了解意境也会帮助我们弹曲子,还顺便学了古诗!✌️(春江花月夜由夕阳箫鼓更名为春江花月夜,是根据《琵琶行》中“春江花朝秋月夜”更名)
初二了,我们现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出现了更多优秀的琵琶作品:狼牙山五壮士、草原小姐妹......这一类作品用音乐的方式叙述了中国人民英雄气概……小学五年级课文里学过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他们英勇抗日,最后跳下悬崖......草原小姐妹讲述是新中国成立以后,12岁的龙梅和9岁的玉荣放羊遭遇暴风雪,为了保护羊群,她们不顾自己,最后羊一只也没少,但是龙梅失去了左脚拇趾,玉荣右腿膝关节以下和左腿踝关节以下做了截肢手术......其实这一时代还有大家很熟悉的游击队歌,唱支山歌给党听......
其实,除了这些,每个曲子也都有自己的历史,其实在查阅曲子创作背景,这也差不多就算学习历史了......希望大家也查一查自己的乐器、包括自己乐器名曲的历史,下次我也想听你们讲给我~
谢谢大家,如果有误有错欢迎指出,欢迎大家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