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偶式育儿给父母带来的警醒
柠檬心理丨作者
柠檬心理&QQ音乐丨音频
丧偶式育儿官方的解释为“在家庭教育中,因为父母中一方时常掉线,而产生的显著缺失。
我有一个朋友,结婚生子已经六年了,对于照顾孩子这件事,孩子他爹是一点都不管,他认为男人在外面赚钱养家就行了。就这样,孩子他爹远离孩子了的教育,一点都不了解孩子,留下朋友一个人,忙前忙后,分身乏术。导致她这么多年没有看过一场电影,没有时间逛街,没有时间旅游,不敢有爱好,每天的生活围着孩子而展开。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习惯了由妈妈来负责孩子的起居生活以及日常学习,而爸爸就好像不存在一般,给孩子做饭,送孩子上学,辅导孩子写作业,跟任课老师沟通,绝大部分都是妈妈在做,这就导致教育孩子的压力基本都落在妈妈一个人身上,而像这样的教育模式其实就是所谓的“丧偶式”育儿。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照顾孩子这项工作就全权交到妈妈的手上。给孩子做饭,送孩子上学,辅导孩子的作业,和老师沟通,甚至在家长会上都很难看到爸爸的身影。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认为最关键的原因就是两个人身份转变的步调不一致,一般情况下,妻子在怀孕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学习如何做一个好妈妈了,看书看视频,跟长辈请教,等孩子生下来之后在实践中慢慢实现“母亲”这一身份的转变,但是丈夫却慢了一步,他们很多时候都在袖手旁观,并不是说他们不爱孩子,而是很多时候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做一个父亲,不知道孩子哭了是因为要换尿布,还是饿了困了。于是干脆将这些事抛之脑后,交给妻子或者家人照料。很多爸爸不明白想成为真正的父亲是一条漫长的道路,需要付出持续不断的努力,而且永远谈不上最终完成。
但是一旦丈夫在孩子出生的头几年尤其是第一年没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那随着孩子日渐长大,他会更加不适应爸爸这个身份。相信很多妻子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丈夫有时候不负责的表现就好像他不是这个家的家庭成员,什么都不管,有时候还很幼稚。而丈夫也会感觉到妻子跟孩子的联结很紧密,自己完全没有立足之地。
这样的家庭环境显然是不健康的。那该如何避免丧偶式育儿呢?我提供三个建议:
第一,一定要让丈夫跟你一起抚养孩子。
不管丈夫的态度是什么,不管他做的好不好,都不要把丈夫踢出抚养孩子的团队。保证爸爸有时间陪伴孩子,比如每周约定固定的陪娃时间,比如在这个时间,可以让爸爸学着去辅导孩子作业,和孩子进行一些小游戏,让爸爸观察孩子的成长变化,培养爸爸的责任就一定要让他参与到其中,而且这样也可以让丈夫体会到照顾孩子的不容易。
给爸爸们多一点时间和机会。由于妈妈长时间的照顾孩子,就成了“育儿专家”,可爸爸却是“新手上路”,妈妈要舍得放手让丈夫带娃,如果爸爸有些地方做的不对,少批评多鼓励,向爸爸传授一些带娃知识,千万不要因为怕爸爸照顾不好就不给爸爸照顾宝宝的机会,也不要打击爸爸们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让爸爸们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产生成就感。
第三,可以适当放权给爸爸,给自己放个假,让爸爸和孩子单独相处,这样他们也有机会磨合属于他们的相处模式。只要妈妈们适当放手,每个爸爸都可能会成为超级奶爸。
不论妈妈对孩子的照顾多么细致入微,都永远无法填补孩子内心深处来自爸爸的那一份缺失。父爱如高山,母爱如流水。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双方共同参与,任何一方的缺席都是不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