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2023-03-21 10:44 作者:大渔大师课  | 我要投稿


第66届联合国大会宣布,追求幸福是人的一项基本目标,幸福和福祉是全世界人类生活中的普遍目标和期望,决议将今后每年的3月20日定为“国际幸福日”。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近日,全球知名研究机构益普索(Ipsos)发布了一项关于全球幸福指数的调查报告。该机构于2022年12月22日起,至2023年1月6日,通过其全球顾问在线调查平台,对32个国家的22508名成年人进行了调查。

在32个国家中,幸福感指数最高的国家是中国(91%),其后是沙特阿拉伯(86%)、荷兰(85%)。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益索普集团的调查结果中显示,平均而言,在32个国家中,近四分之三(73%)的成年人认为自己很幸福

幸福的定义是笼统并且十分主观的,每个人获得幸福的方式也不一样。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记录着,幸是“吉而免凶也”,而福便是“佑”的意思。古文中二字连用,谓祈望得福。

对于幸福的期盼是每个人的本能,求神拜佛、春祈秋报都是很好的例子,我们正月初一要去烧头香、看见流星雨会许愿、身上常常佩戴福字中国结,每个人对于幸福的追求是显而易见的。

蓦然回首,幸福却在...

而清华大学教授彭凯平,却在大渔大师课中,提出了一个名为“幸福悖论”的概念。彭凯平说,“越是想得到幸福的人、越是追求幸福的人,可能幸福反而离他越来越遥远。很多人以为这个幸福越多越好,其实现在发现,很多时候多反而不太好。”

彭凯平并没有否认追求幸福这个行为,此乃人之常情,他是在“追求”的尺度上发表了自己独特的看法:若是要的太多,会过犹不及;若是过于用力地去抓住什么,有可能结果是差强人意的。这便是称为幸福悖论的原因。

那么,如何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幸福呢?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中国元代有一位特别智慧的女性,名为梅花尼,她写了一首最具有慧眼禅心的诗篇《梅花》。这首七言绝句是这么说的,“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彭凯平教授以这首诗为例,点明了寻找幸福的要点。“幸福、成功、财富、地位,其实就像春天一样,刻意地去寻找,其实不一定找得着的。那不妨我们从眼下开始,从当前开始,用心去欣赏,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挖掘。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幸福并不遥远,幸福就在眼前。


构成幸福的要素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

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 宋 · 朱敦儒


幸福首先要注重当下。像上面那首词所说,拾起一杯陈酒,又恰逢是杯好酒,所以朱敦儒称之为“”,与此同时,他又目睹了枝头吐露新芽,一朵春花的悄然绽放,使得诗人的幸福感又提升了一个层次。因为明日尚且“阴晴未定”,所以他更加珍惜此时的片刻欢愉。

其次,幸福需要接纳。彭凯平在大渔中聊到,“孔颜乐处,乐在何处?”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住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彭凯平认为,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孔子和颜回的快乐来自于他们的意义和感受,他接纳了自己的现状,并依旧可以从中获得意义感。

人一定要活出意义感,这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观点来自彭凯平的老师——克里斯托夫·彼得森教授,曾总结过四个美好生活的要素:


活出爱的感受

活出愉悦的感受

活出有用的感受 

活出意义感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意义感。大渔大师课中,彭凯平教授就“幸福”这个话题表现了他很深的见地。他说,积极心理学谈人生意义,其实就是希望我们人在生活中间,一定要活出那些让自己快乐的地方,让自己幸福的地方,让自己留恋的地方、感动的地方、美好的地方。当这些所有积极的体验能够感受得到的时候,人生自然而然就有了意义,与其花时间去思考为什么活着,还不如花时间先好好活着。

因此,彭凯平教授在大渔中总结道:幸福,就是有意义的快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 海子




https://www.dayuclass.com/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