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浅析华中农业大学分布的八种喜湿螺类

2023-05-17 17:45 作者:蓝色精灵志愿服务队  | 我要投稿

肺螺亚纲(Pulmonata)是一个已被废止的分类单位,包括各种以肺呼吸的腹足类动物,比如绝大多数的蜗牛就属于肺螺亚纲下的柄眼目。除了陆生的蜗牛之外,肺螺亚纲还包括一些水生的类群,它们如今都被归入喜湿螺总目(Hygrophila)下。喜湿螺类虽然是水生的,很少像蜗牛那样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但肺的存在让它们能在缺氧的水体中直接呼吸空气,令它们在各种狭小的环境中占尽优势。所以,“肺螺”作为一个分类阶元虽然已不再被使用,但用它来描述这群具有共同适应性特征的动物依然很有意义。

同型巴蜗牛(Bradybaena similaris),这可能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肺螺了。摄:罗腾达

在华农,试验田中沟渠纵横交错,这些水体就成了喜湿螺类大显身手之处。尚未出版的《狮山鳞介》样书记录了华农校内的五种喜湿螺,但为准备正式出版而进行的调查显示样书中不仅包含一些错误的鉴定,也低估了校内喜湿螺的多样性。目前,华中农业大学已知喜湿螺类3科8种,在这里,我将对这些物种逐一进行简述。

检索表

1(8)贝壳扁圆盘状,各螺层在同一水平面上旋转(扁卷螺科) 2(2)贝壳中可见到1-3处辐射状的白色条纹··············光亮隔扁螺 3(2)贝壳中无辐射状的白色条纹 4(7)从贝壳下部能看到全部螺层(旋螺属) 5(6)贝壳周缘有锐利的龙骨·····················凸旋螺 6(5)贝壳周缘无龙骨························小旋螺 7(4)从贝壳下部不能看到全部螺层··················尖口圆扁螺 8(1)贝壳不呈扁圆盘状 9(10)贝壳左旋,触角丝状(膀胱螺科)···············尖膀胱螺 10(9)贝壳右旋,触角耳状(椎实螺科) 11(12)壳口窄小,高度等于或略大于螺旋部高度············小东方土蜗 12(11)壳口宽阔,高度大于螺旋部高度 13(14)贝壳略呈卵圆形或耳状,螺旋部很矮,壳口显著向外扩张······耳萝卜螺 14(13)贝壳尖圆锥形,螺旋部较高,壳口略微向外扩张········折叠萝卜螺

一、椎实螺科

1.耳萝卜螺 Radix auriculaia

耳萝卜螺是萝卜螺属分布最广的物种,其分布几乎遍及整个亚欧大陆,并一直向东延伸至北美的阿拉斯加。在华农,耳萝卜螺于几个湖泊、池塘和试验田都有分布。耳萝卜螺因耳状的贝壳而得名,在古北界的耳萝卜螺种群中,这个“耳状”十分明显:壳口极度向外扩张,体螺层极大又剧烈膨胀,整个贝壳看起来几乎是半球形的,几乎有石田螺那么大,十分壮观。然而武汉的耳萝卜螺形态相对保守,呈现平平无奇的椭圆形,体型似乎也要小一些,至少,资料中所述壳高3.5厘米的耳萝卜螺,我在武汉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采自华农试验田的耳萝卜螺。摄:罗腾达

典型的耳萝卜螺呈现这样极度膨胀的形态,但校内分布的耳萝卜螺远没有这么夸张。摄:罗腾达

两个产地的耳萝卜螺对比,可见校内分布的耳萝卜螺在形态上是相对保守的。摄:罗腾达

2、折叠萝卜螺 Radix plicatula

在校内耳萝卜螺分布的水域,常可以见到另一种萝卜螺与它们共栖,这就是折叠萝卜螺。在《狮山鳞介》样书中,折叠萝卜螺被错误地鉴定为尖萝卜螺(R. acuminata),校内分布的耳萝卜螺则被鉴定为椭圆萝卜螺(R.swinhoei),但实际上椭圆萝卜螺目前已被作为折叠萝卜螺的同种异名,而真正的尖萝卜螺大概率在学校里是没有分布的。 比起分布广泛的耳萝卜螺,折叠萝卜螺的名气相对没有那么响,但它们在分布区内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动物。折叠萝卜螺与耳萝卜螺的习性大同小异,经常一起在水面下爬行,如果不加留意很容易当成一种,但折叠萝卜螺的贝壳显然更加狭长尖锐,有时从一些特定的角度来看,校内耳萝卜螺的螺旋部也有点尖,但总体来说凭借这个特征还是可以区分的。

采自试验田的折叠萝卜螺。摄:罗腾达

折叠萝卜螺(右)与赤豆螺(左),摄于试验田。摄:罗腾达

3.小东方土蜗 Orientogalba ollula

除两种萝卜螺外,学校的试验田中还分布有另一种椎实螺类:小东方土蜗。小东方土蜗并非土蜗,它们虽然以往被置于土蜗属,但真正的土蜗属隶属椎实螺科椎实螺亚科,而东方土蜗属则属于萝卜螺亚科,二者相差甚远。 虽然同属一个亚科,小东方土蜗的习性却与萝卜螺截然不同。萝卜螺会上岸,但小东方土蜗几乎全天都耗在岸上,如果你把它们推进水里,它们很快就会朝着岸上飞奔而去。故而,说它是水生的,倒不如说它是水陆两栖的,它们通常趴在水田露出水面的土块上,而不存在于螺最多的水沟或池塘中。这样特殊的习性与分布,让小东方土蜗在采集时很容易被人忽略。

小东方土蜗的生境就是这种泥泞的水田,它们的贝壳表面往往覆盖着一层淤泥,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摄:罗腾达

二、膀胱螺科

1.尖膀胱螺 Physella acuta

不管是萝卜螺还是东方土蜗,华农分布的椎实螺类都是右旋的,但有萝卜螺的地方往往还有另一种螺,它与萝卜螺体型相似、习性一致,然而却是左旋的,这就是尖膀胱螺。 尖膀胱螺的名字确实不太好听,这大概是源于英文名bladder snail,不知道怎么就翻译成了膀胱螺,相比之下,它的俗称“囊螺”就要顺眼得多了。尖膀胱螺是华农唯一的膀胱螺,全校广布,却不是我国的原生物种,它的原产地在北美,如今在我国遍地开花,但很少受到任何关注。 尖膀胱螺的习性与萝卜螺基本一致,它们在野外也常常一起出现。在野外,要想一眼确定一个螺是左旋还是右旋还是有点难度的,但尖膀胱螺体型更小,触角呈丝状,腹足末端逐渐削尖形成一个长长的“尾巴”,这都与校内分布的两种萝卜螺不同,凭借这些要点,即使不看旋向,也能比较快速地把它们区分开来。

尖膀胱螺的丝状触角,与椎实螺类截然不同。摄:罗腾达

如果将贝壳开口正对着观察者,开口在左则为左旋,开口在右则为右旋,绝大多数的螺是右旋的,但膀胱螺例外。摄:徐剑锋

三、扁卷螺科

1.光亮隔扁螺 Segmentina nitida

光亮隔扁螺,顾名思义,贝壳在光线照射下闪出金属光泽,贝壳内部还能看到1-3道壳体增厚形成的白色辐射状条纹,这是在野外辨识光亮隔扁螺的要点。光亮隔扁螺最大直径约7毫米,它们常在水面下爬行,有时成群结队形成百舸争流之景,晚上拿手电一照,辐纹清晰可辨,身份展露无疑。光亮隔扁螺在校内主要见于水田及实验田旁边的沟渠中,在池塘和两个大湖中似乎很少见到,看起来不太喜欢开阔的大水面。

试验田水面下爬行的光亮隔扁螺。摄:罗腾达

光亮隔扁螺的贝壳从侧面看其实是很厚实的。摄:罗腾达

2.尖口圆扁螺Hippeutis cantori

尖口圆扁螺是校内体型最大的扁卷螺,贝壳直径可达1厘米。在华农,尖口圆扁螺主要见于南湖和野芷湖,在试验田中也有分布,但数量不及光亮隔扁螺多,它们喜欢附在其他软体动物如蚌或福寿螺的贝壳上,在采集的时候很容易被一起带上来。尖口圆扁螺的主要辨识特征是从贝壳下方不能看见全部螺层且贝壳周缘有龙骨,至于体型大小则不是那么重要的依据,毕竟它和校内的其他扁卷螺也就两三毫米的差距,再有点生长阶段或个体上的差异,这样的差异就被模糊掉了。

摄:罗腾达

3.凸旋螺Gyraulus convexiusculus

试验田里,除了隔扁螺外,最常见的扁卷螺就是凸旋螺,它比隔扁螺稍大一些,最大直径约8毫米。旋螺属最直观的特征就是贝壳非常扁平,上下可以看到相同数量的螺层,拿在手里马上就会感觉和其他扁卷螺不一样,它们的贝壳表面常常有黑色的壳皮覆盖,看起来黑黢黢的就像蚊香一样(而且真的很吸光!)。具体到凸旋螺,它们的贝壳周缘还有锋利的龙骨,借此可以将它与同属的小旋螺区分开来。

凸旋螺很喜欢扎堆起来一个接一个地吸在一起,这也是它区别于其他扁卷螺类的一个行为上的特征。 摄:罗腾达

4.小旋螺Gyraulus parvus

校内的旋螺中,还存在着一些缺失周缘龙骨的个体,它们的体型通常比凸旋螺更小。多数文献指出凸旋螺以锋利的周缘龙骨为特征,那么这些无龙骨的旋螺,有可能就是小旋螺。查阅资料可知,小旋螺的最大直径只有5毫米左右,周缘龙骨的有无应该是区分小旋螺和凸旋螺的重要性状,不过看龙骨很费眼睛,稍有不慎也很容易看走眼,在野外采集的时候很难准确区分这两种旋螺。

目前个人手上的几枚小旋螺都是做了标本之后才发现的,所以暂时没有活体图片。摄:罗腾达

调查校内喜湿螺类的多样性是一件棘手的事情,它们虽然分布很广,却常常被视为杂螺忽略,已有的文献不能提供太多有效的内容,所以基本上都是从零做起。喜湿螺体型小、种间差异小又分类混乱,很多有效的物种某天一看忽然就被归并了,这让本就困难的鉴别雪上加霜。本文所涉及的八种喜湿螺只是个人目前在校内所知,但我一直怀疑在校内可能还存在其他的喜湿螺类,而这,就需要更大面积、更长时间的采样才能证明了。

这大概是泉膀胱螺(Physa fontinalis)——在校内的一些调查类文献中,尖膀胱螺被错误地鉴定为泉膀胱螺,但后者在我国只分布于北方,图中的个体来自北京。摄:罗腾达

在此,也希望校内的各位同仁能加入我们的行列,与我们一起调查华农水生动物的多样性。不仅仅是喜湿螺类,校内的许多水生动物类群其实都缺乏全面的调查,相关的文献记载只有屈指可数的几种,但实际数量却未必如此,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将它们摸排清楚。相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之下,华农水下世界的神秘面纱将逐渐被我们揭开。

在《狮山鳞介》样书中,校内的所有扁卷螺都被归为大脐圆扁螺,目前看来这显然是错误的,这一失误,在正式版中将被予以改正。

文字:罗腾达 审核:余李卉 排版:邹歆怡

浅析华中农业大学分布的八种喜湿螺类 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