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感悟“横渠四句”中“立”和“为”

2022-06-26 11:20 作者:花花姑娘5  | 我要投稿

邹华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优秀典籍,蕴涵着做人做事和治国理政的道理。领导干部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士大夫精神对我们也非常有启迪作用。而张载的“横渠四句”给人一种强烈的积极意识和进取精神。有所立、有所为。为天地万物、人间万民树立价值方向,不断点醒每一个青年明确自己的责任使命,在“立”和“为”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为天地立心”立的是初心。“所以表不忘初心,而必果本愿也。”百年党史,沐雨栉风。红色政权来之不易、守之不易,发展更不易。百年间的的中国,在最为危急存亡的时刻,李大钊会说“威武不能挫其气,利禄不能动其心”。在守护国土时期,毛泽东会说“他们要打多久我们就陪他打多久,一直打到美帝国主义投降为止,打到中朝人民完全胜利为止!”。在发展期间,邓小平会说“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在中国士大夫精神一直深刻在中国人的灵魂,这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是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是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

          “为生命立命”立的是纯粹的信仰。张载的“立命”观是沿着孟子所开辟的方向立说的,不同于孟子仅限于“君子”的“立命”,而放眼于全社会的民众,即为民众确立命运的方向,从而掌控自己的命运,赋予生活以意义,而对于广大共产党人来说,我们的命运早在宣读入党誓词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这是共产党人纯粹的信仰,高尚的信仰,是启明星、是灯塔,引领我们奋斗的方向,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才能摆脱“冷气”,脚踏实地的向上走,不受自暴自弃者的影响,为人民做事、为人民说话、为人民发光。

        “为万圣继绝学”坚定的是文化自信。“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之所以能存在,便是前人和后人共同的努力。既不是墨守成规“唯一”的意识,也不是崇洋媚外的思想偏向。深入强调文化自信,哲思与实践并重,在现实背景、国情之下,结合实际的不同岗位和工作,发扬文化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并将其纳入生活实际当中,筑牢文化自信,发挥强大的示范和同化力,加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为万世开太平”是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这句话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大有为”的责任担当意识与情怀。现如今,中国以世界最强大的凝聚力、制度先进等等优势确立了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但仍然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但越是艰险越向前,在最为关键的历史时刻,我们需要在历史中汲取力量,弘扬先辈革命精神,不忘五千年历史底蕴,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感悟“横渠四句”中“立”和“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