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妙(?―172年)
扶风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人。东汉时期皇后,大将军窦武长女。
延熹八年(165年),选入掖庭,受封贵人。同年,成为汉桓帝刘志第三任皇后,很少受到宠爱。汉桓帝去世后,窦妙拥立汉灵帝刘宏,成为皇太后。建宁元年(168年),父亲窦武谋诛宦官失败,窦妙受到连累,迁居于南宫云台。熹平元年(172年7月18日)去世,谥号为思,陪葬于宣陵,史称“桓思皇后”。
延熹八年(165年)二月,汉桓帝废黜皇后邓猛女。同年,窦妙被选入掖庭,受封为贵人。当时汉桓帝想立自己宠幸的采女(宫女)田圣为皇后,司隶校尉应奉、太尉陈蕃力谏田氏卑微而窦氏出身高贵,应以赵飞燕为前鉴,立窦妙为皇后。汉桓帝不得已,于同年十月二十日立窦妙为皇后。
尽管窦妙已贵为皇后,但很少受到汉桓帝的宠幸,汉桓帝最宠幸的仍然是田圣等人。
永康元年(167年)冬天,汉桓帝卧病,便擢升田圣等九名采女为贵人。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汉桓帝病逝。十二月二十九日,窦妙被尊为皇太后。因汉桓帝无子,窦妙的父亲城门校尉窦武召侍御史、河间人刘儵,向他询问河间国中王子、列侯中的优秀者,刘儵推举解渎亭侯刘宏。窦武入宫报告女儿太后窦妙,于是窦妙派代理光禄大夫刘儵持符节,率领左右羽林军到河间迎接刘宏继位。建宁元年(168年)正月初三日,窦妙任命父亲窦武为大将军。正月二十日,刘宏来到洛阳夏门亭,窦妙派窦武持符节,用王青盖车迎刘宏入殿中。正月二十一日,刘宏即皇帝位,是为汉灵帝。
窦妙忌妒残忍,积怒田圣等人。汉桓帝灵柩尚在前殿,就把田圣杀了。又想把汉桓帝的所有贵人都杀掉,经过中常侍管霸、苏康苦苦劝谏,才没有下手。
汉灵帝即位后,窦妙临朝,将朝政委任于曾帮助过她当皇后的陈蕃,陈蕃就与窦妙的父亲窦武共同辅政,起用士人,气象一新。但窦妙则宠爱汉桓帝的乳母赵娆等女尚书,昼夜不离,中常侍曹节、王甫等同赵娆勾结,讨好窦妙。窦妙信任他们,多次给他们封爵授官,引发窦武、陈蕃等人不满。窦武曾以日食为由,请求窦妙诛除所有宦官,窦妙说:“汉元以来故事,世有宦官,但当诛其有罪者,岂可尽废邪!”窦武便先下手先诛杀中常侍管霸、苏康,接着请求窦妙诛杀曹节等人,窦妙犹豫未决。陈蕃上书请求处置侯览、曹节、公乘昕、王甫、郑飒与赵娆等人,窦妙不听。
建宁元年(168年)九月,窦武诛杀宦官的图谋泄露。中常侍曹节等诈称汉灵帝诏书诛杀窦武,将窦妙迁居南宫云台,将窦妙的家属都被流放比景县。失势后,窦妙虽名义上仍为皇太后,实则被软禁。二年(169年)初,汉灵帝就将亲生母亲董氏迎入宫中,称孝仁皇后,居住于永乐宫。
当年四月,御座上出现青龙。大司农张奂先前被曹节所骗,参与诛杀窦武,深以为耻,趁机上疏“皇太后虽居南宫,而恩礼不接,朝臣莫言,远近失望”,但灵帝惑于常侍,不能用。郎中谢弼也上书指蛇为女子之祥,重申窦太后立灵帝,不应被家族所累,如今却被幽禁在空宫,灵帝既然以桓帝为父,就应该以太后为母。谢弼因此言而被灵帝左右宦官排挤,弃官回到东郡家乡后,又被东郡太守曹绍(曹节从子)捕杀。
窦武虽然被诛杀,但汉灵帝还是念及太后窦妙援立自己为帝的功劳。建宁四年(171年)十月初一日,率领群臣到南宫朝拜太后窦妙,亲自奉献祝寿。黄门令董萌多次为太后窦妙申诉怨忿,汉灵帝一一采纳,供养资奉比以前有所增加。中常侍曹节、王甫疾恨董萌依附帮助太后窦妙,便诬陷他毁谤汉灵帝母亲董氏(董太后),将董萌下狱而死。
熹平元年(172年)六月,窦妙的母亲在比景去世的消息传来,窦妙因母亲的逝去而忧郁成疾,于初十日(7月18日)病逝。
宦官依然怀恨于窦氏,用衣车载窦妙的尸体置于城南市舍数日,曹节、王甫还想仅仅用贵人礼葬之,灵帝仍念窦妙迎立自己,表示:“太后亲立朕躬,统承大业。《诗》云:‘无德不报,无言不酬。’岂宜以贵人终乎?”曹节又提出葬窦妙于别处,由冯贵人配享桓帝。灵帝为此诏公卿会议。太尉李咸正生病,对妻儿曰:“若皇太后不得配食桓帝,吾不生还矣!”会议时,廷尉陈球说:“皇太后以盛德良家,母临天下,宜配先帝,是无所疑。”“皇太后自在椒房,有聪明母仪之德;遭时不造,援立圣明承继宗庙,功烈至重。先帝晏驾,因遇大狱,迁居空宫,不幸早世,家虽获罪,事非太后,今若别葬,诚失天下之望。且冯贵人冢尝被发掘,骸骨暴露,与贼并尸,魂灵污染,且无功于国,何宜上配至尊(指冯贵人曾被盗墓奸尸,不宜再配享桓帝)!”又说:“陈(陈蕃)、窦既冤,皇太后无故幽闭,臣常痛心,天下愤叹!今日言之,退而受罪,宿昔之愿也!”李咸及公卿以下都赞同。曹节、王甫仍然举先前获罪的汉朝皇后为例,争执窦氏有大罪不宜和先帝合葬,李咸又上疏一一驳斥,且指出:“今长乐太后尊号在身,亲尝称制,且援立圣明,光隆皇祚。太后以陛下为子,陛下岂得不以太后为母!子无黜母,臣无贬君,宜合葬宣陵,一如旧制。”汉灵帝看后从其所奏,窦妙终得与汉桓帝合葬于宣陵 ,谥号桓思皇后。
陈球:皇太后自在椒房,有聪明母仪之德。遭时不造,援立圣明,承继宗庙,功烈至重。
范晔:太后素忌忍。
蔡东藩:窦太后徙居南宫,虽由自取,然于窦武陈蕃之欲诛权阉,太后固未尝与谋;曹节王甫非不知太后之无能为,但既杀窦武,不能不归狱太后,为斩草除根之计;其所以逼徙南宫,不即害死者,尚恐清议难逃耳。然灵帝为太后所援立,应知感念旧恩,入宫一谒,又复绝迹不朝,至于太后殁后,且因阉竖之议为改葬,瞻顾徬徨,微陈球之抗议于先,李咸之赞同于后,几何不令太后之遗恨无穷也!
祖父:窦奉,官至定襄太守。
父亲:窦武,官至大将军,封闻喜侯。
兄弟:窦机,官至侍中,封渭阳侯。
丈夫:刘志,汉桓帝。
《后汉书·卷十下·皇后纪第十下》:桓思窦皇后讳妙,章德皇后从祖弟之孙女也。父武。
《后汉书·卷六十九·窦何列传第五十九》:延熹八年,长女选入掖庭,桓帝以为贵人,拜武郎中。
《后汉书·卷七·孝桓帝纪第七》:冬十月,司空周景免,太常刘茂为司空。辛巳,立贵人窦氏为皇后。
《后汉书·卷十下·皇后纪第十下》:延熹八年,邓皇后废,后以选入掖庭为贵人,其冬,立为皇后,而御见甚稀,帝所宠唯采女田圣等。
《后汉书·卷十下·皇后纪第十下》:永康元年冬,帝寝疾,遂以圣等九女皆为贵人。及崩,无嗣,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定策,立解犊亭侯宏,是为灵帝。
《后汉书·卷八·孝灵帝纪第八》:桓帝崩,无子,皇太后与父城门校尉窦武定策禁中,使守光禄大夫刘儵持节,将左右羽林至河间奉迎。建宁元年春正月壬午,城门校尉窦武为大将军。己亥,帝到夏门亭,使窦武持节,以王青盖车迎入殿中。庚子,即皇帝位,年十二。
《后汉书·卷六十九·窦何列传第五十九》:其冬,帝崩,无嗣。武召侍御史河间刘儵,参问其国中王子侯之贤者,儵称解渎亭侯宏。武入白太后,遂征立之,是为灵帝。
《后汉书·卷十下·皇后纪第十下》:太后素忌忍,积怒田圣等,桓帝梓宫尚在前殿,遂杀田圣。又欲尽诛诸贵人,中常侍管霸、苏康苦谏,乃止。
《后汉书·卷十下·皇后纪第十下》:窦氏虽诛,帝犹以太后有援立之功,建宁四年十月朔,率群臣朝于南宫,亲馈上寿。黄门令董萌因此数为太后诉怨,帝深纳之,供养资奉有加于前。中常侍曹节、王甫疾萌附助太后,诬以谤讪永乐宫,萌坐下狱死。
《后汉书·卷八·孝灵帝纪第八》:六月,京师雨水。癸巳,皇太后窦氏崩。
《后汉书·卷十下·皇后纪第十下》:熹平元年,太后母卒于比景,太后感疾而崩。立七年。合葬宣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