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历史第6册复习提纲(未完结)
注:本套历史复习资料第1-5册转自“部编初中历史”微信公众号,本册摘录于《部编初中历史考点一遍过》(下册),目前更新1-6课全部内容,敬请谅解!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拓展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斗争
一、 拉美独立运动
1. 拉丁美洲(简称拉美)名称由来:拉美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该地区从16世纪初成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的殖民地,以西班牙和葡萄牙语为主要官方语言,而上述2种语言均属拉丁语系,因此这一地区又被称为“拉丁美洲”。
2. 拉美独立运动
背景:1. 19世纪初,拉美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下
2. 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时间:19世纪初
性质:反抗殖民统治、争取名族独立的运动
范围: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进程:南美北部地区:玻利瓦尔解放黑人奴隶,承诺胜利后分给起义士兵土地,大批印第安人、黑人和混血种人参加起义部队。1819年,玻利瓦尔率队克服艰难险阻,越过常年积雪的安第斯山,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等地,成立“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当选总统后,他继续领导南美独立战争
南美南部地区:圣马丁先后领导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战争
领导:玻利瓦尔和圣马丁,他们被誉为南美“解放者”。
二、 印度民族大起义
背景
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英殖民地。当时,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对印度的经济掠夺与政治压迫
经济掠夺:印度的手工棉纺织业原本比较发达,手工棉纺织品大量行销英国。为发展原本纺织工业,英国从印度大量进口棉花,并向印度倾销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品。印度的手工棉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许多手工业者因此破产
政治压迫:英国还以种种借口兼并印度王公的领地。规定王公死后若无儿子继承王位,领地就归英国所有。随着印度统治的稳定,英国取消了对印度士兵的较优厚待遇,并且不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这些做法激起印度对各阶层人民的强烈不满,人们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时间1857-1859年
经过1.爆发1857年,印度士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
2.主要力量
印度士兵、农民、手工业者以及一些被剥夺了权利的封建王公
代表人章西女王
发展
1. 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中北部,起义军争取了德里。英军虽武器先进,但还是用3个月的时间攻陷德里
2. 英军趁序攻章西城,年轻的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激战数日。她失陷后率军转移外地。战斗中,她身先士卒,直到壮烈牺牲
影响
1. 沉重打击英国殖民者,反应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2. 是19世纪中期亚洲人民解放运动的1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一、 彼得一世改革
1. 早期俄国
(1) 俄罗斯人的祖先是东斯拉夫人一支,9世纪晚期建立基辅罗斯。
(2) 13世纪上半叶,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在反抗蒙古人统治的过程中,莫斯科公国逐渐崛起,到16世纪统一俄国
(3) 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即位后,正式采用“沙皇”的称号,强化了沙皇的专制权。
2. 彼得一世改革
(1) 背景: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是个封闭落后的国家。农业和手工工厂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发展极慢。
(2) 时间与人物: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
(3) 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4) 方式: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
(5) 内容
政治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系,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
军事创建1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经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文化教育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社会生活提倡西方礼节与生活方式
(6) 影响
1. 积极性
a. 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不断加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b. 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2. 局限性: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变成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3. 扩张:1700-1721年,俄国与瑞典进行战争。俄获胜,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在战争过程中营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
二、 废除农奴制
1. 原因: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场越来越多,交通运输与对外贸易也比以前发达。但农奴制制裁了这一时期俄国经济的发展。
2. 背景: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沙皇政府开始酝酿新的改革方案。亚历山大二世认为,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3. 开始: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4. 法令内容:
(1)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2) 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获得1份土地,必须出钱赎买。
5. 影响
(1) 积极性: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各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向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2) 消极性:农奴制的残余仍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